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關于羅伯特布倫納的簡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前工業(yè)歐洲農村的階級結構和經(jīng)濟發(fā)展羅伯特·布倫納布倫納辯論相關論文【標題】近代英國農業(yè)的結構和性質問題——兼論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問題【作者】沈漢【關鍵詞】農業(yè)經(jīng)濟部類資本主義租佃制布倫納辯論【刊名】史學理論研究2007--1【ISSN】1004-0013【機構】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210092【摘要】本文證明,在英國近代農業(yè)中包含了大租地農場、小型家庭租佃農場、大地主地產、莊園制殘余等多種經(jīng)濟結構成分,提出了與國內一些學者所持的英國近代農業(yè)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典型的結論不同的見解。提出英國近代資本
2、主義時期國民經(jīng)濟中農業(yè)經(jīng)濟部類的結構特征和性質的問題,認為農業(yè)部類與工業(yè)部類的結構性質有所不同,前一部類常常保留了若干封建殘余和非資本主義經(jīng)濟結構成分,資本主義時代農業(yè)發(fā)展道路不同于工業(yè)。由于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第二次國際大討論中,布倫納的論文是以英國農業(yè)資本主義典型性的論點為基礎的,今天對布倫納辯論有必要重新加以考慮。[譯者按]此文圍繞農奴制的衰落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兩大問題,批評了波斯坦和勒羅伊拉杜里的新馬爾薩斯主義的“人口根源說”,同時又批評了波斯坦所謂的“貿易根源說”。波斯坦等人曾在1
3、978年撰文進行反批評。波斯坦的新馬爾薩斯主義的“人口根源說”通常被稱為“波斯坦模式”,據(jù)英國學者的理解,其基本內容是:在1100年和1500年之間存在著以十四世紀初為分水線的兩類主要的趨勢。這個分水線之前的趨勢包括貿易與人口之穩(wěn)步增長、貿易中心(城市)及獨立的法律體系之發(fā)展、對糧食需求的壓力導致增加對未墾之邊緣土地的使用,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糧價的上漲。這種趨勢在十四世紀初完全改變方向。由于黑死病的結果,需求與供給均降低,農村人口減少,影響到放棄邊緣地區(qū)高成本土地之生產,農產品價格下跌,從而有利于城市貿
4、易。隨著租金降低、許多農民持有地無人耕種,以及領主自用地收益減少,封建地主變得比較貧困起來并在某些場合訴諸暴力和勒索,企圖恢復他們的收入和勞役?!斑@種模式在性質上幾乎是馬爾薩斯主義的,因為它把人口的變動看作變化的主要力量?!眑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
5、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道奇森和巴特林:《英格蘭與威爾士歷史地理》,倫敦,1978年,第120頁。)下面是布倫納文章的摘譯。? 我對波斯坦等人的批評的具體方法是極其簡單而明了的:那就是觀察十二至十八世紀這六、七百年間整個歐洲類似的人口趨勢,并且證明“同樣的人口趨勢,在不同的時間和在歐洲不同的地區(qū),產生了不同的結果?!卑凑詹ㄋ固沟摹皟蓚€階段的模式”,第一階段是十二至十三世紀,特點是人口增長導致對未墾邊緣
6、土地之使用,以及糧價和地租的上升;第二階段是十四和十五世紀,特點是人口銳減,地租下降,勞役減少,“人口的災禍決定了農奴制的崩潰”。勒羅伊拉杜里所研究的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歷史則重復了波斯坦的“兩個階段的模式”,即第一階段是十六世紀的人口增加與租金上升,工資下降和農民持有地的分解;第二階段是“急劇下降的生產力導致十七世紀人口的大災禍”。然而,在東歐,特別在波美拉尼亞、勃蘭登堡、東普魯土和波蘭,十四世紀晚期人口的減少卻伴隨著農奴制的再版?!暗?500年西歐農民幾乎全部獲得自由,而東歐農民則失去自由?!敝劣谑?/p>
7、六世紀的人口增加,在法國確實出現(xiàn)了農民持有地的分解和日益下降的生產力?!暗谟鴦t相反,支配的傾向是要建立越來越大的土地單位;是要合并農民的持有地并將它們出租給大的租地農場主,這些農場主又借工資勞動的幫助來耕種它們。伴隨著生產組織中的這種變化,便是農業(yè)生產力具有真正劃時代結果的較大的增長?!边@樣,英國雖有十六世紀(第一階段)的人口增加,卻并沒有十七世紀(第二階段)的生產力下降,因而馬爾薩斯主義的模式便最后瓦解。? 波斯坦和勒羅伊拉杜里的人口學模式是在對商業(yè)化模式的批評中產生的。商業(yè)化模式認為市場的
8、力量決定農奴制的衰落和資本主義農業(yè)的興起。波斯坦證明,市場的力量遠非自動導致農奴制的解體,它可能實際上跟農奴制的強化相一致。例如在某些最接近倫敦市場的地區(qū),十三世紀增加勞役的趨勢是最強烈的。然而波斯坦從未真正詳述歐洲經(jīng)濟發(fā)展的貿易根源說(指商業(yè)化模式)的致命缺陷。在我看來,貿易根源說忽視下述事實,即農奴制不只是表明、甚至也不是首先表明跟貨幣租相反的勞役租,而基本上是表明強有力的領主任意勒索之權。既然農奴制的本質是在決定地租水平方面,特別是通過阻止農民遷移從而阻止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