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廣東版必修2:《漸》精品教案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廣東版必修2:《漸》精品教案[廣東版必修2:《漸》精品教案]《漸》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及教學設想:《漸》是豐子愷的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議論散文,文章以自我的情感體驗和觀察為基礎,抒寫個人的見解和主張,作者觀點非常獨到、深刻,表達含蓄,廣東版必修2:《漸》精品教案。它通過對人的生命歷程中漸變規(guī)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時間的隱秘性和欺騙性,告誡世人要珍惜時間,把握漸變,堅持做一個明達、謙讓、平和的人,呼吁社會的謙讓與和平。文章深入淺出,作者從身邊瑣事、日常見聞、零星思想和即興隨感談起,由具體至抽象,逐步揭開“漸”的特征、作用和本質。文章前半部分尚好理解,后半部分由于作者
2、對所要表達的主題點到即止,并不贅言,加之舉了一些寓言性的事例,增加了學生閱讀和理解的難度,學生可能無法順利地挖掘出作者的寫作目的,且極易誤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是“珍惜時間,充實人生”。為此,設想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后半部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列舉的“農夫抱犢跳溝”、“乘火車的旅客”的故事寓意及文末最后兩段的含義,理解作者所贊揚的“大人格”“大人生”。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力求使用少而精的問題帶動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品讀,引導學生長時間地進行直抵教學目標的深層次的思考,故設計一個關于本文主題思想方面的主問題牽引教學活動板塊,即:子愷先生對“漸”的理解。要解決這個主問題
3、,必先理清本文前半部分與后半部分的內在邏輯關系,即前文通過概述眾多漸變事例來說明“漸”在欺騙我們,大多數(shù)人也為“漸”所迷,為造物所欺,因此,下文順理成章地談人如何才做到不被“漸”所迷。文章遵循從“如何迷”到“如何不迷”這一邏輯思路,論證嚴密。在理清論證思路后對本文最后一段引述的詩句作細致理解,以達成對主問題的深層次理解。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抓住重點語句把握寫作目的過程與方法:速讀、朗讀、思考、自悟、討論、共享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對時間的感懷,從中獲得人生啟示。教學重點與難點:理解兩個故事深刻含蓄的寓意,感知作者哲人的眼光與
4、博大的胸懷。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貨幣交換游戲導入(3分鐘)我們來做個貨向交換的游戲。從今天起的一個月里我每天給你100元,而你只需第一天給我1分錢,第二天給的是第一天的2倍,即2分錢,以此類推,同樣持續(xù)30天,你可以算算,這筆交易劃算不?(根據(jù)數(shù)學公式推算,我30天內付出3000元,而對方卻需要付出1千萬元,顯然這筆交易不劃算??赡銜颉?分”“2分”數(shù)目太小而麻痹自己,忽略了小數(shù)到大數(shù)的漸變過程。)人類有時候就這么傻?,F(xiàn)在,請同學們看看豐子愷先生是怎樣詠嘆人生的。二、學生簡要介紹作者(3分鐘)教師依情況補充,特別指出豐子愷皈依佛門。豐子愷,原
5、名豐潤、豐仁,號子愷,浙江桐鄉(xiāng)人。豐子愷生于1898年,師從李叔同(后出家,法號“弘一法師”),在音樂、漫畫、散文、翻譯等方面卓有成績,受李叔同影響,豐子愷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潔身自好。著有《子愷漫畫》、《子愷畫集》、《緣緣堂隨筆》、《率真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本文寫于作者皈依佛家之后。佛家認為眾生皆苦,豐子愷對生命之苦的領悟包括人世虛妄無常、人心虛偽冷漠、世塵蒙蔽天性等人生真相之苦。豐子愷在生命苦相之因的思索上認為:生命之苦是由感情壓抑、熱衷名利、熱衷世俗生活、人欲橫流等原因所造成的,故要解決生命中種種苦必須由美化人
6、心、提升精神生活做起,故作者本人選擇以童心、宗教、藝術作為消解生命苦相的途徑,教案《廣東版必修2:《漸》精品教案》(..)。三、提出文章閱讀理解上的主問題:豐子愷先生對“漸”是怎樣理解的?(一)“漸”怎樣迷惑人們?(10分鐘)1.課文概述了哪些漸變事例?A.孩子—青年—成人—老頭B.少女—老婆子C.紈绔子弟—貧者—傭工—奴隸—無賴—乞丐—偷兒D.季節(jié)變遷、晝夜推移E.兒女成長F.花朵盛放G.農夫抱犢跳溝H.時辰鐘的針的移動2.學生交流生活中的漸變事例3.小結:世間萬物時刻在變化而又讓人毫無覺察,其實都是“漸”在起作用,“漸”欺騙了我們,讓我們感覺“我仍是
7、我,我沒有變”,“漸”給所有人都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可人類卻依然貪戀著有生之年的種種物欲,感覺不到人生虛妄無常。(二)如何不為“漸”所迷?(20分鐘)1.朗讀第六、七自然段(3分鐘)2.學生質疑、析疑(15分鐘)此過程依據(jù)學生的疑問及討論內容選擇穿插以下講解:A.理解重點句子。試看乘火車的旅客中,常有明達的人,有的寧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暫時的美譽);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軋,總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會”或“世界”的大火車的“人生”的長期的旅客中,就少有這樣的明達之人。“乘火車的
8、旅客”比喻提示了人生態(tài)度,在短時間內,人們也許能做到明達,謙讓,平和,不計較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