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stonereliefandportraitbrick什么是畫像石?所謂畫像石,實際上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筑上雕刻畫像的建筑構石。所屬建筑,絕大多數為喪葬禮制性建筑,因此,本質上漢畫像石是一種祭祀性喪葬藝術。畫像石不僅是漢代以前中國古典美術藝術發(fā)展的顛峰,而且對漢代以后的美術藝術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畫像石的分布畫像石主要發(fā)現山東西部和南部,江蘇北部,河南南陽地區(qū),陜西北部和山西西北部。山東畫像石遺存最多,長清孝堂山石祠、嘉祥武氏祠石室、沂南及安丘漢墓畫像石等均為
2、著名的畫像石遺跡。山東西部和南部的畫像石濟寧、棗莊地區(qū)出土的漢畫像石多數集中在嘉祥、濟寧郊區(qū)、曲阜、鄒城、微山、滕州、棗莊郊區(qū)7個縣區(qū)境內濟寧、棗莊漢畫像石分布區(qū)域形成的原因第一,地理環(huán)境的原因。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第三,不同的工匠集團傳統。山東各地畫像石河南南陽畫像石南陽漢畫像石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南陽漢畫像石的內容涉及歷史學、考古學、美術史、美學、舞蹈、音樂、體育、哲學、民俗學、天文學、建筑學、畜牧獸醫(yī)學等諸多學科,堪稱一部漢代的百科全書,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南陽畫像內容可以劃分為十大類一、天文星象二、舞樂百戲三、角抵四
3、、社會生活五、歷史故事六、神話傳說七、建筑八、祥瑞升仙九、榜題十、圖案陜西榆林漢畫像石榆林漢畫像石流行于東漢中晚期,發(fā)展歷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陜北的漢代文明。榆林漢畫像石是集繪畫和雕刻于一身的藝術作品,對于歷史考古和美術考古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國漢畫研究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什么是畫像磚?所謂畫像磚,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圖像磚。作為中國古代民間美術藝術的一枝奇葩,畫像磚藝術在戰(zhàn)國晚期至宋元時期的我國古代美術藝術園林中持續(xù)開放了十四五個世紀之久。其間,朝代更迭,人事滄桑,社會面貌和意識形態(tài)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迄今發(fā)現的數千塊畫像磚不僅
4、真實形象地記錄和反映了這一變化,而且將這一民間美術藝術的發(fā)展歷程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畫像磚的起源畫像磚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盛行于兩漢,多在墓室中構成壁畫,有的則用在宮室建筑上。畫像磚主要用木模壓印然后經火燒制成,也有的是在磚上刻出紋飾。畫面的表現形式有淺浮雕、陰刻線條和凸刻線條。有的上面還有紅、綠、白等顏色。多數畫像磚為一磚一個畫面,也有一磚為上下兩個畫面的。畫面內容非常豐富,有表現勞動生產的,如播種、收割、舂米、釀造、鹽井、桑園放牧等,有描繪社會風俗的如宴樂、雜技、舞蹈等,有神話故事如西王母、月宮等,還有表現統治階級車馬出行的。因此,它
5、們不僅是美術作品,也是記錄當時社會生產、生活的實物資料。畫像磚的分類根據出土情況,畫像磚可分為成都、新都區(qū),和廣漢、德陽、彭縣、邛崍市、彭山縣、宜賓等地兩種類型。而不同的題材約近50余種,大體可分為五種內容:一、反映漢代農業(yè)、副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二、表現墓主身份和經歷的畫像磚。三、表現當時社會生活和政治制度。四、表現墓主享樂生活。五、表現當時神話傳說和迷信思想。畫像磚的題材畫像磚的題材可分為畫像、文字和花紋三大類:1:畫像類------歷史傳說、辟邪祥瑞、神話題材、現實題材、動物題材、佛教題材。2:文字類------以紀年、吉文、名號磚
6、為主。文字有篆、隸、楷等多種形式。3:花紋類------分為植物類、云紋類、火焰類、寶相花紋、幾何紋等。畫像類文字類花紋類四川畫像磚四川是畫像磚發(fā)現最集中的地方,以成都西北平原一帶出土最為精美,時間大多屬東漢后期,其形制主要有三種,即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磚和約46厘米×26厘米的長方形磚,還有一種就是在數量和種類最多的條形磚,每塊磚都是一個完整的獨幅畫面,一次壓印而成,一些磚要施彩,面貌接近繪畫,正方形磚的浮雕較低,線面相間,通過線條勾勒細部,強調和夸張動態(tài),使畫面具有剛柔相濟之趣,代表了四川地區(qū)畫像磚造型手法的典型面貌;長方形磚則浮雕
7、較高,立體感強。綜合敘述畫像石是雕刻著不同畫面的建筑石材,用于構筑地上的享祠、石闕或地下的墓室、石棺等。根據現有資料,畫像石大約萌發(fā)于西漢昭、宣時期,秦代沒有發(fā)現;新莽時期有所發(fā)展。東漢時期,畫像石分布地區(qū)擴大,形成四個中心區(qū):①山東、蘇北、皖北區(qū);②豫南、鄂北區(qū);⑧陜北、晉西北區(qū);④四川地區(qū)。此外,北京、河北、浙江海寧等地亦有零星發(fā)現。西漢晚期畫像石在山東、豫南兩地均有發(fā)現東漢前期畫像石在山東地區(qū),以肥城欒鎮(zhèn)村建初八年(公元83年)畫像石、長清孝堂山石祠及南武陽石闕畫像石為代表。東漢后期畫像石在南陽地區(qū),以襄城茨溝永建七年(公元132
8、年)畫像石墓、南陽東郊李相公莊建寧三年(公元170年,為東漢靈帝年號)許阿瞿墓為代表,兩者皆屬磚石混合結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