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
2、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內觀十日課程開示集要前言96葛印卡老師說過:「惟有實修才能解脫,光是討論沒有用。
3、」參加內觀課程是跨出堅實步伐,邁向解脫之路的良機。在課程中學員可學習如何排除日常生活中惱人的緊張及偏執(zhí),因而學得如何時時刻刻都過得快樂平和且有效率。一方面學員也可一步步地朝向人類所能企求的最高目標邁進:凈化心靈,自所有痛苦中解脫,完全的證悟。上面所提的任何一項均無法僅由思考或盼望而達到。人們必須以實際行動來達成目標。因此內觀課程總是特別強調實際的修行練習,而不允許哲理的辯論或學術的討論,當然也不問與實修無關的問題。學員應盡可能經由自身的領悟去尋找答案。老師會提供實修中所需要的各種指導,但一切還是要靠學員自己去實際地應用:自己的仗必須要自己打,要努力才能解救自己。除了
4、強調實修,為使學員更深入了解修行的內容,提供適當的解說是必需的,因此每天晚上葛印卡老師都會有「法」的開示,對當天的體驗注入新的啟發(fā),同時也澄清一些修行方法上的問題。葛印卡老師警告說,這些開示,不是知性或情緒上的娛樂,主要是讓學員了解該做什么及為什么要這么做,如此學員才能以正確的方法練習而得到適當的效果。這些開示在本書以精要的形式集結呈現,總共十一次的開示涵蓋了佛陀教誨的各個層面。然而并不是以學術或分析的角度切入,而是以非常生動而連貫的整體呈現給學員,所有的不同面貌展現出基本的一致性:靜坐禪修的體驗。此實修的經驗才是照亮生命最耀眼的法中珍寶。沒有實修的經驗,就無法充分
5、了解開示的內容,也就是佛陀教誨的真正涵意。但這并不否定對教導的知識性了解之價值,因知性的了解對于靜坐實修是重要的支持,雖然靜坐禪修本身事實上是超越知識理解的領域?;谝陨显?,所以我們出版這本小冊子,簡要介紹每天的開示內容,主要目的在提供參加葛印卡老師所教的內觀禪修課程學員們一些啟示及指導。對于其他閱讀此書的人,我們希望他們受到此書的鼓勵,也來參加內觀十日課程,來體驗一下書本提到的經驗。未參加過課程的讀者,千萬不可將本書當做自己在家中學習內觀的自修手冊,以之代替參加課程。靜坐禪修是嚴肅的事,特別是內觀修行方法,它涉入心的深處,不可隨便兒戲。學習內觀最好還是參加正式的
6、十日課程,有適當的環(huán)境及老師來協(xié)助學習及禪修,如果有人不顧此警告,想要用閱讀此書來自學內觀,那么他完全是自冒風險。幸運的是,內觀課程目前定期在世界各地的內觀中心舉辦,地址詳列在本書后面,課程表可以寫信去索取。本書的內容主要是葛印卡老師于1983年8月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內觀中心的開示。而第十天的內容則是葛印卡老師在1984年8月于該地的開示。葛印卡老師已看過這些內容,并且同意出版,但是他本人沒有時間逐字檢視全書,因此讀者們可能會發(fā)現一些誤失,錯不在于老師或他的教導,都是我本人的責任,歡迎批評指正。愿此本小冊子有助于「法」的修行實踐。愿一切眾生快樂!威廉.哈特Willia
7、mHart96附注葛印卡老師提到的佛陀及弟子的語錄,均是節(jié)錄自巴利經典中之律藏(Vinaya-pitaka)及經藏(Sutta-pitaka)(有許多引句出現于兩者,在此時均引自經藏。)除此之外,也引用了一些大藏經后期的巴利文獻。在開示中葛印卡老師通常以普通用語敘述,而不是逐字翻譯巴利文原文,目的在將每一章節(jié)的精義用淺顯的文句呈現出來,強調它與內觀靜坐禪修的相應之處。本書中對巴利文所做的解釋,皆出自葛印卡老師的開示,書后附有巴利文的中文翻譯,是為了對所引據的原文作更正確的翻譯,同時仍著重于禪修者的觀點。在書中所使用的巴利詞句已減到最少,引用時為了保持一貫性,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