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近代安徽族田經(jīng)營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宗族史研究·近代安徽族田經(jīng)營x3-f-究王志龍(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江蘇南京210097)摘要:在近代安徽,就族田的田產(chǎn)經(jīng)營而言,出租給外姓中、貧農(nóng)耕種是主要經(jīng)營方式;地租形態(tài)主要是實物地租,且租率較一般私田低;大部分欠租是在催繳過程中通過協(xié)商解決。就族田的地租經(jīng)營而言,宗族通過放貸、購田和投資工商業(yè)實現(xiàn)地租的增值;宗族放貸地租的利率大大低于一般私人放貸;族田地租向近代工商業(yè)轉化已漸露端倪。關鍵詞:族田;經(jīng)營;近代安徽中圖分類號:K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05X(2010)05-0061-12R
2、esearchintotheoperationoftheclanfieldinmodernAnhuiProvinceWANGZhi—long(SocialDevelopmentSchool,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97,China)Abstract:InmodemAnhuiProvince,asfarastheoperationoftheclan’sfieldswasconcerned,rentingtothepoorpeas—antsofotherclanswasthem
3、ainoperationalpattern.Theclanfield’srentpatternwasmainlythenaturalrent,andthetentratewaslowerthanthatoftheprivatefield.Theproblemofthewingrentwasprincipallysolvedbyconsultinginthecourseofthepressingtenanttopaytent.Asfarastheoperationoftheclanfield’srent,Clangota
4、valueaddedofrentbyloaningtoothers.buyingfieldsandinvestingindustriesandcommerce.11heinteresttateontheloanoftheclanfield’stentwasfarlowerthanthatoftheprivatefiled’s.Itbegantohappenthattheclanfield’srenthadbeenconvenedtomodemindustriesandcon—merce.Keywords:clanfie
5、ld;operation;mederaAnhuiProvince關于安徽族田經(jīng)營的研究,以往學者多有論及,但視域基本局限于明清時期的徽州,且缺乏專門系統(tǒng)的探入上述專著的外)主要有鄭振滿的《塋山、墓田與徽商組討①。本文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試圖從全省的角度對織》(《安徽史學》1988年第1期)、劉淼的《清代徽州祠近代②族田的經(jīng)營進行具體而微的分析,從而揭示近代產(chǎn)土地關系》(《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1年第1期)、陳琪安徽族田經(jīng)營的實態(tài)。的《祁門縣明清時期民間民俗碑刻的調(diào)查與研究》(《安徽史學)2005年第3期)、陳瑞的《清代
6、徽州族長的權力①相關研究成果中,專著類主要有葉顯恩的《明清簡論》(《安徽史學》2008年第4期)、馮爾康的《清代宗徽州農(nóng)村社會與佃仆制》(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族祖墳述略》(《安徽史學》2009年第1期)、常建華的章有義的《明清徽州土地關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近十年明清宗族研究綜述》(《安徽史學》2010年第1社1984年版)、張研的《清代族田與基層社會組織》(中期)等。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趙華富的《徽州宗族研②本文的“近代”指1840年到1949年這段時期,由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唐力行的《徽州宗族于族田本身發(fā)展的延續(xù)性,因此在資料的使用上并不完社會》(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等;論文類(除了收全局限于此。6】安徽史學2010年第5期從經(jīng)營對象上來看,族田經(jīng)營可以分為田產(chǎn)經(jīng)營和地租經(jīng)營。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分別進行考察。①葉顯恩:《明清徽州農(nóng)村社會與佃仆制》,第281—一282頁。、傳統(tǒng)而富有特色的田產(chǎn)經(jīng)營②績溪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黃山書社1998年1、出租成為主要經(jīng)營方式版的《績溪縣志》第153頁記載績溪土改時期有公產(chǎn)明清以來,安徽族田田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大體上分為佃仆15047.5畝,耕地
8、121458畝,公產(chǎn)占耕地12.39%。根據(jù)制、支丁輪種和一般出租經(jīng)營。佃仆制自清代中葉就開績溪縣檔案館藏《第一至七區(qū)土改情況統(tǒng)計表》(縣委全始走向衰落,近代以來,盡管在一些地方殘存,但已不是宗19—24卷)的原始記載,公產(chǎn)不但包含族田,還有地安徽族田經(jīng)營的主要方式了。支丁輪種在近代安徽仍方公產(chǎn)和非宗族性村民公益活動田產(chǎn),如茶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