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友善之美德》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友善之美德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中最為重要的是個人層面的修養(yǎng)一“友善”。小而言之,它關系到一個人生存的質(zhì)量生命的質(zhì)量;大而言之,它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fā)VCo善”是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最基本的發(fā)展因素,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教育,培養(yǎng)學生“友善”的美德。關鍵詞:語文課堂;培養(yǎng);友善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248-01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其中
2、最為重要的是個人層面的修養(yǎng)一“友善”?!吧啤笔且粋€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最基本的發(fā)展因素,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十八世紀法國哲學》中援引了梅葉的一段話:“我在人世間就找不到任何東西象寧靜、善良、大公無私、正義、和真理那樣使人愉快、動心、可愛和合乎希望;我覺得,如果人們在自己身上珍惜地保存著如此可愛的德行,那么,這些德行對于人們本身就應當是幸福和福利的無窮無盡的泉源”。《管子?心術下》中管子也認為:“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如戈兵”?!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也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
3、體素質(zhì),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梢姟坝焉啤边@種美德小而言之,它關系到到一個人生存的質(zhì)量生命的質(zhì)量;大而言之,它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的美德?語文老師應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友善”的培養(yǎng)滲透在教學之中。一、挖掘課文中的思想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入選教科書的每一篇短小精美的課文,就是一道美味的精神食糧。這些美味的精神食糧中有不少內(nèi)容是謳歌生命的,因此,教師要把善待自己,善待生命的教育滲透在教學中。在學習《蟬》中,“蟬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17年埋在
4、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么呢?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延續(xù),必須好好地活著。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這時教師抓住“蟬的生命意義”教育學生:那就是生生不息,好好活著。由此延伸開來,人的生命不也是那么樣嗎?無論長短,無論貧富,每一條鮮活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是應該善待的。學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時,讓學生討論:盲孩子的生活如何?是誰改變了他?你愿意成為他的影子嗎?這樣讓學生通過討論,懂所有的生命都應該尊重,我們要成為善待他人生命的人。自然的生命也同樣值得珍愛?!洞笱銡w來》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幅美麗的大雁春歸圖,學習本文后可用唐代詩人白居
5、易的詩作結: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讓學生意識到自然的生命也是可貴的,都一樣值得好好對待。二、利用“寫作?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我們可以借助“寫作?綜合性學習”這一版塊的內(nèi)容來對學生進行“友善”的教育,通過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對生活對生命的看法,表迗自己對“善”的真切感在九上《青春隨想》中,我們一起高聲唱起青春的頌歌:青春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春之口頭,無”障礙“之語;一起抒寫青春的飛揚:在生活中我們快樂地向前,多沉重的擔子,我不會發(fā)軟,多嚴峻的戰(zhàn)斗,我不會丟臉!讓學生在青春的頌歌中在青春的詩篇中懂得:我們善待青春,熱愛愛生命,努力讓青
6、春花季朝氣蓬勃!在八上《讓世界充滿愛》中,我們一起把目光從英雄的業(yè)績、明星的身影轉(zhuǎn)向街頭墻角,看看那些擺小攤的、掃大街的、撿破爛的……他們的外表怎樣?說什么話?做什么事?有什么愿望?試著與他們談一談,然后,讓學生以“愛”為主題,寫自己的感受,抒自己的愿望。在七上《感受自然》中,教師讓學生觀察、寫作,感知這個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陶冶人們愛美的心靈,鍛煉了發(fā)現(xiàn)美的眼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萬物,善待自然萬物。三、在課后的延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教育部向青少年學生推薦的名著是最為精美的讀物。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一起分享這些精神食糧帶給我們的美妙的感受。讓學生在這些美妙的
7、感受中學會“友善”高爾基的《童年》讓我們了解阿廖沙在苦難中成長的歷程: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但家業(yè)的衰落,使這個家庭彌漫著殘暴和仇恨,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然而在外祖母、小茨岡等人猶如明燈,給了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huán)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友善的人。這部小說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