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理詩教案

古代哲理詩教案

ID:41252446

大?。?1.00 KB

頁數:10頁

時間:2019-08-20

古代哲理詩教案_第1頁
古代哲理詩教案_第2頁
古代哲理詩教案_第3頁
古代哲理詩教案_第4頁
古代哲理詩教案_第5頁
資源描述:

《古代哲理詩教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古典詩歌鑒賞之哲理詩教案一、初步感知: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游蕩的云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末二句寓哲理于形象,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yǎng)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作者高瞻遠矚的胸懷和堅毅無畏的氣概躍然紙上。2、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宋盧梅坡《雪梅》)梅花開放時,如果沒有雪,則顯示不出梅的神采韻致。雪雖有了,

2、如沒有詩,更會使人平庸世俗。梅花開在傍晚的積雪中,詠梅的詩恰正作成,梅和雪,共同構成了最完整的美。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韻,在吟詠之間,寄托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3、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被譽為宋人哲理詩壓卷之作)????這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懊讽氝d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4、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

3、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宋楊萬里《過松塬晨炊漆公店》)?????此詩亦有宋哲理詩壓卷之作之美譽,巧借景與事托寓哲思。詩人借翻山越嶺的實際描寫,道出一則深刻的哲理。一二兩句,平白如話,先點題意:“下嶺”有難,切莫“錯喜歡”。三四兩句,集中作答:困難是一個接著一個,正如進入叢山峻嶺,翻過一座山,還有一座山在那里等著呢!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千萬不可松懈。?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雀樓》)這是一首登高遠眺之作。前兩句寫登樓所見,寥寥十個字,卻將天地山河的萬千氣象收攏于筆端,縮龍成寸,快人胸襟。結尾兩句寫當前實感,眼界更

4、闊,立足更遠,不僅表達了“只有登高,才能望遠”的深刻哲理,而且注入了詩人昂揚奮發(fā),積極進取的熱力和激情。二、關于哲理詩哲理詩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fā)某種哲理的詩歌。?它往往是把發(fā)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穎鮮明的藝術形象熔鑄一體,來服人以理、動人以情的。有的哲理詩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這種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多是四句的絕句。哲理詩的演變,經歷了由斷章散句到完章整篇的發(fā)展過程,如《詩經》中的哲理性篇章,大都是斷章散句;直至漢魏六朝,古代哲理詩才真正出現完整成熟的作品。從創(chuàng)作實際看,魏晉以至明

5、清,既有構思完整的哲理詩篇,也有大量散見于抒情、敘事、山水、詠古等詩體中的哲理散句。這些哲理散句,大多形散而意足,形象獨立而意義完整,因此無不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和認識意義。如《詩經》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陶潛之“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杜甫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劉禹錫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元稹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蘇麟之“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軾之“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陸游之“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龔自珍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等。不過,中國古代哲理詩的藝術

6、水平和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獨立完整的哲理佳作中。鑒賞這類詩歌不僅要感受詩中鮮活的藝術形象,還要把握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深刻認識,從而領悟詩歌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三、哲理詩的類型:1、借景說理此類詩與寫景抒情類詩歌不同,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往往是為了寄寓某種道理或為說理作鋪墊的。例如:觀書有感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注釋:渠:代詞,指方塘。許:這樣。字面解讀:半畝大的水塘像明鏡一樣,倒映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動。要問水塘為什么這樣清澈,是因為有活水從源頭不斷流來。哲理解讀:(一)解讀藝術形象:本詩乍看似乎“文不對題”,

7、其實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本體---------------借景說理--------------------喻體清澈的方塘-------------------------------------優(yōu)美的文章源頭活水----------------------------------------生活體驗(二)解讀隱含理趣:原意:比喻只有不斷地從生活中吸取養(yǎng)料才能寫出富有活力的動人心弦的好作品。新意: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斷吐故納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與時俱進。例如:過沙頭楊萬里過了沙頭漸有村,地平江闊氣清溫。??暗潮已到無人會,只有篙師識水

8、痕。這首詩明白曉暢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來到,而常人卻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