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明治維新的作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明治維新許多人覺得古代中國和古代日本是一樣的。其實不然,日本和中國不同。日本和中世紀西方差不多,幾乎是真正的封建制國家,將軍,大名,諸侯割據一方,天皇有名無實。中國不叫封建制度,應該叫中央集權制度。中央集權國家,自我改造的能力是很弱的,阻力是很大的。另外,明治維新,王政復古,德川幕府被迫交出大權,天皇掌權。說白了,明治維新,天皇是要別人的命。明治政府的巖倉使團:主要成員: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山口尚方。維新三杰中的兩人,第一任內閣首相,如果再加上西鄉(xiāng),這就是日本的最高層了,說是日本的命脈所在也不為過。巖倉使團于1871年12月23日從橫
2、濱啟航,總共訪問了歐美12個國家,歷時l年零10個月。明治政府是什么時候統(tǒng)一日本的呢?1869年箱根之戰(zhàn)才結束。也就是說建立新政府一年多后,日本大員就悉數外出,只留下西鄉(xiāng)隆盛看家。教科書可能只是一筆帶過,但仔細想想日本的那種魄力。就好比新中國建立第二年,大團結上的五個人就出去了四個,還在國外待了快兩年。毛主席到蘇聯去了兩個月就頂天了,這是要冒極高的風險的,我覺得除了日本,沒有第二個國家敢這么豁出命去搞改革。其實明治維新能成功,和西方資本支持分不開?!懊髦握闪⒅酰撂俨┪娜未蟛厥∩佥o,第一件事就是力排眾議,向英商借款100萬鎊,修筑東京至橫濱間的鐵路。
3、到甲午時期日本借款約5000萬兩白銀,而整個北洋艦隊的軍艦造價才2000萬兩,這樣的資本介入,對于日本開始維新時這樣的小國窮國,是沒有償還擔保的,而且日本借債的主要投入方向是在軍事方面,只有戰(zhàn)爭勝利才有收回本息的可能,而日本能夠用兵的地方傻瓜都可以看得明白,而中國至甲午戰(zhàn)前,清政府共借外債45筆,折合庫平銀4626萬余兩。這些外債戰(zhàn)前已基本還清,從80年代中期算起,清政府每年支付外債的本息,一般都占財政總支出的3-6%,占海關稅收的12-20%。中國是基本沒有外債不依靠國際金融資本生存的,而清政府本身財政緊張,戰(zhàn)前李鴻章要求撥付300萬兩的戰(zhàn)爭經費,實際到
4、位只有18萬兩,相比之下甲午戰(zhàn)爭中,日本募集的公債達11,680萬日元,而各國認購的公債就達到966萬又4900英鎊。所以日本在甲午戰(zhàn)爭中獲勝,關鍵就是國際金融資本的支持,這樣的巨款借給日本,等于就是國際金融資本已經完全押寶日本勝利,如果日本失敗,這些借款和債券就將全部變成垃圾債券甚至廢紙。國際資本的操作實際上決定了世界列強的態(tài)度和中日戰(zhàn)爭的結局,也決定了此后半個世紀中日兩國迥然不同的發(fā)展態(tài)勢?!庇纱丝梢?,沒有列強和國際金融資本的支持,日本根本沒有經濟發(fā)展的“第一桶金”。歐美列強資本的態(tài)度也確實決定了甲午的勝負。進而決定了中日兩國20世紀前半段的命運。至于
5、說為何對中日如此厚此薄彼?這個說法就很多了。比如說日本的國情使得其就算發(fā)展到極致,也至多是列強之一而已。而中國,則是不論興衰,都是世界目光的主要聚焦地。再考慮到整個19世紀后半段,中國上下的主流民意對西方都是敵意為主的,而西方列強也很清楚,如果直接與中國對抗或者管轄如此巨大的人口,都會顯得得不償失。所以,一個貼近中國并且敵視中國的日本就是合乎買賣的主意了。之后,日俄戰(zhàn)爭,日本在西方兜售戰(zhàn)爭公債的數字更是驚人,直到二戰(zhàn)爆發(fā)還沒還完呢。到現在日本國內還有史學家認為日俄戰(zhàn)爭是英國利用日本遏制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而日后,一旦日本做大,有了吞并中國,整合東亞大陸所有
6、人口和資源的機會。馬上,西方的態(tài)度就變了。二戰(zhàn)之后,西方的態(tài)度又變了一次。這也是比較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的另外一個角度。從其他角度剖析日本的明治維新:一、皇權日本明治維新的實質是重新確立了皇權的唯一性,也就是完成了中央集權,而任何一個新興政權的特點都是新政策能夠更為方便的推行。而中央集權的任務中國早在秦朝就已經完成,皇權在幾千年的歷程中基本穩(wěn)定沒有太大變化,進行新政變革的內生動力較小。二、外部環(huán)境日本的彈丸之地在被西方進入的時候基本被忽略了,因為日本本地沒有太多資源值得掠奪,而中國不同廣袤的資源與巨大的市場都成為西方垂涎的目標,受到外力的影響較大。三、變革思
7、路明治維新的邏輯在于日本看見了自身的弱點,并且?guī)椭髦翁旎诗@得皇權的中堅力量皆為年輕有志青年,也就是非既得利益者,內在動力和外部學習機會十足。洋務運動的更多的是政府官員為了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本而發(fā)起的革新運動。中央集權已經不能成為變革的動力,因為政治集團中的既得利益者勢力大的超乎想象。清政府不愿動筋骨而只學皮毛,日本則是內外皆新。這就是兩者的區(qū)別。四、失敗的定論洋務運動就結果而言其實不算失敗,至少在中國奠定了一定的工業(yè)基礎盡管很弱。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明治維新最后能夠成功與《馬關條約》清廷的3億兩白銀的賠款不無關系。五、文化思路的差異日本長期處于學習者的姿態(tài)是全
8、國不會有引進西方思想就會讓日本不能成為日本的擔憂。學習先進的一方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