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1988年清史研究概況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1988年清史研究概況一九八八年的清史研究,頗富特色。其特點有三:首先,在課題的選擇上,除傳統(tǒng)課題外,亦有新的課題研究出現(xiàn),如文化史和社會生活史、飲食文化之等。其次,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上,亦有新的進展與突破。再次,在研究的領域上,亦有新的拓展。因此,就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清史研究工作“調(diào)整、充實、提高、開拓、進取”的一年,雖然,就“開拓、進取”而言,步伐還不大,有的甚至還于“萌生”狀態(tài),但畢竟為新的起步,露出了希望的端倪?! ≡撃?,清史研究方面較重的學術活動有:八月,征遼寧省興城市召開的“興城國際袁崇煥學術討論會” 1988年
2、清史研究概況一九八八年的清史研究,頗富特色。其特點有三:首先,在課題的選擇上,除傳統(tǒng)課題外,亦有新的課題研究出現(xiàn),如文化史和社會生活史、飲食文化之等。其次,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上,亦有新的進展與突破。再次,在研究的領域上,亦有新的拓展。因此,就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清史研究工作“調(diào)整、充實、提高、開拓、進取”的一年,雖然,就“開拓、進取”而言,步伐還不大,有的甚至還于“萌生”狀態(tài),但畢竟為新的起步,露出了希望的端倪。 該年,清史研究方面較重的學術活動有:八月,征遼寧省興城市召開的“興城國際袁崇煥學術討論會”,與會者中外學者、專家四
3、十五人,提交論文二十余篇。出版的學術論著則有:陳支平著《清代賦役制度演變新探》(廈門大學出版社,十八萬字);鐵玉欽、王佩環(huán)、姜相順、佟悅等編著的《盛京皇宮》(紫禁城出版社,三十萬字);戴震研究會編《戴震學術思想論稿》(安徽人民出版社,三十萬字);張玉興選注《清代東北流人詩選注》(遼沈書社,五十二萬字);王戎笙編《臺港清史研究文摘》(遼寧人民出版社,六十二萬字);洪煥椿編纂《明清蘇州農(nóng)村經(jīng)濟資料》(江蘇古籍出版社,五十萬字)。此外,列有專章論述清史的研究著作亦有:孫曉著《中國婚姻小史》(光明日報出版社,二十萬字),閻崇年等編《中
4、國歷代都城宮苑》(紫禁城出版社,二十一萬字)。工具書與譯著有:吳楓主編《續(xù)修四庫全書提要》(中州古籍出版社);趙展譯、羅麗達?!赌嵘剿_滿傳》(遼寧人民出版社);劉淼輯譯《徽州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譯文集》(黃山書社,四十二萬字)等。見諸報刊的清史研究論文,則達五百篇之多。 下面,將清史若干重要問題的研究進展和概況,介紹如下?! ∫?、政治史研究。這方面論文的數(shù)量較之經(jīng)濟史而言,相對較少;其研究課題,也多限于一些傳統(tǒng)題目。 明末清初史研究方面。南明史研究仍是熱門課題。李三謀《順治初年魯王“監(jiān)國”政權在浙江失敗的內(nèi)因》(《浙江師大學報》
5、第3期)一文指出,魯王受封于兗州,只徒食祿,而未曾從政,也未預軍旅之事,對治國安邦之務十分生疏。在此亂世猝然讓其主政,甚為有適。至于監(jiān)國的文武百官更不圖報國奮進,只求享樂,并謀及后世子孫,貪得無厭??傊?,魯王監(jiān)國政權,政令不行,臣無一志,軍各自衛(wèi),一盤散沙,終未能舉大事,故有監(jiān)國之名,無監(jiān)國之實。這就是說,監(jiān)國是外有強悍清兵攻殺,而內(nèi)部又分崩離析,向我肢解,終于敗亡?! ∏宕囊娭贫?,既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清代皇帝控制用人權的重要手段之一。黃十慶《清代的引見制度》(《歷史檔案》第1期)認為,引見在一定程度上有考察高
6、級官的作用,也有明顯的激勵官員的作用。時清代的侍衛(wèi)制度,常江則認為,這一制度為鞏固清王朝統(tǒng)治,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發(fā)揮了較大作用:其一,維護了“首崇滿洲”的特權;其二,在儲存人材方面的作用;其二,有鞏固邊疆地區(qū)統(tǒng)治的作用;其四,加強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清代侍衛(wèi)制度》,《社會科學輯刊》第3期)。對清代的生監(jiān)制度,王躍生《清代生監(jiān)的社會功能初探》(《社會科學輯刊》第4期)一文隊為,清代生監(jiān)是一個重要的社會階層,遭遇曲折,但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向社會下層滲透,控制民間權力;并利用自己的才識對官僚政治施加影響?! 《?、經(jīng)濟史研究。這方面論文
7、數(shù)量最多,許多傳統(tǒng)研究課題的論文,在深度與廣度上,則有新的開拓?! ⊥恋厮兄婆c賦稅制度。林甘泉《〈中國封建土地制度史〉前言》(《中國史研究》第4期)一文,從宏觀的高度,分析了整個古代土地所有制的演變過程。他認為,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農(nóng)土地所有制這三種封建土地所有制基本形式的消長和變化,反映出階段性。從戰(zhàn)國到西晉是第一階段,十六國到隋唐是第二階段,宋遼金元是第三階段,明清是第四階段。在四階段中,土地經(jīng)營方式、產(chǎn)品分配方式及直接生產(chǎn)者的身份地位都有相應變化。在租佃形態(tài)研究方面,李英華對清代二地主的來源、特
8、點進行了論析,《明清時期的二地主淺析》(《思想戰(zhàn)線》第2期)一文認為,土地所有權的分割為田面、田骨兩部分,是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它的作用是消極的,增強了地主經(jīng)濟、加重了佃農(nóng)負擔、阻礙了農(nóng)業(yè)資本主義化,因此,二地主實則為封建剝削者。張研《清初佃農(nóng)淺淪》(《青海社會科學》第4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