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外裴多菲 [文學評價]》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裴多菲革命的一生引子裴多菲·山陀爾(1823—1849年)是匈牙利十九世紀的偉大的愛國詩人,是匈牙利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革命的杰出的戰(zhàn)士和歌手。他以詩歌為武器,為了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同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者作戰(zhàn),獻出了他寶貴的生命。他的詩歌作品不僅在匈牙利,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在被壓迫、被侵略的弱小民族和國家里,得到廣泛的流傳。裴多菲詩歌傳播的領域,直到今天還在不斷擴大,他的詩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中國,提到裴多菲就會聯(lián)想到魯迅,因為他是我國最早評介裴多菲的人。魯迅在一九○七年所著《摩羅詩力說》第九節(jié)中,就以敬仰的心情,推崇他“所著詩歌,妙
2、絕人世”,稱贊他“為國而死”的革命精神。偉大的人民作家茅盾是我國翻譯裴多菲詩的第一個人。遠在一九二一年他就以雕冰的筆名翻譯了裴多菲的最著名的政治抒情詩《匈牙利國歌》(即《民族之歇》),發(fā)表于同年十月十日上海出版的《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欄中。這是裴多菲詩的第一首漢譯文。由沈澤民翻譯的抒情詩《惟一的念頭》即《一個念頭在煩惱著我??》,發(fā)表于一九二二年四月出版的《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四號。三年后,即一九二五年一月的《語絲》周刊上發(fā)表了魯迅翻譯的裴多菲的五首詩,流傳很廣,影響較大。后來,革命詩人白莽翻譯了他的評傳和九首詩,其中《自由與愛情》一詩,受到我國廣
3、大讀者的歡迎。由于魯迅與茅盾帶頭介紹,裴多菲早已成為我國讀者所熟悉的外國詩人之一。詩人的家世與少年時代裴多菲·山陀爾于一八二三年一月一日出生在多瑙河與蒂薩河之間阿伏德大平原上的吉什——克洛什村。他原來的姓名叫彼得羅維奇·山陀爾,從一人四二年開始,以裴多菲·山陀爾筆名發(fā)表詩歌作品。父親彼得羅維奇·伊斯特萬(1791—1849年)出身于斯拉夫民族,自幼貧苦,做屠夫為生;母親赫魯茲·馬麗亞(1791—1849年)出身于馬扎爾民族①的一個農奴家庭,在出嫁前做過洗衣婦和女仆。父親性情倔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厲;母親是一個身材不高的黑發(fā)女人,一個溫順的農婦,她
4、嫻靜、溫柔、憂郁,特別喜歡孤獨。根據十九世紀初期匈牙利的社會特點,裴多菲的家庭屬于下層勞苦人民。彼得羅維奇·伊斯特萬按社會法律規(guī)定的條例來說,是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最底層的農奴。正如裴多菲于一八四八年所著《老旗手》中回憶他父親時寫道:“連他死后的一小塊墳地,也說不上屬于他自己;”裴多菲童年時的家境,幾乎處于赤貧狀態(tài)。奧地利皇室對匈牙利進行新的勒索或者加重賦稅,本國的封建統(tǒng)治者也就極力將苛捐雜稅強加于農奴身上。一八二四年十一月裴多菲兩歲時,他的家便遷居到菲爾艾吉哈茲。這是一座不大的只居住匈牙利人的半農業(yè)小城。在這里,詩人的父親開設肉鋪。他當屠夫,殺豬宰
5、羊,贏得較多利潤,日子很快就富裕起來。裴多菲一直把這座小城當作他的故鄉(xiāng),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因為他在吉什——克洛什村只居住兩年就移居到這座小城來,在這里度過自己的童年,留下他幼年時期的美好記憶。一八二八年裴多菲五歲,父親把他送進菲爾艾吉哈茲小城的學校,但不久又轉學到克奇克梅特城讀書。他在這里,除了學習匈牙利語以外,還學習拉丁語。彼得羅維奇對自己的兒子抱有更大的希望,希望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牧師或者商人。這對于一個只有七歲的幼兒來說,遠離家鄉(xiāng)和父母的照料,食宿于學校,該是何等困難??!一八三○年彼得羅維奇全家遷到薩波德薩拉什,父親把他接回家,在本村的小
6、學只讀了一年書。一八三一年裴多菲又被父親送到薩爾山特列林茲小城的學校,專門攻讀拉丁語。裴多菲遠離家鄉(xiāng)和雙親,他心情沉重,養(yǎng)成了一種喜愛孤獨、性情孤僻、不愛交際的性格,只是苦讀書、專心寫詩作文。童年時期,裴多菲相當聰明,學習成績優(yōu)異,特別是他有掌握語言的才能。除了匈牙利語以外,他還能用斯洛伐克語自由交談。一八三三年裴多菲十歲時,彼得羅維奇的愿望終于實現了。他把兒子送進布達佩斯最好的學校學習拉丁語和德語。在布達佩斯學習期間,裴多菲厭煩校方的拉丁語和神學課;但是他對匈牙利古典作家,例如巴拉塞·巴林特、茲里尼·米克洛什、秋柯諾依·維德茲·米哈依、包恰尼·雅
7、諾什等,特別是魏勒斯馬爾蒂·米哈依的作品使裴多菲沉醉與迷戀。他日夜攻讀文藝作品,其中包括拜倫、雪萊以及海涅和貝朗瑞的詩歌。此外他對戲劇產生強烈的興趣。他幾乎每天晚上都到布達佩斯民族劇院看戲,成了劇院的??汀_@一時期,裴多菲的學習成績突然下降了。這使裴多菲的父親很惱火,他認為自己的兒子進入大城市,受到了上流社會惡習的影響,便決心讓兒子離開繁華都市。裴多菲在布達佩斯只學習了一年,又被父親送到多瑙河岸邊的奧賽德的學校學習。他在奧賽德學習了三年,由于閱讀許多歐洲進步書籍和匈牙利古典文藝作品,他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變化。他的這一段艱苦生活,在《旅行書簡》中有較
8、詳細的記述:一八四三年冬末至一八四四年春初,正是寒氣襲人的季節(jié),我在這城里度過了極其艱苦的歲月。我挨餓,受凍,落得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