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高句麗族屬溯源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高句麗族屬溯源【摘要】高句麗族的族源是比較復(fù)雜的,既有來自蒙古草原東部的貊人、夫余人,也有東北古老的居民穢人、句麗人、真番人,還有來自中原的漢人。在高句麗政權(quán)統(tǒng)治下,上述民族進(jìn)行長期的民族融合,而后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并被貫以其政權(quán)的稱呼,被稱為高句麗人。關(guān)鍵詞:穢貊 高句麗 夫余高句麗族的族源主要分兩支,一支是東北土著民族集團(tuán),一支是從夫余國南遷的民族集團(tuán)。本文試從這兩個方面談?wù)劯呔潲惷褡宓钠鹪?,求正于史界先達(dá)。(一)高句麗族中遷自夫余國的部分以夫余族為主體,高句麗的統(tǒng)治集團(tuán)即出自夫余人?!逗锰醣贩Q:“惟昔始祖鄒牟王之創(chuàng)
2、基也,出自北夫余天帝之子”,[1]《高麗大兄冉牟墓志》:“鄒牟圣王元出北夫余”,[2]都稱高句麗出自北夫余。但據(jù)《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jì)》,高句麗始祖朱蒙為東夫余王金蛙養(yǎng)子,朱蒙率部自東夫余遷出“是漢孝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卻認(rèn)為高句麗出自東夫余。中國史書《三國志·魏書·東夷傳》、《后漢書·東夷傳》雖都稱高句麗是夫余“別種”[3],對夫余人卻未區(qū)分為東夫余與北夫余。朝鮮史書《三國遺事》引《古記》載:“前漢書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四月八日,天帝降于訖升骨城(在大遼醫(yī)州界),乘五龍車,立都稱王,國號北扶余,自稱名解慕漱。生子名扶婁,
3、以解為氏焉。王后因上帝之命,移都于東扶余。東明帝繼北扶余而興,立都于卒本州,為卒本扶余,即高句麗之始祖”[4],《三國遺事》引《國史·高麗本紀(jì)》:“先是北扶余王解夫婁,既避地于東扶余,及夫婁薨,金蛙嗣位”[5],證明解夫婁所部原號北夫余,因東遷而改稱東夫余。中國史書《三國志》、《后漢書》所為立傳的夫余,“蓋本穢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自謂‘亡人’,抑有以也”[6],《論衡·吉驗》、《魏略》、《后漢書·東夷傳》都載有夫余人始祖南遷的傳說,說明《三國志》、《后漢書》所載夫余就是東遷后改名東夫余的原北夫余。高句麗人的統(tǒng)治集團(tuán)即出自這一支夫
4、余人?!墩摵狻ぜ灐?、《魏略》、《后漢書·東夷傳》所載夫余人的始祖起源傳說與《好太王碑》、《三國史記》、《三國遺事》等朝鮮史書所載高句麗人的始祖起源傳說相同,證明高句麗人的統(tǒng)治集團(tuán)與東夫余有著相同的遷徙經(jīng)歷,[7]在遷徙之前,高句麗人的先世也是北夫余(即橐離國)的組成部分,居住在匈奴左地[8],后與夫余人一同東遷,成為東夫余的組成部分,漢元帝建昭二年從東夫余(即《三國志》、《后漢書》所載的夫余)中分出,南下獨立發(fā)展[9]。朱蒙所部雖然以夫余人為主體,但也雜有相當(dāng)部分夫余國內(nèi)的其他民族。《三國志·魏書·東夷傳》載夫余國“本穢、貊之地
5、,而夫余王其中”,說明夫余國的民族共分三大系統(tǒng):穢、貊、夫余。據(jù)《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jì)》,朱蒙為夫余王金蛙養(yǎng)子,無疑屬于夫余人。朱蒙與“烏伊、摩離、陜父等三人”南遷,烏伊與摩離在公元14年“領(lǐng)兵二萬西伐梁貊,滅其國,進(jìn)兵襲取漢高句麗縣”,此時距朱蒙南遷已51年,烏伊、摩離即使與朱蒙遷徙時僅20歲,至此也已70多歲了。高句麗前三位王中,朱蒙享年40歲,其子琉璃明王約56歲,大武神王最高壽,也只61歲。烏伊、摩離70多歲仍健在,并能領(lǐng)兵遠(yuǎn)征,是很令人懷疑的。此三人名字也不見于中國史書,《魏書·高句麗傳》:“朱蒙乃與烏引、烏違等二人,棄
6、夫余,東南走”,而沒有烏伊。則烏伊、摩離可能是隨朱蒙遷徙的部族的名稱,在經(jīng)過長期的對古史的神化以后,在其始祖起源傳說中演變?yōu)槿嗣跻?,《三國史記》中也寫作鳥伊,伊字《東國史略》寫作夷,則烏伊也可以寫成鳥夷?!渡袝び碡暋贰皪u夷皮服”,島字原作鳥,唐人改為島,王肅注:“鳥夷,東北夷國名也”,是堯時東北古部族。烏伊的原型就是鳥夷人,也就是夫余國內(nèi)的穢人[10]。高句麗一詞《闕特勤碑文》作“Bokli”[11],以漢字標(biāo)音,正是摩離?!逗鬂h書·東夷傳》:“句驪一名貊耳”,摩離就是貊的變音,摩離即貊,是高句麗族的別稱,摩離的原型就是夫余
7、國內(nèi)的貊人。由此證明,朱蒙所部從東夫余南遷時,有相當(dāng)一部分穢人、貊人隨行?!度龂酚洝じ呔潲惐炯o(jì)》記載著夫余王說朱蒙:“誘我臣逃至此,欲完聚以成國家”,也可以證明隨朱蒙南下的不僅僅是夫余國的統(tǒng)治民族夫余人,也有夫余國內(nèi)的被統(tǒng)治民族穢人與貊人。但在朱蒙所部中,占主導(dǎo)地位的應(yīng)該是夫余人,所以,朱蒙剛到卒本川立國的時候,才被稱為卒本夫余。從夫余國“本穢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來看,其國的統(tǒng)治民族為夫余,被統(tǒng)治民族是穢人與貊人。從“其邑落皆主屬諸加”[12]、“有敵,諸加自戰(zhàn),下戶俱擔(dān)糧飲食之”[13]來看,夫余國中盛行的是具有相當(dāng)強(qiáng)的軍事
8、移民性質(zhì)的領(lǐng)主制[14],為實現(xiàn)自我防御及征服并奴役穢人與貊人,夫余人舊有的部族組織并未受到削弱。從“邑落有豪民,名下戶皆為奴仆”[15]來看,夫余人與穢人、貊人之間還缺乏心理認(rèn)同,夫余人與穢人、貊人的關(guān)系是征服民族與被征服民族的關(guān)系,也正是因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