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

我國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

ID:11092452

大?。?6.00 KB

頁數(shù):10頁

時間:2018-07-10

我國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_第1頁
我國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_第2頁
我國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_第3頁
我國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_第4頁
我國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_第5頁
資源描述:

《我國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我國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  一、文獻回顧  通婚圈是指適婚青年可能選擇配偶的范圍或者擇偶的自由度。一般可以從地理距離(通婚半徑)、地域范圍和族群范圍三個方面來進行考察。[1-2]李若建認為在制度性的擇偶中,擇偶范圍被稱為通婚圈,并將其分為地理通婚圈和等級通婚圈。[3]翟振武等認為通過分析夫妻戶口登記地情況也可以看出通婚圈的大小。[4]本文由于數(shù)據(jù)限制,只能從配偶或者意愿中的配偶家庭所在地與本人家庭所在地是否跨越某一行政區(qū)域來度量通婚圈的大小,本文通婚圈是指地域范圍。國外學者在研究婚姻匹配時提出趨同論,認為個體趨向于選擇那些與自己年齡、居住地、受教育

2、程度、種族等屬性相近的異性為配偶。美國社會學家古德也認為一切擇偶制度都傾向于同類匹配,即階級地位大致相當?shù)娜瞬趴山Y婚。[5]1990年法國290萬移民組成的家庭中,有1/3以上已經婚配的移民,其配偶均不是移民,但夫妻雙方均為移民的多數(shù)為族內婚(即夫妻雙方均來自同一國家),其婚配概率為90%。[6]國內學者對通婚圈的研究主要有三個方面:通婚圈發(fā)展態(tài)勢判斷、變化原因和社會影響。學者們對通婚圈發(fā)展態(tài)勢存在四種判斷:第一,通婚圈擴大。代表學者有:段成榮、劉傳江、王金玲、黃佩芳、李富強、史清華等。[7-12]第二,通婚圈縮小。代表學者有:邱澤奇、吳重慶、新山

3、等。[13-15]他們認為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婚嫁距離急劇縮短,通婚區(qū)域快速內卷,通婚村減少,婚入和婚出出現(xiàn)了地域上的不對稱性。第三,通婚圈沒有發(fā)生顯著變化。雷潔瓊于1987~1988年對全國6省市2799個農民進行戶主與其配偶婚前兩家的距離調查發(fā)現(xiàn),近距離通婚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各年齡組通婚圈大致相同。[16]第四,通婚圈呈現(xiàn)擴大與內卷并存。唐利平認為農村通婚圈總體比較狹小,但有擴大也有縮小的情況,通婚圈的變化和社會結構變遷一樣經歷著轉型的過程。[17]韋美神認為我國農村地域遼闊,通婚圈出現(xiàn)內卷和擴大共存的現(xiàn)象。[1]通婚圈演變主要因素包括社會制度

4、因素與經濟因素,但二者在不同地區(qū)影響不一致。馬宗保等對寧夏通婚圈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通婚圈會受到所在地區(qū)的生活條件影響。[18]曹錦清等認為戶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口流動,社會流動空間的擴大促使人們婚配對象選擇的空間也增大。[19]另外,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加上戶籍制度的松動,人口遷移流動席卷了全國,隨著交際圈的迅速擴展,通婚圈也在逐漸擴大,人口遷移流動對婚姻和生育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尋找配偶和維持婚姻關系穩(wěn)定性上。[20]通婚圈擴大的影響:首先,大范圍的跨省通婚可以簡化婚禮儀式、節(jié)約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姻親關系。[21]其次,通婚圈擴大可能會形

5、成騙婚現(xiàn)象,因為人口遷移流動范圍擴大,如果夫婦雙方婚前互相了解很少,婚姻風險會增大。[22]再次,通婚圈擴大增大了女性婚后社會適應的重要性。[23]最后,通婚圈擴大導致區(qū)域之間婚齡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程度加劇。如王家寶認為,上海市男子娶了外來妹使得陰陽趨于平衡,但是某地的男女比例必然會更加失衡。[6]通婚圈縮小帶來的影響主要是對后代人口素質的影響。有研究認為通婚圈內卷盡管不是近親結婚,若通婚距離太小也會對后代的遺傳素質產生影響,可能因為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過度攝入而導致發(fā)育不良,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提高。[24]縱觀已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學者們對通婚圈變化態(tài)勢

6、判斷出現(xiàn)了很大分歧,但認為通婚圈在擴展的觀點是主流,出現(xiàn)這種差異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基于農村或者局部區(qū)域來分析,而很少從城市和全國范圍來研究,關于原因的分析也主要從宏觀社會經濟因素簡要地泛泛而談,有關遷移流動對通婚圈的影響主要是定性的描述,而很少通過定量方法來深入研究。在我國鄉(xiāng)村人口不斷由農村向城市流動的背景下,從城市區(qū)域視角來研究通婚圈的變化特征與規(guī)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鑒于此,本文將聚焦城市青年通婚圈的研究。  二、數(shù)據(jù)與方法說明  (一)數(shù)據(jù)  本研究數(shù)據(jù)來自2009年11月14日~12月14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城

7、市青年狀況調查課題組在北京等地進行的抽樣調查。由于該調查依托中國人民大學985工程《中國獨生子女狀況調查分析》項目來完成,所以調查區(qū)域主要選擇與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計算得到獨生子女比例(31.58%)比較接近的河北、湖北和陜西三個省,進一步選擇與各省平均水平比較接近的城市,北京因地緣優(yōu)勢和直轄市特性被補充進來。最后確定調查區(qū)域包括北京7個城區(qū)、河北省保定市16個街道、湖北省黃石市11個街道、陜西省西安市13個街道。調查對象為1975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現(xiàn)有人口(本文青年年齡界定為20~34歲)。樣本量3832,其中

8、北京820,黃石829,保定813,西安820,四個省市樣本量基本均衡。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人口學基本信息、就業(yè)與經濟狀況、婚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