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師弱生強,生進師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師弱生強,生進師退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減少或削弱教師發(fā)起的行為,增加或增強學生產(chǎn)生式學習行為,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型課堂”走向“知識建構(gòu)型課堂”。教師首先要轉(zhuǎn)變觀念,愿意表現(xiàn)得弱一點。其次編制導學單,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再次合理使用導學單,讓學生先問?! £P(guān)鍵詞:師弱生強生進師退導學單 前不久,與江蘇省特級教師楊志芳老師一起聽課,之后閑聊,楊老師說一堂好課應該是老師稍微弱勢一點,而不是整堂課都是老師精彩的表演,正所謂“師弱生強,生進師退”。對此我頗有同感,那么怎樣才算“師弱生強,生進師退”呢? 我所說的“師弱”是減少或削弱教師發(fā)起的行為,主要是教師的講解與提問這兩
2、種行為,“生強”是增加或增強學生產(chǎn)生式的學習行為,主要是學生的操作性活動、討論、主動提問、個別回答問題、當眾表現(xiàn)等。提倡“師弱生強、生進師退”,其實質(zhì)就是倡導少教多學的生本課堂,教師是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是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這一動態(tài)系統(tǒng)的目的與核心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應充分發(fā)揮主動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教的活動不能作為目的,所有教的活動的作用是激發(fā)、引導、維持、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教的活動是學習活動的支持條件?! ≡鯓硬拍茏龅健皫熑跎鷱?,生進師退”5呢?首先,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少教多學的理論,愿意表現(xiàn)得稍微弱一點
3、。我們必須認識到“少教多學”是一個理念,一種策略,一種思想,不是模式。教師不是演員,講臺不是舞臺,學生不是觀眾或聽眾,教學是雙邊活動,講究的是默契與互動,應該想辦法讓學生多動一點,動得主動一點,動得精彩一點。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少教多學”的核心,最根本的就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標準,通過發(fā)展學生促進教師的發(fā)展。其核心理念就是“先學后導,師生共學”,這里“先學后導”中所指的“學”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導”是指師生在充分交往和對話的基礎上對學生困惑的問題和學習方法的“引導”、“指導”、“交流”、“啟發(fā)”。教師要在思想觀念上實現(xiàn)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并非通過課堂教學講授
4、促進理解,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學習和練習。從學生角度看,讓學生知道,知識并非教師講后才能理解和學習,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而獲得的知識更有積極意義?! ∑浯危處熞裱俳潭鄬W的原則,編制活動單進行導學,敢于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信大膽地做和學。教學是放手的藝術(shù)而不是收的藝術(shù)。導學的含義是“導”即指導、引導,對學生的預習、互學、展示、點評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引領(lǐng)?!皩W”即自學、互學、展示、提升的過程,活動單一定要重在“導學”,始終圍繞學生的學設計,服務于學生的學,學生是主體。我們一定要堅持以學導學,而不是以教導學。怎么判定是以學導學?看教師是不是用學生生成的
5、資源引導學生的學習,是不是用課堂上學生想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第二段主要是對琵琶女演奏的描寫,結(jié)尾處卻轉(zhuǎn)向?qū)憽?東船兩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自主學習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有一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詩人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有何好處?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課堂資源,由這一處描寫聯(lián)系第一段“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和第五段“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引導學生比較得出這三個描寫有共同之處,都是間接描寫,以寫聽眾的反應襯托琵琶樂曲的優(yōu)美動聽,表現(xiàn)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另外,這三處描寫又有不同之處,“唯見江心秋
6、月白”一句將動態(tài)的音樂凝固于靜態(tài)的畫面,令人有無窮的遐想與回味。第五段四句話是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寫出樂曲的急切凄涼,感人肺腑,以及表現(xiàn)詩人與琵琶女兩個天涯淪落人強烈的共鳴,真可謂知音啊?! 〗處熤谱骰顒訂巫钊菀追傅腻e誤是要求過高,分量太重,面面俱到,這是課改的大忌。課改是極大限度地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調(diào)動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這就必須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與時間用來整理消化。制作時要充分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研究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研究給學生設置多高的門檻,多高的臺階,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研究學生自學能達到什么程度,合作能達到什么程度,質(zhì)疑能達到什么程度。例如現(xiàn)在高一學
7、生學習必修四的“筆落驚風雨”這一專題,《蜀道難》重點就在于通過鑒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理解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詩歌風格,《琵琶行》重點就在通過鑒賞“千呼萬喚始出來,……唯見江心秋月白”5,理解體會白居易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所描繪的樂曲藝術(shù)境界,《虞美人》化抽象為具體的比喻手法,《雨霖鈴》的點染藝術(shù),《聲聲慢》的疊字疊詞。引導學生仔細消化課內(nèi)詩詞的藝術(shù)特色之后,教師精選一些古詩詞進行遷移閱讀鑒賞,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對比閱讀,引導學生體會到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