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科學知識話語的空間轉向與科學地理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科學知識話語的空間轉向與科學地理學【內容提要】本文在當今學術話語空間轉向的背景下,分析了科學風格和科學現場(主要是實驗室)空間化研究的情況,認為科學知識空間化導向的科學地理學研究相對于“普遍主義”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是一個進步,但因為它強調社會化的空間概念,所以又有著強烈的否定科學理性的“特殊主義”色彩。【關鍵詞】社會空間/空間轉向/地方主義【正文】科學知識話語的空間轉向與科學地理學【內容提要】本文在當今學術話語空間轉向的背景下,分析了科學風格和科學現場(主要是實驗室)空間化研究的情況,認為科學知識空間化導向的科學地理學研究相對于“普遍主義”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是一個進步,但因為它
2、強調社會化的空間概念,所以又有著強烈的否定科學理性的“特殊主義”色彩?!娟P鍵詞】社會空間/空間轉向/地方主義【正文】關于科學(特別是自然科學)和科學知識,人們一直是奉行普遍主義的觀念在客觀本體論、方法論和邏輯結構上探討它們的普遍價值意義。但在最近的10多年中,隨著在眾多學術話語中空間轉向的明顯出現,空間和地點問題也成了科學和科學知識社會研究關注的焦點。在“科學知識社會學”這一標簽下,許多學者不僅研究了科學實踐的地理特征,而且分析了科學知識的空間特質。本文就是要考察科學知識話語空間轉向的文化背景,展示在這一轉向過程中有關科學知識空間化研究的進展情況,并就科學地理學作出相關的評
3、論。 一科學知識話語的空間轉向與歷史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理論、哲學等學術領域對文化生活中的空間特質的重視密切相關,這里將首先簡略考察一下一般學術話語空間轉向的情況。(1)空間化的歷史 關于歷史空間化的問題是隨著法國后結構主義學者??拢∕.Foucault)的寫作開始的。在??驴磥?,空間、知識和權力問題乃是建構歷史的核心問題。他反對對歷史做線性的目的論的解釋,而是非常強調歷史的非連續(xù)性和中斷性。他集中地對規(guī)范的理性觀念進行了顛覆,并表明規(guī)范的理性觀念在歷史上都是偶然的。因此,??掳阎R當作是權力的形式,并把自己關心的問題轉到社會中權力的地點性、特殊性和情境性運行上,因為他
4、堅信權力的分析就是空間的分析。他指出:“知識一旦按照區(qū)域、領地、移植、置換、過度來加以分析,人們就會捕捉到知識作為權力形式和傳播權力效應的過程?!薄?〕??略谶@里已將空間概念堅固地植入了文化的探討中。在此基礎上,薩伊德(E.Said)根據“思想和理論處于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從一種情境到另一種情境、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的旅行之中”這樣一個簡單事實出發(fā),提出了所謂“旅行理論”〔2〕。不過,在薩伊德這里,知識的轉移過程絕不僅僅是復制,還包含著改造,因為循環(huán)和轉譯是相互構成的,思想和理論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才能獲得把握,知識是時間和地點的產物。他承認??略谛缘?、處罰的和收容所的
5、歷史中對權力或知識的描述,但他認為福柯的權力概念走的太遠,使其普遍化了。薩伊德集中考察了文化與帝國主義的問題,并將自己的考察看作是一種對歷史經驗的地理學探索。這一點明顯地體現在他的《東方主義》一書中,在該書中他解讀了“東方”觀念的形成過程,認為它是在后啟蒙時期西方人在政治、文化、軍事、意識形態(tài)和虛構意義上的多重創(chuàng)造的結果。(2)本土化的文化 隨著福柯和薩伊德等人的歷史寫作的問世,一些社會和人類學理論家也開始展示了他們的本土化策略,使空間性概念進入了對社會生活和文化意義的探討中。這些學者主要包括格爾茨(C.Geertz)、高夫曼(E.Goffman)、吉登斯(A.Gidden
6、s)和萊菲布勒(H.Lefebvre)等人,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了文化本土化的研究。格爾茨的大部分人類學研究都是致力于對理解的理解,具有強烈的本土主義傾向。這種企圖可以從他在1981年在耶魯大學法律學院以“地方知識:比較視野中的事實和法律”為題的演講看出。他反對被接受的司法智慧具有普遍意義的看法,認為法律和人種學只是地點的技藝或知識,它們在空間、時間、階級、問題等方面都具有地方性特點。例如,巴厘(印度尼西亞)、伊斯蘭、印度等的司法系統(tǒng)就有相當大的差異。高夫曼的符號互動理論也強調了地點在構造社會互動中的作用。在他看來,日常生活中共同在場的關鍵作用與人體的空間性有密不可分的聯
7、系。有利于人群集合的情境,如集會、社會場合、非正式見面等,能為人們提供進行具有結構意義交流的動因。諸如工地、體育場、聚餐會、舞池以及實驗室、大學和研究小組等等集合地點都是共同在場和集中交往并進行符號互動的競技場。與高夫曼有所不同,吉登斯在其社會學理論中考慮到日常生活的常規(guī)化,把人看作是在不同互動地點或環(huán)境中處理事務的動因,不同的互動地點或環(huán)境常常使人們進行分區(qū)以有利于常規(guī)的社會實踐。這種對分區(qū)的強調使吉登斯卷入了在各種社會生活規(guī)模上的從國際到國內的一般區(qū)域化分析方法。他認為,空間并不是沿著社會群聚形成的虛空維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