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營養(yǎng)學論文 營養(yǎng)與肥胖》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論營養(yǎng)與肥胖***班****2012-5-18論營養(yǎng)與肥胖摘要:我國國家現(xiàn)如今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隨之而來也帶來了一些飲食上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正走上肥胖的趨勢,青少年中這一情況也是日益加重。如何控制合理飲食,合理安排膳食結構日加重要。這是關系到國民整體健康與國家未來良好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要更加注意合理膳食。關鍵詞:肥胖健康營養(yǎng)膳食一、肥胖介紹?肥胖病是長期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而導致體內(nèi)脂肪積聚過多達到危害程度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一)肥胖的類型蘋果型肥胖、鴨梨型肥胖。考慮了身高和體重兩個因素,常用來對成人體重過低、體重超重和肥
2、胖進行分類,且不受性別影響,BMI簡單、實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在測量身體因超重而面臨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時,比單純的以體重來認定,更具準確性。中國成人判斷超重和肥胖的界限值為:1、BMI:18.5~23.9為正常。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2、腰圍(WC):判斷標準:男性>94cm?女性>80cm3、臀腰比(WHR)?①測量方法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測得的身體水平周徑為臀圍,腰圍與臀圍之比稱腰臀比。②評價標準男性>0.9或女性>0.8可診斷為中心性肥胖,但其分界值隨年齡、性別、人種不同而不同。4、標準體重計算公式:標準
3、體重(kg)=身高(cm)-105理想體重±10%為正常,±10%~20%為超重或瘦弱,±20%為肥胖或極瘦弱。5、皮膚皺褶厚度對均勻性肥胖者來說,以皮下脂肪厚度判斷的肥胖程度與用BMI判斷的肥胖程度大致相同。測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體內(nèi)的脂肪含量。(二)肥胖的原因內(nèi)在因素遺傳因素、瘦素、胰島素抵抗表現(xiàn)為高胰島素血癥,使食欲旺盛,進食量大,促進脂肪的合成和積蓄、脂肪組織的變化:二、肥胖與膳食營養(yǎng)食物總能量和脂肪攝入過多,攝食過多攝食過多又稱過食。由于攝取的食物過多,即攝入的能量過剩,在體內(nèi),多余的能量則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于脂肪
4、組織,導致體內(nèi)脂肪的增加。長期進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不良的進食行為,飲食行為在肥胖病因中的作用近年來已備受關注。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進餐次數(shù)較少的人發(fā)生肥胖的機會和程度高于進餐次數(shù)稍多的人。另—個容易致人肥胖的不良習慣是晚上進食,有人稱之為“夜食綜合征”。生活安定、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強度低、運動減少、生活壓力大等環(huán)境因素均是肥胖不可忽視的因素。臨床表現(xiàn)氣喘、關節(jié)痛、內(nèi)分泌代謝紊亂,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與肥胖者有關,尤其是腹部脂肪量增加明顯的患者,表現(xiàn)為高胰島素血癥。特定器官或組織的抗胰島素性不同,可能是造成局部脂肪堆積
5、的原因中心性脂肪堆積的原因。對生殖激素分泌的影響,體脂過多尤其是腹部肥胖與排卵功能障礙、雄性激素過多有關。中度肥胖與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fā)生亦有關,肥胖者常伴有月經(jīng)紊亂。消化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反流性食管炎、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是肥胖人群中的高發(fā)病。肥胖并發(fā)癥,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膽囊疾病。三、膳食與肥胖的治療1.控制總能量的攝入量次開發(fā):?每天攝入的能量=理想體重X(20-25)(kcal/kg)2.適當?shù)臓I養(yǎng)素分配比例(1)供能營養(yǎng)素的能量分配比例:肥胖治療膳食的三大營養(yǎng)素分配原則是蛋白質占總熱能
6、的20%,脂肪占20%,碳水化合物占60%。限制低分子糖、飽和脂肪酸和酒精性飲料攝入:低分子糖類食品(如蔗糖、麥芽糖、糖果、蜜餞等)、飽和脂肪類食品(如肥肉、豬牛羊油、椰子油、可可油等)和酒精飲料,往往都是一些能量密度高而營養(yǎng)成分含量少的食品,它們給機體提供的只是些“空白能量”,而這恰恰正是肥胖者所最為忌諱的。(2)保證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供給:為了防止維生素和無機鹽缺乏病,在進行膳食治療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合理的食物選擇和搭配。可以選擇新鮮蔬菜水果、豆類、牛奶等。另外,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梢赃m當服用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制劑。(3)增加膳食纖維的
7、供給:每天30g膳食纖維,相當于500-700g綠葉蔬菜和100g粗雜糧中的膳食纖維。(4)戒煙酒。3.膳食習慣和行為的改變糾正不良的膳食習慣是減肥成功的關鍵之一。肥胖者常見的不良膳食習慣有不吃早餐、而午餐和晚餐特別是晚餐進食過量;愛吃零食、甜食;進餐速度過快等。4亨調方法的選擇,應選擇拌、燉、蒸、燜等方法,忌煎、炸、燒、烤以及熏等方法?!⒖嘉墨I[1]趙章忠.食品的營養(yǎng)與食療[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1.[2]徐斌,王效道.心身醫(yī)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0.[3]王銀瑞.食品營養(yǎng)學[M].西安:陜西科學
8、技術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