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傳-龍崗教育信息網

方山子傳-龍崗教育信息網

ID:41877223

大小:595.06 KB

頁數:34頁

時間:2019-09-04

方山子傳-龍崗教育信息網_第1頁
方山子傳-龍崗教育信息網_第2頁
方山子傳-龍崗教育信息網_第3頁
方山子傳-龍崗教育信息網_第4頁
方山子傳-龍崗教育信息網_第5頁
資源描述:

《方山子傳-龍崗教育信息網》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作者:蘇軾方山子傳課件制作:陽春一中肖夢華傳:文體的一種。是以記載人物事跡為主的一種文章。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別傳一般人物傳記寫作常規(guī):介紹人物姓氏籍貫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平鋪、直敘方山子:陳慥字季常別號龍邱先生。其父陳希亮曾是蘇軾的上司。與蘇軾友善。二十年未見,卻在岐亭重逢。蘇東坡(1037-1101)背景:湖北黃岡蘇軾紀念館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其文汪洋宏肆,明白曉暢;其詩善用比喻夸張,多有哲理;其詞豪邁曠達,獨具風格。詩詞書畫造詣均高蘇軾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蘇洵的熏陶,既長,“學通經史

2、,屬文日數千言”。嘉祐元(1056),蘇軾首次出川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轍中同榜進士,深受主考歐陽修賞識。嘉祐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后其父于汴京病故,他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初還朝任職。蘇軾的一生--因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的罪行下獄(烏臺詩案)。僥幸被釋后,謫貶黃州。蘇軾的一生--烏臺詩案元祐元年(1086)。舊黨執(zhí)政。蘇軾被調回京都任中書舍

3、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但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fā)生分歧。元祐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賈易等人尋隙誣告,蘇軾請求外任,先后被派知潁州、揚州、定州。蘇軾的一生--紹圣元年(1094)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貶斥元祐舊臣,蘇軾被一貶再貶,由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屬海南)。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卒于常州。蘇軾的一生--蘇軾在儒學體系的基礎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學結合起來,各家思想對他幾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有

4、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積習。佛老思想一方面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背后,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主義又有嚴重的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作用。蘇軾的思想--這種人生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都有明顯的反映。蘇軾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張改革但不贊成王安石變法,因而既與變法派發(fā)生矛盾,又同維持現(xiàn)狀的保守派有所琲牾。再加上蘇軾為人表里澄澈,講究風節(jié)操守,這就使他既不見容于元豐,又不得志于元祐,更受摧折于紹圣。然而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閱歷,擴大視野,使他在文學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5、蘇軾的思想--蘇軾對文藝創(chuàng)作傾注了畢生精力。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反對“貴華而賤實”,強調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他認為為文應“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答謝民師書》),要敢于革新獨創(chuàng)。文學成就--蘇軾重視文藝創(chuàng)作技巧的探討,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進一步“了然于口與手”來解釋“辭達”(《答謝民師書》),已經觸及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特殊規(guī)律。蘇軾的創(chuàng)作實踐體現(xiàn)了他的文藝觀。他是有多方面創(chuàng)作才能的大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蘇軾的文學成就--歐陽修之贊禮部考試之文:刑賞忠厚之

6、至論贊曰:「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吾當避,此一人出頭?!沟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沈沈。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

7、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閭里:lǘ鄉(xiāng)里宗:尊奉遇:賞識屋:帽頂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游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xiāng)里的游俠之士都尊奉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fā)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朝廷賞識重用。

8、到了晚年才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禮冠制服,徒步來往于山里,沒有人認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