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說文研究筆記》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壹、說文的作者說文研究筆記莊雅洲老師後漢書儒林,: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泓長,卒于家。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于是撰為五經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于世?!灰弧⑾仁勒f文解字後敘:『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縉雲相黃,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呂叔作藩。俾侯于許,世祚遺靈,自彼徂召,宅此汝瀕?!欢?、故里1.唐、李陽冰據說文:『郎,汝南召陵里。』認定郎里即許君所居。2、清、段玉裁據許沖為萬歲里公乘,認定萬歲里為許君故居。生平1.洪亮吉
2、說:生於東漢建武四年。2、嚴可均說:生於明帝朝。3、陶方琦說:生於明帝初年。4、張炳翔說:生於明帝以前。5、諸可寶說:生於建武三十一年。6、董希謙說:生於建武三十年。、官職仁為郡功曹,舉孝廉。2、入京任太尉南閣祭酒。3、任汶長。五、卒年1.張懷罐書斷說:安帝末年卒。2、嚴可均、陶方琦、諸可寶、蔡壽昌說:卒于桓帝朝。六、著述仁五經異義十卷,陳壽祺輯。2、說文解字十四篇。3、孝經孔氏古文說一篇。4、淮南子注廿一卷,陶方琦輯五卷,存疑四卷。孫馮翼輯五卷。蔣白豫輯一卷。黃夔輯一卷。葉德輝輯淮南鴻烈閒話三卷。5、五經通義一卷,
3、王仁俊輯。6、漢書許義一卷。王仁俊輯??偨YK東漢光武帝建武卅年(公元54年)出生9郡功曹。明帝永年十六年(公元73年)9舉孝廉,入京任太尉南閣祭酒。3、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9受賈逵指導,始撰說文。4、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9完成說文初稿。5、安帝永初四年(公元"0年)9於東觀校書。6、安帝元初六年(公元"9年)9派任泓長(未去L7、建光元年(公元121年)9其子上說文於皇帝。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9病逝約72歲。貳、說文之成書一、寫作動機(一)探求文字本原說文敘:『據形系聯(lián),引而申之,以究萬源。』(
4、二)發(fā)揚古文經學說文後敘:『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唬ㄈ┘m正俗學流弊說文敘:『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蟲者屈中也。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二.立論根據(一)前期字書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2、倉頡篇(秦、李斯作)03、爰歷篇(趙高作4、博學篇(胡毋敬作L5、訓纂篇(漢、揚雄作)06、凡將篇(司馬相如作)o7、急就篇(史游作)o元尚篇(李長作b(二)古代典籍說文所引經書有易、書、詩、禮
5、、春秋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O所引群書有天老、山海經、伊尹、史篇、師曠、老子、孔子、墨子、司馬法、楚辭、韓非、呂不韋、魯郊禮、甘氏星經、五行傳、律丿書、太史卜書、淮南子、秘書、軍法、漢律令、傳。引書目的為:1、證字之本義。2、證字之引申義。3、證字之別義。4、證字之構造。5、證字之音讀。6、證字之同名異物。7、證字之古說。&證字曾被引用。(三)師承傳授許沖上說文表:『臣父故太尉南閣祭酒慎,本從逵受古學,慎博問通人,考之於逵,作說文解字。』說文引賈侍中說至少十七次,如犧、)通人之說說文後敘:『博榮通人,至於小大,信
6、而有徵,稽誤其說?!徽f文所引通人有天老、伊尹、楚莊王、師曠、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呂不韋、韓非、漢文帝、淮南王、司馬相如、董仲舒、歐陽喬、京房、劉向、揚雄、桑欽、宋宏、爰禮、劉歆、賈侍中、班固、杜林、衛(wèi)宏、徐巡、王育、張林、傅毅、張徹、尹彤、途安、莊都、黃履、譚長、周盛、官溥、甯嚴、司農、復博士。引通人說可分六類:1x說字形者。2、說字義者。3、說字音者。4、說字義與音者。5、說字理者。6、說同音假借字者。(五)當時語料如『皇,大也。從自。自,始也——自,讀若鼻,今俗以始生子為鼻子?!弧和?,深目貌,或曰吳楚之間謂女
7、子曰娃?!唬┏鐾廖奈镎f文敘:『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三、著述本末說文後敘:『粵在永元困頓之年,孟取之月,朔日甲申?!淮藶槌醺逋瓿傻臅r期。到許沖奉命齋上廷闕,已是安帝建光元年九月補充正定的工作前後達二十二年。則從創(chuàng)始到成稿,更不知經多長歲月幾許艱辛。說文後敘云:『此十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段玉裁注云:『今依大徐本所載字數(shù)竅之
8、,正文九千四百卅一,增多者七十八文,重文千二百七十九,增多者百一十六文--說解字數(shù)凡十二萬二千六百九十九,較少萬七百十一字?!徽f文成書後即廣為流傳,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加以著錄。說文原本早已亡佚,魏晉六朝傳本亦不得而見,只能從晉、呂擾字林,梁、顧野王玉篇所引說文,猶可約窺一斑。唐大歷年間,李陽冰曾重刊說文,為學者所師法,傳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