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認識與情緒——海德格爾的生存論》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認識與情緒——海德格爾的生存論摘要:情緒把人迫入與事物的關聯(lián)之中,認識是在情緒中建構出來的。畏、煩和驚訝等基本情緒把我們驅入源始認識之中并為科學認識奠基;基本情緒的蛻變使源始認識降落到日常認識的層次上,進而為科學認識準備必要的條件;純粹的科學認識也有情緒的參與。關鍵詞:情緒基本情緒認識源始認識科學認識Abstract:ent.Itisfundamentalattunementssuchasanxiety,boredomandordialknoationsoffundamentalattunementsmaketheprimord
2、ialdisclosednessintoeverydayknooodsbehindthem.Keyood;fundamentalattunement;knoind或disposition)或基本情緒(GrundStimmung,basicdisposition或fundamentalattunement);把后者叫做情緒(Stimmung,mood或feeling或emotion)。但是在許多場合他又往往并不遵循這種術語上的區(qū)分。在本文中我們使用的“情緒”一詞既包括了生存論-存在論層次上的情態(tài)或基本情緒,又包括了生存-存在者層次
3、上的情緒。在需要明確表示生存論-存在論層次的情緒時,我們就使用“情態(tài)”或“基本情緒”。海德格爾認為,情緒是人這種此在的基本生存論性質,在存在論上也決不是無關輕重的。因為此在總是有情緒的,即使在說“我沒情緒”時,其實也正表明了一種厭煩的情緒或低落的情緒。但是“人是有情緒的”與“墻是有顏色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陳述。對于后者來說,顏色是墻的一種屬性,現(xiàn)成的存在者(墻)的一種現(xiàn)成的屬性(顏色)。對于前者,如果我們予以恰當?shù)睦斫獾脑?,那么,不僅“人”不是現(xiàn)成的,而且“情緒”也不是現(xiàn)成的,“情緒”不是“人”的一種屬性,而是人這種此在的本質構
4、成要素。嚴格地說,不是人具有情緒,而是情緒擁有人;不是我們進入這種或那種情緒之中,而是情緒把我們迫入這種或那種與事物關聯(lián)之的中。情緒以多種方式?jīng)Q定著人,調整著人的存在方式,設置著人的存在基調?!扒榫w不是在靈魂中作為一種體驗而出現(xiàn)的某種存在者,而是我們相互共同在此的方式?!盵1]人在本質上是一種“此”之存在,“此”(Da,there)標志著人的展開狀態(tài)。并不存在完全沒有展開的人,亦即絕對沒有不帶“此”的人。人之為人就是敞開著的,就是此-在(Da-sein)--展開著的存在。情緒就屬于此在的這個“此”,并把此在帶到其存在面前。此在總
5、已以情緒的方式被展開,情緒在此在的總已存在且不得不存在這種被拋狀態(tài)中展開此在,并同時展開此在的基本存在狀態(tài)--在世界之中存在(In-der-Welt-Sein,Being-in-the-Enowning)一書的第76節(jié)說:在建基和保存本質真理的意義上,“科學”自身不是一種認識,而是一種派生出來的認識的技巧,即對一種準確區(qū)域的奸詐的公開。)?!罢J識”首先指一種源始的認識,即源始的揭示(uncovering)或展開狀態(tài)(disclosedness),海德格爾也常常用希臘詞aletheia來表示。然后“認識”才指科學的認識或認識論意義
6、上的認識。也就是說,海德格爾是從存在論(ontology)的角度來討論認識現(xiàn)象的,并且只在涉及源始認識的派生物時才論及認識論意義上的認識。情緒與認識的關系根植于源始認識與情緒的統(tǒng)一性。這種統(tǒng)一性由時間性予以奠基。在《存在與時間》第68節(jié),海德格爾簡明地指出了在時間性的基礎上源始認識與情緒的統(tǒng)一性:理解基于將來,情態(tài)基于被拋的已在,沉淪基于當前;理解(將來)都帶有情態(tài)(已在),情態(tài)(已在)都有其理解(將來),情態(tài)(已在)中的理解(將來)沉淪于世(當前),并在話語中說道出來,時間的三維將來、已在和當前的統(tǒng)一性保證了理解、情態(tài)、沉淪和
7、話語的統(tǒng)一性。[4]2.源始認識與基本情緒海德格爾通過畏、煩和驚訝這三種情態(tài)或基本情緒來展示情緒在源始的認識現(xiàn)象中的構建作用。2-1.此在首先和通常都是日常的此在,日常此在的基本狀態(tài)或基本存在方式被海德格爾稱之為沉淪(Verfallen,falling)。此在首先且通常都是依寓于它所操勞的世界,并消融于“常人”的公共性之中。這就是說,此在總是在沉淪中背離自身,而轉向世內在者,逃向世內在者之中。那么,此在為什么要沉淪于世呢?這種沉淪基于畏。此在面對其在世界之中存在而畏,這種畏的何所畏也是在世界之中存在。在世既是畏的何所面對,又是畏
8、的何所畏。沉淪和逃避的日常性表明,畏這種情態(tài)屬于此在的本質在世狀態(tài),在世作為此在實際的在此,是畏這種情態(tài)的樣式。此在為什么要逃向世內在者呢?畏這種情態(tài)表明,人的本己存在是無所依歸的,人有一種“不在家”的感覺。無所依歸不斷地伴隨著此在,屬于此在的本己存在,屬于被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