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上博(四)·曹沫之陣》劄記》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上博(四)·曹沫之陣》劄記(一)簡46下+33「卒欲少以多。少則惕(易)(△1),(△2)成則易【46下】治,果勝矣?!筟1]本簡內(nèi)容李零先生說是「以質(zhì)量彌補數(shù)量」,[2]說應(yīng)可從。次句「少則易△1」,對於「△1」,李零、陳劍二先生均指出此字左從「車」,右從楚簡用為「察」、「淺」、「竊」等之字之聲符,讀為何字待考。[3]李銳先生則直接讀作「察」。[4]建洲案:「△1」或許可讀為「遷」?!笢\」古音清紐元部;「遷」,亦清紐元部,雙聲疊韻。而兵書中常記載如何以少勝多的計謀,如《六韜·少眾》: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為之奈何?太公曰:以少擊眾者,必以日之暮,伏以深草,要之隘路。以弱擊
2、強者,必得大國之與,鄰國之助。」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為之奈何?太公曰:以少擊眾者,必以日之暮,伏以深草,要之隘路。以弱擊強者,必得大國之與,鄰國之助。武王曰:我無深草,又無隘路,敵人已至,不適日暮;我無大國之與,又無鄰國之助。為之奈何?太公曰:妄張詐誘,以熒惑其將,迂其途,令過深草;遠其路,令會日暮。前行未渡水,後行未及舍,發(fā)我伏兵,疾擊其左右,車騎擾亂其前後。敵人雖眾,其將可走?!筟5]又如:《六韜·戰(zhàn)騎》:太公曰:「凡以騎陷敵而不能破陣;敵人佯走,以車騎返擊我後,此騎之敗地也。追北踰險,長驅(qū)不止;敵人伏我兩旁,又絕我後,此騎之圍地也。往而無以返,入而無以出,是謂陷於天井
3、,頓於地穴,此騎之死地也。所從入者隘,所從出者遠。彼弱可以擊我強,彼寡可以擊我眾,此騎之沒地也?!筟6]《吳子·應(yīng)變》武侯問曰:「若敵眾我寡,為之奈何?」起對曰:「避之於易,邀之於阨。故曰,以一擊十,莫善於阨;以十擊百,莫善於險;以千擊萬,莫善於阻。今有少卒,卒起,擊金鳴鼓於阨路,雖有大眾,莫不驚動。故曰,用眾者務(wù)易,用少者務(wù)隘?!筟7]可見在敵多我寡的情形下,必須使用游擊戰(zhàn),行動必須很機動,引誘敵人到險惡的地方,所以「少者則易遷」,大概是說士兵雖少,但是遷徙迅速,方便迂迴作戰(zhàn),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其次,「△2」字李零先生隸定作「圪」,無解釋詞義。[8]陳劍先生贊同其說,並釋讀作「壘?」。[
4、9]陳斯鵬先生則隸定作「垖」,讀作「管」,並標點作「少則易轄垖(管),成則易」。[10]李銳先生贊同其說,但讀作「」,標點則同李零先生「少則易察,垖()成(盛)則易」。[11]建洲案:仔細觀察「」偏旁,其右下有突出的筆劃,與一般「」作(官,《包山》5)呈封閉形並不相同,可見釋為「」是可以保留的。筆者以為「△2」應(yīng)該從李零先生隸定作「圪」。其字形與《上博(三)·周易》44「氣(汔)」作完全同形,加上《說文》亦有「圪」字(十三下八),亦證明釋讀的正確?!港佟?,《說文》曰:從土氣聲,陳劍先生讀作「壘」,筆者以為或許讀作「既」,楚簡的「氣」,通常寫作從「既」從「火」。「△2成」,即「既成」。整句意思
5、大概是說:「士兵人數(shù)少,則容易移動。已經(jīng)成功移動則容易控制戰(zhàn)爭的局面,最後果然成功了?!沽硗馕覀儚纳弦囊部吹饺藬?shù)少時,使用一些權(quán)謀、詐術(shù)是必須的。那也不排除「△1」可讀作「詐」?!覆臁构乓舫跫~月部;「詐」,莊紐鐸部。聲紐相近,韻部有通轉(zhuǎn)的現(xiàn)象,如楚簡常見的從「豐」(月部)的字,即「戟」(鐸部)。[12]則整句意思是說:士兵人數(shù)少,則可以使用詐術(shù)。詐術(shù)若成功,則容易控制戰(zhàn)爭的局面,最後果然成功了。(二)簡27+29「君如親率,【27】必訋(約)邦之貴人及邦之可(奇)士(△1)卒,吏(使)兵毋復(fù)。」[13]又簡37上「民者毋(攝)爵,毋△2軍」。李零先生指出:「(簡29)第一字又見於下第四十一
6、簡,正始石經(jīng)(《左傳?隱公元年》正義引)、《汗簡》第二十六頁背、《古文四聲韻》卷一第二十四頁正並以為古文『虞』字。這裡疑讀為『御卒使兵』?!筟14]陳劍先生則以為讀作「御」尚不能確定。陳斯鵬先生則認為讀作「禦」。建洲案:上引李零先生文中「四十一簡」應(yīng)易為「三十七簡」。其次,「虞」作「」在其他異文亦見的到,如《尚書·西伯戡黎》「不虞天性」,「不虞」敦煌本作「弗」。[15]又如偽古文《尚書·君陳》的「師虞」,內(nèi)野本作「師」。[16]簡文「△1」、「△2」作四「人」形,但是傳鈔古文「虞」作「」,所從偏旁似乎不是「人」形,如《汗簡》就歸在「入」部之下。[17]又如《郭店·緇衣》34「」,右旁與「」同
7、形,整理者隸作「偮」,但是《戰(zhàn)國文字編》及《楚文字編》均釋為「十咠」。[18]劉釗先生似乎也不同意該字隸作從「人」形。[19]而且「虞」寫作「」有點無法想像,恐怕是通假字。段玉裁在《說文》「旅」字古文「」下說:「《左傳》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墩x》曰:隸書起於秦末。手文必非隸書。石經(jīng)古文虞作,魯作,手文容或似之?!筟20]林素清先生亦認為「」字疑「旅」字古文之形訛。[21]而「旅」字下正從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