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nèi)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chuàng)新和突破。這既對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又對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這一切呼喚著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更深層次的轉(zhuǎn)變,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zhí)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促進者、評價者、參與者、研究者、建設者?!局黝}詞】教師新課程地位作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
2、能、結構、內(nèi)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犬創(chuàng)新和突破。這既對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乂對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課程首當其沖地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和不可多得的機遇。這一切呼喚著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更深層次的轉(zhuǎn)變,重塑教師的形象。它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我們教師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都應在這場變革面前掂岀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經(jīng)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個人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有以下幾點體會:一、教師是新課程教學的合作者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
3、重耍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說是無法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成為學生的合作者。不僅是身體走下來,心靈也耍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于個性發(fā)展的課堂氛圍。合作意味著參與,意味著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有些知識和技能是能夠傳承的,有些知識是只有通過體驗才能獲取的。也就是說,許多知識和技能都是在活動過程中獲取的,而在活動的過程中,沒有教師的合作與參與是不行的,或者說是難以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的。教師與學生合作,也是一種啟發(fā),一種幫助,一種人文關懷。這就要求教師真正
4、轉(zhuǎn)變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做學生的合作者。在與學生的合作中參與,在參與中與學生交流。二、教師是新課程教學的促進者教師的傳統(tǒng)角色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是科學文化的傳授者。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上的一切都由教師設計、控制,是授受式的學習方式。學生沒有學習的自主權,始終處于被動位置,而教師始終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指揮操縱著幾十個不同的面孔。其結果是,學生被磨平了個性,只能從教師的暗示或明確給予中得到一致的答案,由教師的講授中獲得千篇一律的知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未能得到發(fā)揮,個人的能力未能得到開發(fā),很不利于素質(zhì)教育的開展。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但以學生為中心并不是讓學生放縱不
5、羈,信馬由韁地在課堂上高談闊論。群龍無首的課堂猶如一盤散沙。教師的指揮棒不要派用上場,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一雙善于彈撥各條琴弦的巧手,讓它們發(fā)出高低緩急不同但又美妙和諧的旋律。這便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習的促進者。課堂若是以學生為中心,那么教師則應該起組織好課堂,使主旋律明確的作用,在這過程中,教師應引導他們完成解決問題的活動,監(jiān)測他們有所發(fā)現(xiàn)的反思。要充分尊重他們的個人感受和個性化表達,努力培養(yǎng)他們善于探討,敢于表現(xiàn)的精神,使課堂變得生氣盎然,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必將得到發(fā)展。這樣,教師在組織教學促進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所不能得到的。在新課程屮,
6、教師的主要職能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新課程指向人的發(fā)展,在人的潛能向人的現(xiàn)實素質(zhì)的生成過程中起著中介的作用。教師只有在這個中介里,充當好促進者的作用,才能實現(xiàn)新課程的使命:人的生動活潑、充分自由的發(fā)展。三、教師是新課程教學的參與者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由“教師中心”、居高臨下的傳授者變?yōu)楣餐媽W習的參與者。教師不能只顧口己“主演”,而應把學生尊為“主人”。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找真理,與學生們分亨他們的感情和想法。教師要自覺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那種認為教師講授越充分、越精細就越好的思想,非改
7、不可;那種認為學生們只是被動聽講,越安靜、越能跟著教師思維走就越好的觀念,不變不行。葉圣陶就說過,他并不稱贊教師講課時有怎樣的高超藝術。最重耍的是看學生,而不是觀看老師講課。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zhuǎn),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主動性漸漸喪失,是不利于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和身心發(fā)展的。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不同。在新課程中,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