資源描述:
《關于語用教學微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關于語用教學微探杜小飛 楊錦霞 張素秋 【論文關鍵詞】語用學 外語教學 語用能力 語用教學 【論文摘要】近二十多年來,許多語言學家對語用學和外語教學相結合的交叉課題進行了探討,如Kasper(1981)對非本族語學習者的語用能力問題進行研究。以往人們在考察語用能力時的焦點問題是非本族語學習者對語用意義的理解與生成、在不同條件下的交際行為或二語寫作中的語用問題等。本文主要關注語用教學中積極與消極的兩面性,以及語言環(huán)境和學習者的個體因素如何與語用教學密切聯系起來?! ∫浴 罢Z用學是對在種語言的結
2、構中被語法化或編碼的那些語言和語境之間的關系的研究。”(Levinson,1983)語用學把語言文字本身的意義和它們的使用者聯系起來。語用發(fā)展研究傾向于把語用能力看成是交際能力的一個自治成分,并將語用發(fā)展與交際能力的其他因素聯系起來(KasperRose,2002:159)。二語學習者往往掌握了充分的語法知識,但卻在社交中產生很多于用失誤,這也是學術界非常關注的。例如:見到外國人時,學生常用“Haveyoueaten?"這樣的用語來打招呼等,而聽到外國人用“Hop;R.Schmidt,1996:160)這就
3、說明語用知識是應該教的。在外語教學中我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因為研究表明學生的語用能力并不是隨著其語言能力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提高的。國內的洪崗(1991)為了調查中國學生的語用能力,把四年級的學生與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語言能力較強的四年級學生的語用失誤與語言能力較弱的一年級學生的語用失誤相差甚微,說明語言能力與語用能力并非完全成正比。因此語用知識是應該教的。培養(yǎng)語用能力有賴于在語言實踐中運用學來的語言知識?! ≌Z用知識不僅是應該教的,而且是可教的?,F有的關于教學對語用能力習得影響的研究雖然很
4、少,但是這些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令人鼓舞的。Bouton和Billmyer:的研究分別證實了提高學習者的語用意識和提供交際練習對學習者習得語用學知識是很有促進作用的。(G.KasperR.Schmidt,1996:160) 另外,Kasper(1991)及其他一些人的研究還指出了教學導致語用遷移的問題,這指的是學習者誤用通過學習得來的語用知識。錯誤的根源有二個:第一,教師提供的元語用信息不正確;第一,教材有缺陷;第二,課堂話語本身。由于課堂話語特有的結構與技巧特征,學習者沒有被提供在非課堂語境下所需要的會話策
5、略及使用這些策略的機會。(G.KasperR.Schmidt,1996:161) 這二類錯誤的根源應引起我們對教師培訓、教材編寫以及教學大綱設計方面的重視。在我國,由于條件的限制,英語學習者是在外語環(huán)境中習得這門語言,因而學生的注意力只能局限于為數不多的教科書。這使得教科書的編寫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國內新出的教科書在編寫上己有很大進步,逐漸向“原汁原味”靠攏,但一些編寫時問較早、存在語用問題的教材仍然還在使用。例如某一教科書中有這樣一段對話:(責任編輯:) 一Areyou. 一Hop;R.Schmidt
6、,1996:161一162)?! ?.結論 在外語的教學中,語用教學是不可忽視的,這就需要老師講語言知識與文化背景巧妙結合,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浦小君(1991)的“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技能”提出,完全正確地理解和使用一種語言,必須具有相應的文化認知系統(tǒng)。學習者對社會文化的理解會發(fā)生改變,而這種改變又會影響到學習者語言行為策略的選擇。語言行為策略的選擇和學習者的自我特征和社會特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這也決定了語言使用者在社會交際中的成敗與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