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從吳學支裔到揚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從吳學支裔到揚學惇是清乾隆年間知名的經(jīng)學家,近世學者或認為他屬于吳派,或認為他屬于揚州學派。就學術(shù)思想和治經(jīng)旨趣的演變而論,他早年主要私淑顧炎武,有志于“考古之學”;中年追隨惠棟為代表的吳派,鉤稽漢學精義,追駁宋儒謬說;晚年致力于依托《左傳》通考春秋文明史,以“通釋”求通識,超越吳派。從吳學支裔到揚學先驅(qū),是李惇與時俱進的學術(shù)旅程?! £P(guān)鍵詞:李惇;清代經(jīng)學;吳派;揚州學派 ?。篒206.2?。篈 :1007-7030(2012)01-0059-09 李惇(1734~1784),清揚州府高郵州人。他的《群經(jīng)識
2、小》、《左傳通釋》,是揚州學人以樸學治經(jīng)最先成書的力作。汪中、王念孫、焦循、阮元、江藩等都曾撰文稱述其學行。民國年間成書的《清史稿》為之立傳。近代以來,關(guān)于李惇的研究相當薄弱,且基本評價存在分歧。1924年支偉成撰《清代樸學大師列傳》,認為李悖是吳派經(jīng)學家;10余年后張舜徽撰《清代揚州學記》,認為他屬于揚州學派。究竟應(yīng)當如何判定李惇的學派歸屬?迄今未見有辨析者。我們認為,切實考察其學術(shù)淵源與宗旨、治學歷程與成就,才能獲得允當?shù)慕Y(jié)論?! ∫?、私淑顧炎武而崇尚“古學” 李惇《群經(jīng)識小》以古義鉤沉為重點,其中屢引顧
3、炎武《日知錄》、《音學五書》、《左傳杜解補正》等論著??疾炱鋵W術(shù)淵源,與顧炎武的關(guān)聯(lián)是重點?! ☆櫻孜涫乔宄跻越?jīng)學考證為主的“古學”的主要倡導者。李惇接受顧炎武學術(shù)思想的起始時間,可據(jù)揚州地區(qū)“古學”興起的過程推考。早在康熙、雍正年問,顧炎武之學已經(jīng)為江北文士宗仰。高郵李必恒(166l~?)在鄉(xiāng)里被譽為“古學無雙”,后學賈田祖(1714~1777)對他推崇備至。賈田祖及其妹夫?qū)O寶田也好古學。孫寶田大約在乾隆二十年左右去世。賈田祖作詩悼念,稱他治經(jīng)“窮搜析毫芒”,為俗士望塵莫及。其時李惇只有25歲左右。賈田祖之于
4、李惇,亦師亦友,說李惇在青年時期已經(jīng)追慕顧炎武而傾心古學,當非附會。王念孫在乾隆三十一年得江永《古韻標準》,始知顧炎武所分十部猶有罅漏;既而取《詩經(jīng)》反覆尋繹,知江氏之書仍未盡善,于是分古音為二十一部。乾隆三十四年,王念孫購得毛刻北宋本《說文》,欲“發(fā)明字學,作書四種,以配顧氏《音學五書》”。其間王念孫與李惇過從甚密,兩家傾談“古義”,不會不及顧炎武之學。汪中在寫給畢沅的信中說:“中少日問學,實私淑顧寧人處士。故嘗推六經(jīng)之旨,以合于世用。及為考古之學,惟實事求是,不尚墨守?!蓖粝矊O《容甫先生年譜》系其事于乾隆三
5、十七年(1772)。李惇與汪中也是知交,故不妨推測兩者曾一道研究顧炎武之學?! ±類陬櫻孜渲畬W浸淫日久,深受啟迪。顧炎武經(jīng)學思想的要義之一,是反對宋明理學家以臆說經(jīng)的學風,主張以經(jīng)學為理學。他說:“理學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之所謂理學,經(jīng)學也,非數(shù)十年不能通也?!被趯?jīng)傳文字的確解而把握其義蘊,是具有樸學特色的理念。李悖服膺顧氏這一學術(shù)思想。 《左傳·僖公五年》載宮之奇語:“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太伯不從,是以不嗣。”杜預、朱熹釋“太伯不從”句,都理解為太伯不從父命。杜預《集解》:“太伯、虞仲皆大王之子
6、,不從父命,俱讓適吳。”朱熹《論語集注·泰伯》:“大王之時,商道寢衰,而周日強大。季歷又生子昌,有圣德,大王因有翦商之志,而泰伯不從,大王遂欲傳位季歷以及昌。泰伯知之,即與仲雍逃之荊蠻?!鳖櫻孜洹蹲髠鞫沤庋a正》說:“不從”,是指太伯“不在太王之側(cè)”。如《史記》只說“太伯亡去,是以不嗣”,以“亡去”為“不從”,其義甚明。杜說不確。顧炎武進而針對朱熹指出:“后儒遂合《魯頌》之文,謂太王有翦商之志,太伯不從。此與秦檜之言‘莫須有’者,何以異哉?”他認為朱熹此注是捕風捉影的邪說。李惇《群經(jīng)識小》“泰伯”條認為,顧炎武對
7、《左傳》“太伯不從”句的詮釋是正確的?!遏旐灐らs宮》所謂“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不過謂周家之業(yè)自太王基之。且遷岐在小乙之世,至高宗中興者六十年,歷祖庚、祖乙、祖甲二十八祀而生文王,其時商未衰也,安得有翦商之志哉!況太王方奔國于狄人入侵豳之時,而乃欲取天下于商家未亂之日,決無是理”。他以史為據(jù),證明《閟宮》所謂太王“實始翦商”不過是一種“夸張之說”,與《左傳》“太伯不從”一句“實屬風馬”;而“《集注》惇是清乾隆年間知名的經(jīng)學家,近世學者或認為他屬于吳派,或認為他屬于揚州學派。就學術(shù)思想和治經(jīng)
8、旨趣的演變而論,他早年主要私淑顧炎武,有志于“考古之學”;中年追隨惠棟為代表的吳派,鉤稽漢學精義,追駁宋儒謬說;晚年致力于依托《左傳》通考春秋文明史,以“通釋”求通識,超越吳派。從吳學支裔到揚學先驅(qū),是李惇與時俱進的學術(shù)旅程?! £P(guān)鍵詞:李惇;清代經(jīng)學;吳派;揚州學派 :I206.2?。篈?。?007-7030(2012)01-0059-09 李惇(1734~1784),清揚州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