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觀察,是寫作的前提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觀察,是寫作的前提論文見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第一步。那么,怎樣去觀察體驗生活呢?最重要的是觀察的態(tài)度問題。觀察就是用眼看,用耳聽,用腦思考,而這最重要的是態(tài)度感情問題。一個對人冷淡無情,對社會主義事業(yè)漠見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第一步。那么,怎樣去觀察體驗生活呢?最重要的是觀察的態(tài)度問題。觀察就是用眼看,用耳聽,用腦思考,而這最重要的是態(tài)度感情問題。一個對人冷淡無情,對社會主義事業(yè)漠不關心的人,對一切事物都會不以為然;生活中紛繁、動人的事物只會在他身邊擦肩而過,何況是生活面狹窄的學生呀!所以,只要熱愛生活、熱愛事業(yè)就會具有發(fā)現(xiàn)材料的“慧眼”。上海“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空前
2、興旺景象,其中蘊含著多少感人肺腑的動人事物啊,然而讓學生去寫巨變中上海的人、事、物,還是干巴巴地寫不出生動感人的東西,問題的癥結就是面對熱火朝天的建設不以為然。柳青說過:“我深深地體會到這種熱情與我描寫人的時候所用詞句的分量都有關系?!笨梢姟盁崆椤钡闹陵P重要,所以觀察的態(tài)度、感情決定著能否觀察到事物,決定著觀察量的多少,決定著觀察的質(zhì)的深刻與否。觀察生活要全神貫注,全身心地投入。蘇軾寫過的文與可畫竹的故事給我們一個啟示:觀察生活要全身心地投入,要用眼細致地看,用耳認真地聽,用腦深入地思考,用手及時地記,要把社會的生活當作自己的生活,把群眾當作和自己相關的人物,設身處地和他們一齊喜怒哀樂、進退榮
3、辱。一句話:要親身去“參加”生活,而不是客觀地去“參觀”生活。沒有全身心地觀察生活,即使記下許多材料,寫出來的東西也還是不動人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對事物作深層的觀察,揭示出生活的真諦,寫出別人想寫而沒寫出來的動人、深刻的文章。上面所說的兩點是觀察的態(tài)度問題,是觀察的前提,下面說說深入觀察的方法。觀察事物要全面、多角度。所謂“全面、多角度”,就是要對事物的全部內(nèi)涵作各個方面、各個角度的觀察。如觀察人物時,不僅要從人物的外貌、衣著、舉止、動作、語言、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等各個方面去觀察、體驗,還要從不同階段、時期、環(huán)境去觀察,這樣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觀察才能對人物有全面的體驗了解,否則,單
4、就一兩個方面去進行觀察,只能是表面的、膚淺的。觀察事件,那就要觀察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要觀察事件的各個階段,各個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只有對“面”的全方位觀察,才有對整體的認識、了解。觀察景物,既要從景物的形、聲、色、味及結構等各個方面去觀察,也要從不同方位、角度(如平視、正視、俯視、仰視、近視、遠視等)、順序去觀察,這樣才能全面了解景物。全面地、多角度地觀察事物是認識、了解事物的基礎。觀察事物要細致、深入。所謂“細致、深入”,就是要在觀察事物時,把事物的與“眾”不同的本質(zhì)特征抓住,作深層的本質(zhì)的觀察體驗。觀察“人”,就是要把握住人物內(nèi)在的本質(zhì)特征,即與別人
5、不同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觀察“事”,則要在把握住事件各個發(fā)展階段的特點的基礎上把握住整體的特征。觀察“物”,就要抓住其各個構成部分的特點和總體的本質(zhì)特征。細致、深入的觀察,不是繁瑣、不分主次的觀察,而是要發(fā)現(xiàn)、把握與“眾”不同的差異,抓住了與別的事物的不同點,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觀察要看本質(zhì),不能只看表象。觀察事物要思考、研究。全面、多角度的觀察是為了全面了解事物,細致、深入的觀察是為了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特性和深刻含義,而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要反復思考,分析現(xiàn)象,進行比較,研究原因,綜合歸納。生活中,我們無時不在進行分析、比較、研究,購物要選擇,穿衣要選擇,飲食要選擇,娛樂也要選擇……選擇就要分析
6、、比較,其目的就是為了挑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東西,適合自己的喜好。如果“拾到籃里就是菜”,就會無特性可言,哪談得上適合自己的心意!我們觀察生活,也是這樣,一般地看看、聽聽、記記,只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表象,只有開動腦筋,經(jīng)過分析、研究、綜合、歸納,才能透過生活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特性,發(fā)掘出生活現(xiàn)象的深刻含義?!氨容^”是最易區(qū)別事物間差異的一種手段,我們在觀察生活時,要充分運用“比較”手段。運用“比較”要開動腦筋,展開聯(lián)想,這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比較”有“此”與“彼”的橫比,有不同階段、時期的縱比,或兩者結合的縱橫比,有同類事物的正比,有對立事物的反比等。從不同角度多問幾個為什么,通過分析歸納,把握
7、事物的特性和含義,是探究事物真諦的一種常用手段。上面所說的都是直接觀察。在實踐當中,由于受時間、空間、生活條件等各種限制,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不可能全靠直接觀察、親身體驗去獲得,即使已成名的作家,寫文章憑直接觀察所獲得的素材也是不夠用的,還要借助調(diào)查研究、讀書等間接觀察來獲得,更何況是學生。所以直接觀察要跟間接觀察相結合。間接觀察就是要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報雜志,充分搜集別人觀察所得的材料而創(chuàng)造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