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鄖陽醫(yī)學院》PPT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六章:人生價值一、價值與人的價值1、價值政治經濟學領域里講的價值:勞動價值商品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人以外事物、現象對人所具有的意義。價值反映的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效用關系,簡單地說,價值就是客體對于主體的意義或效用。價值與人的需要密切聯系在一起從客體方面講,某種事物對人有用,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對特定的主體有意義,這種事物就是有價值的。因此,從客體方面講,價值就是客體對主體的有用性。客體對主體是有用的,它就是有價值的。從主體方面講,特定的主體又確實需要這種事物所提供的效用,并且進行了實際的享用,這才能使客體的有用性得以顯示。因此,從主體方面講,價值又是主體對客體的需要性。
2、價值不僅與主體的需要相聯系,而且還與客體自身的屬性相聯系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客觀屬性是價值產生的基礎。事物自身具有某方面的性質,才有可能產生某方面的有用性,事物有特定的有用性,才能進入主體的視野,與主體發(fā)生聯系,滿足主體一定的需要。2、人的價值事物某個方面的屬性構成對人的有用性,人在實際利用這種有用性時,就構成了現實的價值關系。價值關系的構成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方面的要素:價值主體——價值活動——價值客體價值主體——價值客體人個人集體人類物精神人物的價值精神價值人的價值所謂人的價值:就是指作為客體的人對主體的人的意義或效用,或者說是客體的人對主體的人提供的各種勞動服務。3、人的價值的特點(書
3、上講了三個特點)第一,效用的能動性第二,主體客體雙重雙向性二、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一個人的存在,不僅對社會、對他人應該是有意義的,而且對自己也是有意義的。前者屬于個人的社會價值,后者屬于個人的自我價值。1、人的自我價值是指自己的存在對自身的意義,是自我對自己本身的肯定,或者說是自己能夠滿足自身需要的效用性。其內容主要包括:第一,對自己生命的肯定。第二、對自己多方面需要的滿足第三、對自己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第四、自尊、自愛、自強2、人的社會價值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的存在對社會對他人的意義,或者說是自己能夠滿足社會和他人一定需要的效用性。說到底就是奉獻、責任、義務。人的社會價值主要從兩個
4、方面表現出來:第一、個人素質的高低第二、個人對社會的貢獻3、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自我價值說到底是為自己的問題,而社會價值說到底是為別人的問題。A、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密不可分。B、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互為條件。C、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互滲透。三、人生價值實現的條件人生價值的實現:是指人們把潛在的價值變?yōu)楝F實的價值,把內在的價值變?yōu)橥庠诘膬r值。自我價值的實現:是自己的各種需要得到現實和滿足;社會價值的實現:是把自己的品德、才華和能力施展出來,為社會做出貢獻。人生價值的現實這兩個方面的辯證統(tǒng)一。1、人生價值實現的客觀條件這主要是指人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具體包括:第一、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條件。
5、社會生產力它制約著人的各種需要、需要的滿足以及實踐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一方面,個人需要的滿足只能在現有社會生產力所能提供的生活條件下進行。另一方面,個人的天賦、才能和意志的發(fā)揮只能在社會生產力所提供的既定舞臺上展開。第二、社會制度條件社會制度的狀況直接制約著人的需要、需要的滿足以及實踐活動的方向、范圍和結果,從而影響著人生價值的實現。第三、社會精神生活條件社會精神生活條件,主要是指當時社會的思想意識、道德風尚、社會輿論、社會信仰等社會心理狀況。社會精神生活影響著人生價值的實現。2、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第一、個體的價值能力條件。是指一個人追求和實現人生價值目標所具備的智力、體力和道德素
6、質。價值能力的強弱,影響著人生價值實現的快慢、大小、多少。第二、個體心理條件。是指個人對人生價值目標的認識、選擇、堅持以及對它的熱情、愿望等心理上的因素。一個人的能力可以有大小,但只要有良好的心理條件,同樣可以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四、價值選擇與價值評價1、價值選擇價值選擇又叫價值取向,是指人們對于價值目標的選擇和在價值目標支配下的價值導向。對于個人來說,就是什么是對自己有價值的,應該追求;什么是對自己無價值或負價值的,應該舍棄或反對。價值取向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認識所索取與奉獻的關系問。從求真的角度看:人的價值是索取與奉獻的統(tǒng)一。人的價值的主體和客體都是人,是人就都有同等的權利與義
7、務,即都可以作為主體接受別人提供的服務,進行索?。挥侄加辛x務為他人與社會提供服務,做出貢獻。人的價值是索取與奉獻的統(tǒng)一,二者不可偏廢。價值選擇的時候有個立場問題,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會得出截然不同的價值選擇。站在個人的立場上,可以得出“先有索取,后有奉獻”的結論。站在社會的立場上,情況正好相反,可以得出“先有奉獻,后有索取”的結論。從求善的角度,應該把奉獻放在第一位或作為人生的第一要義,只有這樣,才會得到社會絕大多數人的推崇,值得大家尊敬和愛戴,因而是高尚和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