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威戎中學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二年級語文試卷》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威戎中學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二年級語文試卷第Ⅰ卷(閱讀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其所追求的目標都是真實,唯獨藝術不以真實為目標,藝術傾向理想,故與現實是有距離的,藝術以“似與不似”為目標,不能似,亦不能不似?! ∷囆g批評與藝術不同,仍應以真實為目標??嵩u、惡評、艷評、俗評,包括藝術批評的娛樂化,都與真實遠矣,因而有“失語”之類對藝術批評的批評,包括對藝術批評目的庸俗化的質疑,尤其“孔方兄”的不期而至,更導致藝術批評的矮化,也使藝術批評已
2、完全沒有尊嚴可言?! ∷囆g批評的所謂真實是有條件的,它并不期待藝術批評與藝術的完全重合。中國古代有“詩無達詁”之說,而在西方則有“有一千個莎士比亞,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之謂。可見,對藝術批評的期許,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一直是很理性的。所謂“失語”應當是指藝術批評借助對藝術批評對象的杜撰,實現與批評對應的批評對象風馬牛不相及的目的?!笆дZ”之失,失在作偽?! ∷囆g批評亦有與藝術近似的一面,因為藝術批評也有理想,因此嚴肅的可正面評價的藝術批評,除卻客觀與公正之外,還須超越藝術,即超越批評的對象,在理想的層面上引導藝術,純化藝術,端
3、正藝術。對藝術批評“失語”的批評應當是指藝術批評對這一目標的偏離?! 〉撬囆g批評的真實依然是可以期待的,這里的所謂真實只是相對意義的存在,不是指藝術批評與藝術批評對象之間的完全重合,僅限于藝術批評與批評對象可以相互印證,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情景下的有限印證。它大致指向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雅與俗、虛與實這些曾經以時序指向圖騰、宗教、權力、風俗等等以及其他歷史存續(xù)的社會意識。所有藝術批評一直圍繞著這些意識形成歷史波瀾,并且衍生出諸如簡與繁、浮華與質樸、感性與理性、現實與非現實、繼承與革新等等與形象相關、用于藝術批評的標準
4、和規(guī)則?! ⌒枰赋龅氖牵翰煌褡?、不同信仰、不同區(qū)域之間還存在不同的批評標準和不同的批評方式,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信仰、同一區(qū)域,其批評的標準與方式亦是變化的。不僅如此,古今之間,中西之間,還存在孰是孰非、孰輕孰重的爭斗。這些既是藝術批評的背景,亦是藝術批評的現實。藝術批評的“失語”認真追究起來,其背后不只有批評道德的侵蝕,亦還有批評素質的掣肘,也許后者才是“失語”的更為深刻的原因。藝術批評的真實性從理想的層面看,并不虛妄,它可以感知,可以體悟。今日中國藝術最切近的目標應當是如何回應21世紀人類共同理想的文化自覺,中國文化
5、必須實現歷史性的超越。使中國文化成為人類文化中最為生動、最少偏頗、最富親和力的一部分,這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責任和使命,也是中國藝術的責任與使命,當然也是中國藝術批評的責任與使命。(節(jié)選自《光明日報》2011年12月2日)?1.下列關于“失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〢.“失語”既指藝術批評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對存在著不足的藝術批評的批評。?B.除了批評道德的侵蝕會造成“失語”,更為深刻的原因還在于批評素質的掣肘。C.“失語”是一種作偽,目的是使藝術批評同與其對應的批評對象之間沒有聯系。?D.酷評、惡評、
6、艷評、俗評和藝術批評的娛樂化等,都屬于藝術批評的“失語”。?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〢.藝術不以真實為目標,而藝術批評仍以真實為目標,當藝術批評偏離或遠離真實時,就會出現“失語”之類的批評。?B.藝術批評的真實并不要求藝術批評與藝術完全重合,但這種有條件的真實并不是說可以借助杜撰批評對象去作藝術批評。?9C.藝術批評和藝術都有理想,因此藝術批評不僅要客觀公正,還要超越藝術,在理想的層面上引導、純化和端正藝術。?D.簡與繁、浮華與質樸、感性與理性、現實與非現實等等與形象相關、用于藝術批評的標準和規(guī)則都由
7、藝術批評衍生。?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〢.今天的中國、中國藝術和藝術批評的責任和使命,是使中國文化成為人類文化中最生動、最少偏頗、最富親和力的部分。?B.不同民族、信仰或區(qū)域之間存在著批評標準和方式的不同,即使民族、信仰或區(qū)域相同,其批評標準和方式也有變化。?C.在藝術批評的標準和方式上,古今之間、中西之間存在是非輕重的爭斗,這是藝術批評的背景之一,也是其現實之一。?D.金錢的介入使藝術批評已完全沒有尊嚴可言,只要藝術批評能夠不受金錢的干擾,就能夠保持真實并重獲應有的尊嚴。二、古代詩文閱讀(37
8、分)(一)文言文閱讀(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貧賤。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①之役乎?”遂辭。就成皋屈伯彥學,三年業(yè)畢,博通墳籍。善談論,美音制。乃游于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