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畢業(yè)眾所周知,動機是與滿足某些需要有關的活動動力。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自我實現(xiàn)理論(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是由低往高推進的,當低級需要滿足后,就會產生高級需要(尊重、自我實現(xiàn)),而自我實現(xiàn)則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們進行學習就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xiàn),即通過學習使自己的價值、潛能、個性得到充分完備的發(fā)揮、發(fā)展和實現(xiàn)。因此,可以說,“自我實現(xiàn)是學習的一項主要動機”。此外,以心理學家阿特金森為代表的成就動機理論認為: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激勵個體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樂意地去力求獲得
2、成功的一種內在驅動力。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結合這兩大學習動機理論,在使用歷史新教材教學中,..畢業(yè)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一、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想學和學好歷史這門課的動機需要新時期的師生關系應是“民主平等,教學相長”。首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放下“師道尊嚴”的面孔,親切地面對學生,而教師的職業(yè)特點也決定了我們是為學生服務的,態(tài)度親切、溫和,才能體現(xiàn)出為學生服務,也才能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由敬重教師而產生想學和學好這門課的需要,即動機;其次,要民主。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發(fā)言的機會。如
3、在教學中遇到難度較大的討論題或評價某一歷史人物時,我總是多叫幾位同學回答或與他們共同商討,聽取他們的不同意見,最后綜合、歸納。這樣,師生團結,既解決了難題,又增進了相互的尊重與信任。同時,我也虛心向學生學習,努力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和長處,不管是知識、個性,還是語言方面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以實現(xiàn)“教學相長”。此外,教師還要以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善待后進生,及時發(fā)現(xiàn)和肯定其表現(xiàn)出的閃光點,多關心、多鼓勵他們,以激發(fā)其學習的動機和自信心。二、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并及時反饋為了學好歷史課,教師必須先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如學習中國古代史
4、時,我給學生設置的短期目標是了解中國古代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時間分期及重要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中期目標是在課堂知識競賽和期末考試中取得較理想的成績;遠期目標是為高中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習目標確定后,學生在學習時都不同程度地產生了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并向著成功的目標和自我實現(xiàn)的目標而努力。同時,在追求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我通過課堂提問、檢測和知識競賽等形式及時引導學生反饋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這些努力,既及時了解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其學習歷史新教材的動機。三、善于啟發(fā),多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在運用新教材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首
5、先,我積極啟發(fā)引導,盡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的機會。如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學,使他們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去激活舊知識。同時,我鼓勵學生多質疑,并為程度不同的學生提供口頭表達和書面表述的鍛煉機會。如:在教學中,讓學生簡要概括某一歷史事件,看圖描述歷史事件或介紹歷史人物,講一小故事等,這都是鍛煉其表達能力,引導其積極參與的好形式;其次,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提出問題后,不要先急著叫舉手的同學回答,要給更多的學生以思考的時間;不要先叫學生的名字,后提出問題,以便于全體學生思考后回答。此外,還可結合相關內容,讓學生編排一兩個“小品”或歷史劇,并上臺表演,親自體驗感受。
6、如:在學習《鄭成功收復臺灣》這一歷史內容時,我以“鄭成功拒絕荷蘭使者愿年年納貢,長留臺灣”的請求為題材,編排一小品,讓學生在班里當場表演。這一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學生親身體驗和領略了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凜然正氣,并感受到堅持正義是自豪偉大的。通過較為直觀的參與式教學,學生不僅自然地萌發(fā)了愛國主義情感,也激發(fā)了其學習歷史新教材的動機。四、期望與評價期望是人們主觀上的成功概率,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行為結果的某種預期性認識。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認為:期望值越高,評價越高,被激勵的力量也越大。在使用歷史新教材教學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我根據各班和不同
7、學生的特點提出了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如:讓期望過高的優(yōu)秀班級或優(yōu)秀生適當降低期望值,讓成績不佳而期望過低的班級或落后生提高期望值,以激發(fā)其學習動機,保證其好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對學生期望的最好反映形式就是評價。班主任可以通過評語評價,任課教師則可利用課堂評價或通過作業(yè)評價、檢測評價。教學實踐證明:含有期望因素的恰當評價,能鼓勵學生產生再接再厲,積極向上的驅動力,這種力量對激發(fā)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