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2018版高三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六實用類文本閱讀考點3傳記類文本講義》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考點 傳記類文本考情解讀學案引語 近幾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在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文本選擇上較固定,一直只考傳記(2017年考的卻是新聞)。選材上,文章所選人物大多在某方面有杰出的貢獻,如著名科學家、藝術家、英雄人物等。材料思想性強,具有時代感和代表性。2017年考綱對實用類文本閱讀內容有適當調整,命題形式為單雙選題+主觀題??陀^題往往涉及傳記文本內容的考查,主觀題往往考查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概括中心意思、體會傳主形象及探究文本等的能力。 關于信息的篩選和整合在人物傳記考查中是必考考點,并且在命題時會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但無論什么樣的外在表現(xiàn),實質都
2、脫離不了一個篩選,一個整合,但是篩選和整合是有一定范圍的,而這個范圍就是題干限定的范圍。審好題干,限定區(qū)間之后就進行篩選,找出相關的內容,最后再根據(jù)要點進行整合。但整合時最好分要點,注意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關于人物傳記中的手法,重點考查對比、襯托及篇章結構等,在考查時客觀題和主觀題均有體現(xiàn)。尤其是對次要人物對傳主的襯托作用考查更多;而篇章結構則主要考查某些段落的重要作用。表現(xiàn)手法在人物傳記中考查并不是很多,如果涉及考查難度也較小。2017年考綱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詞語)的含義和重要句子的含意兩個考點,更為明確了命題的導向性和學科
3、特色,對此要強化備考復習。解構真題 引領規(guī)范類型一 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2016·全國卷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陳忠實出生在陜西農村。上中學時,陳忠實讀趙樹理的《三里灣》和柳青的《創(chuàng)業(yè)史》,得到滋養(yǎng),萌發(fā)了文學夢。也許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畢業(yè)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學讀中文系。這個20歲的青年,常常一個人坐在家鄉(xiāng)的灞河邊,想著文學,想著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陳忠實的散文《夜過流沙溝》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報》文藝副刊上發(fā)表,他的文學生涯由此正式開始。但直到1979年小說《信任》獲得全
4、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他才確立了文學上的自信。他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和業(yè)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又一個三年之后,陳忠實40歲,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鄉(xiāng)村》出版,贏得“小柳青”的名聲,工作單位也換成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他終于是一名專業(yè)作家了。隨著年歲的增長和時代的變化,陳忠實越來越覺得要從趙樹理、柳青的文學中剝離出來。他將這個愿望寫進了小說《藍袍先生》中。小說寫于1985年,一個認知作者的標志性年份。這年的最后10天,他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泰國。第一次走出國門的陳忠實特意置辦了一套質地不錯的西裝。當他第一次穿上西裝打上領帶
5、站在穿衣鏡前的時候,腦海里浮現(xiàn)出剛完成的小說的主人公藍袍先生。藍袍先生多年以來一直穿著藍色長袍,受到同學譏笑以后才脫下藍袍,換上“列寧裝”。陳忠實認為那是擺脫封建殘余桎梏、獲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脫下穿了幾十年的中山裝、換上西裝的那一刻,他切實意識到自己就是藍袍先生。1985年的泰國之行讓陳忠實深受刺激,他聯(lián)想起家鄉(xiāng)人自嘲的稱呼。相比那些見多識廣的城市人,他們把自己稱作“鄉(xiāng)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樓,看著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服裝,作家覺得眼花繚亂。那一刻,他覺得不僅自己是“鄉(xiāng)棒”,教他觀察服裝的北京作家鄭萬隆也是“鄉(xiāng)棒”。面對世界,1985年的中
6、國人大都是“鄉(xiāng)棒”。他痛感自己需要從什么地方剝離出來,將自己徹底打開,不僅要在生活上打開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開自己。在剝離的愿望中,陳忠實認識到必須寫一部史詩般的長篇小說,才能在文學上確立自己。這時,各種新近閱讀過的長篇小說縈繞心頭,作家備感困惑,又備受啟發(fā)。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結構像網(wǎng)一樣迷幻,王蒙《活動變人形》的結構自然隨意,卻儼然大手筆,張煒《古船》的結構完全不同,有一種精心設計的刻意……而結構背后似乎還有更深的東西。陳忠實最終發(fā)現(xiàn),不是作家先別出心裁弄出一個新穎駭俗的結構來,而是先要有對人物的深刻體驗。尋找到能夠充分描寫人物
7、獨特的生活和生命體驗的恰當途徑,結構方式自然就出現(xiàn)了。恰巧此時興起的“文化心理結構”學說給了他決定性的影響。他相信,人的心理結構主要是由理念支撐的,而結構一旦形成,就會決定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和行為,決定一個人性格的內核。如果心理結構受到社會沖擊,人就將遭遇深層的痛苦,乃至毀滅。陳忠實感到自己終于從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說中剝離出來,仿佛悟得天機,茅塞頓開。多年以后,作家回憶往事,認為自己就是在1985年開始重建自我,爭取實現(xiàn)對生活的獨特發(fā)現(xiàn)和獨立表述的。陳忠實后來尋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開始在《當代》雜志連載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已
8、經成為我們的文學經典,他在中國當代文壇的位置也隨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繼續(xù)在文學的園地里辛勤耕耘,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春天,陳忠實走了,屬于陳忠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