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宋代科舉研究論文 .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宋代科舉研究論文 一、前言 我國在夏商周封建時代,不僅天子世襲,就連諸侯卿大夫士也全都世襲。降至春秋、戰(zhàn)國,始開布衣卿相之局。同時私人講學之興起,知識走向大眾化,民間人士游學于各國間,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禮聘為客卿。所謂知識就是力量,從此“士”不再是貴族,而是對所有知識分子的稱呼。漢代開國之君雖出身平民,但欲圖國家長治久安,仍賴儒者制定禮儀,讀書人在中央及地方上的行政系統(tǒng)中,遂居要津。人才的選拔,由郡縣首
2、長體察民意物情,訪求鄉(xiāng)里的孝子廉吏,然后舉薦到朝廷,此即后世所稱揚的鄉(xiāng)舉里選制度。但漢代也曾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又舉茂材異等、可親民者、通政事者,亦有文學之選,用人之道漸廣。東漢又開射策、明經(jīng)等科,皆經(jīng)考試合格而后授,甚至入仕以后的升遷,也需經(jīng)試而后得,不然,又如何比較優(yōu)劣定取舍呢?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行世族政治,用九品中正制選才,大中正官皆由門第高者任之,乃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之弊,所以到隋唐時代開科取士,其中以進士科最盛。唐代又有鄉(xiāng)貢,士子皆可以“懷牒自列于州縣”,參加考試,不再論其門第之高下,故較合乎公平競爭的原則。下至五代及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皆實行科舉制
3、度,此一制度能實行如此之長久,自然有其獨特的優(yōu)點存在,雖一直有太學及州縣之正規(guī)教育,尚難以取代。足見科名之誘人,歷久不變。 二、宋代對科舉制度之革新 宋代科舉承襲唐代,但在防止人為之弊端上,卻做了一些改進,以求達到真正的公平競爭。唐代科舉由禮部主之,對天下舉子來應進士試者,僅計校其一日之短長,未免有幸有不幸,乃許舉子先投所撰之文卷,以便有司先明悉其素業(yè),因此造成請托、奔競、通關(guān)節(jié)之流弊。甚至被錄取的舉子,依慣例“綴行通名詣主司第謝”,自稱門生,尊主司為師門,乃有曲江恩門,遂致恩出私門,易于結(jié)黨固權(quán)。宋太祖開國以后,鑒前代之失,乃下詔禁止?!段墨I通考》載之:“太祖皇帝建隆三年詔
4、:‘及第人不得拜知舉官子弟弟侄及目為師門恩門,并自稱門生。’故事:知舉官將赴貢院,臺閣近臣得薦所知進士之負藝者,號曰公薦。上慮其因緣挾私,詔禁之。”[1](卷30,P283)雖名為公薦,實則各有其所關(guān)連的私人情誼,皆能對知舉官構(gòu)成人情壓力,在考校的過程中,易于造成影響。如此,則沒有背景的寒士,就很難出頭了。而且新科進士尊知舉官為恩師,顯然又是恩出私門,而將置天子于何地呢?《選舉》三載:“建隆三年九月一日詔曰:國家懸科取士,為官擇人,既擢第于公廟,寧謝恩于私室,將懲薄俗,宜舉明文?!彼越惯M士呼春官為師門及自稱門生,違者由御史臺奏劾,嚴加處分。)所以太祖特又下詔禁止朝臣公薦。到了
5、乾德五年,因為翰林學士陶毅的兒子邴并無學養(yǎng),卻也考中進士,太祖恐有遺才,又念及寒士難敵官宦之家,于是有詔:“食祿之家有登第者,有司具析以聞,當令復試?!本砣S掷顮c《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九載于開寶元年三月。王應麟《玉?!肪硪话倭犊婆e》則記于乾德四年二月二十日?!端螘みx舉》四之三○引《祖宗典故》作乾德六年三月。皆可參考。今姑從《通考》。)乃是懷疑知舉公器私用,考校不夠謹嚴,乃命中書再考,并未就名次有所調(diào)整。至開寶六年,因知舉李昉考選不公,經(jīng)落第人徐士廉擊登聞鼓論訴,太祖命于講武殿重試,乃有御試,且加升黜,同時亦降旨:世祿之家子弟不當與寒畯競爭。此一新政,確能鼓勵寒士努力向?qū)W
6、,應舉中選,步入仕途,一展其長才,庶幾得行其救國救民之志。太祖的親試,別有拔擢,即在彰顯此意?!独m(xù)長編》載:“開寶八年二月戊辰,上御講武殿復試王祜等所奏合格舉人王式等,因詔之曰:向者登科名級多為勢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無謂也。今朕恭親臨試,以可否進退,盡革疇昔之弊矣!……于是內(nèi)出詩賦題試,得進士王嗣宗以下三十一人?!盵2]禮部試之第一名為王式,而殿試重定者則為王嗣宗,式則屈居第四。因而馬端臨說:“蓋自是年御試,始別為升降,始有省試殿試之分,省元狀元之別。”[1](卷30,P284)顯示君主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柄,士大夫的尊榮與窮達,皆仰能否得到皇上的知遇。自是年后,科舉制度正式走向解
7、試、省試、殿試三階段?! v史上任何制度,日久必會生弊,故革弊和防弊都是必要的,而防弊尤重于革弊。國家考選人才,務(wù)在得賢,賢者為才德兼?zhèn)渲?,在考選的過程中,必須完全擺脫私情,不僅知舉與評試卷的考官人人大公無私,也要防其偶發(fā)的私情,以減少舉子的質(zhì)疑。因此,首當選任賢臣為知舉官,盡可能地先避嫌,例如翰林學士蘇易簡兩任知貢舉便是如此?!锻肌肪砣d:“自端拱元年試進士罷,進士擊鼓訴不公后,次年,蘇易簡知貢舉,固請御試。是年又知貢舉,既受詔,徑赴貢院以避請求。后遂為例?!必暸e是朝廷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