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關(guān)于圍棋與哲學的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關(guān)于圍棋與哲學的論文圍棋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哲理智慧與思辨意識的結(jié)晶,也是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guān)于圍棋與哲學的論文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圍棋作為一種競技性游戲,本是形而下之“技”,但其后又逐漸成為藝術(shù),并與形而上之“道”聯(lián)系起來。圍棋的這種意義生成過程,與中國傳統(tǒng)的知識生成機制有關(guān)。中國圍棋的意義建構(gòu),在棋論之間、圍棋與其它棋種之間,形成一種“互文關(guān)系”,最終指涉的都是中國文化。中國圍棋理論,與其它各種棋類理論,包括琴、書、畫、詩、文理論,都是共用一套話語,言說不同的對象,
2、這決定了它們之間話語的相通,當然也有其各自的獨特性?! £P(guān)鍵詞:體育思想;圍棋思想史;意義生成;棋論話語 圍棋史需要引入技術(shù)史、思想史的視野,才可能走向完備。而就圍棋思想史而言,它與圍棋史相比,既有共通性,又有其獨特性。比如,思想(所謂圍棋觀念、理論)與技術(shù)(圍棋的實戰(zhàn))永遠是相互影響的。思想史也需要“技術(shù)”的支撐。另一方面,“思”代表的是意義的生成。思想之為“史”,首先面臨的就是如何去追蹤這種意義生成的過程。其次,中國古代棋論,如何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構(gòu)建了自己的一套“話語”,它與其它藝術(shù)理論相比,有何相通之處與獨特性。如此種種,便是本
3、文需要探討的話題?! ?中國傳統(tǒng)知識范式與圍棋的意義生成 所謂圍棋思想,也即中國古人對圍棋的認識。圍棋作為對人類生存競爭的模擬,一種競技性游戲,本是形而下之“技”,先秦將博與弈并舉,便預示了它的地位。而當孔子、孟子、班固、韋曜、沈約、梁武帝、皮日休、張靖、劉仲甫……不同時代的文人、士子、皇帝、官宦、棋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場,言說圍棋,圍棋也就逐漸被賦予了越來越豐富復雜的意義。就像漢代的班固把圍棋與天地之象、帝王之道聯(lián)系在一起,說圍棋“上有天地之像,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權(quán),下有戰(zhàn)國之事”[1],圍棋便由“技”變成了“道”,具有
4、了形而上的意義。儒家在把圍棋當做“玩物”的同時,又往往把它納入到仁義之道的體系中,道家更賦予了圍棋許多玄妙的意義。如果說,戲、技、藝,為弈之存在的方式,而道,則構(gòu)成了弈之存在意義的終極依據(jù)。魏晉時,圍棋觀念的一大變化,就是確立了圍棋作為“戲”的獨立存在的價值,并把它納入到“藝”的范疇。南朝沈約《棋品序》謂:“弈之時義,大矣哉!體希微之趣,含奇正之情。靜則合道,動必適變。若夫入神造極之靈,經(jīng)武緯文之德,故可與和樂等妙,上藝齊工?!盵2]圍棋與“上藝”聯(lián)系在一起,便成了一種雅而又雅的藝術(shù)。到唐代,棋正式成為琴、棋、書、畫四藝之一。明清時期,是中國
5、古代競技圍棋的高峰,中國圍棋理論也日益成熟、完備。另一方面,圍棋又不斷地被雅化、藝術(shù)化,導致競技圍棋的逐漸衰落。20世紀中國圍棋的轉(zhuǎn)型,就是使弈之為“藝”重新回歸為體育競技。而包容各類競技性游戲的古代“藝術(shù)”向現(xiàn)代學科體系中的“體育”的轉(zhuǎn)換,歸根結(jié)底,乃是一種知識范式的轉(zhuǎn)型?! ≈袊鴩鍙摹皯颉?、“技”到“藝”、“道”,包含了一個意義不斷被建構(gòu)的過程。有學者談到,“人同自然的劃分是知識和智慧的起點,是人自覺其為人的起點。”[3]對待自然的不同態(tài)度,也就決定了中西知識的分野,所謂“天人合一”與“天人之別”。中國傳統(tǒng)有自己獨立的知識系統(tǒng)。中國古代
6、也有自己的學術(shù)分類,但這里的“學”,不是指作為學術(shù)門類的“學科”,而是泛指“學問”和“知識”?!吨芤住返摹靶味险咧^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以“形上”與“形下”的標準,分出道、器,也就有了后來的“學”與“術(shù)”之別。迄今我們能見到的我國最早的古籍目錄,是西漢末期劉向、劉歆父子參與校書,由劉歆編成的《七略》。《七略》分6大類: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shù)術(shù)略、方技略。到唐代初期編撰的《隋書·經(jīng)籍志》,將群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正式確定四部分類法,這也就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的知識分類體系?! 【蛧宥?,圍棋本為“游藝”,《隋書·經(jīng)籍志》將圍棋及其它棋類
7、書籍列在子部“兵家”類,而《舊唐書·經(jīng)籍志》將博弈文獻從《隋志》“兵家”中分離出來,在官修目錄中,首次在“子部”中單獨列出“雜藝術(shù)”類,并只載博經(jīng)弈譜?!端问贰に囄闹尽分?,“藝術(shù)”的范圍大大擴充,包括“射、彈棋、畫、墨圖、樗蒲、文房、酒令、投壺、飲戲、圍棋、雙陸、葉子格、漆經(jīng)、彩選格、馬經(jīng)、駝經(jīng)”等。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在“子部·藝術(shù)類”,分出4個子目:書畫之屬;琴譜之屬;篆刻之屬;雜技之屬。弈譜因事類“瑣屑”故與它藝相雜,歸于“雜技之屬”。一種“學”在其“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便說明了其在所處社會中的地位,也決定了其話語言說、意
8、義生成的方式(比如圍棋要不斷地從形下之“技”向形上之“道”靠攏)?! ∪绻f中西方曾經(jīng)存在著各自的一套知識分類體系,那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體系的建立,就是一個逐漸由中入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