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讀蘇軾詩文有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讀蘇軾詩文有感高旭我并不是一個酷愛文學(xué)的人,然而第一次接觸蘇軾的詩文,我就被那一篇篇富有哲理的作品深深折服了。蘇軾詩文名垂千古,而我們?nèi)裟軌蚱肺镀錇槿?,品味他那?zhí)著而曠達(dá)的心境,則可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蘇軾為人,行諸詩文,而高于詩文。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狂放詩句,充分顯示了蘇軾威武剛強(qiáng)的英雄本色。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表現(xiàn)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xiàn)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獵獵英姿。相較柳永的“人生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青秋節(jié)”那種花
2、前月下的兒女情長,則更顯得豪氣沖天,別有一種至剛至韌的氣概。蘇軾此詞,更流露了他想要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fù)。然而,無情的命運與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烏臺詩案后,他被貶黃州。所有報國夢想都被擊得粉碎。他也曾在痛苦中掙扎,“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以及“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些詞句都抒發(fā)了他九死一生后對世態(tài)炎涼的慨嘆?!恫匪阕印芬辉~是他此時落寞、孤寂、悲涼心境的真實寫照。那是一個殘月下的獨步者,他徘徊躑躅,孑然一身,無人知曉,無人問津。只有那被驚動的未棲的孤鴻,或許可以借凄清夜月黯淡的輝光瞥見他這個寂寞孤獨的“幽人”?!皰M寒枝
3、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雖然厄運一次次降臨,作者依然癡心不改,高潔自許,他不愿意隨波逐流,不愿融于流俗,哪怕是只能孤獨3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也不愿意隨意揀一根枝條棲息?!安豢稀倍滞嘎读酥魅斯倪x擇。哪怕是寂寞,哪怕是孤獨,哪怕是無人理解,但那種高曠灑脫、絕塵去俗的境界將永遠(yuǎn)是蘇軾一生不悔的追求。雖然身處逆境,即使壯志難酬,但他沒有陷入悲觀的泥潭,他很快從報國無門的焦慮不安中解脫出來,他以超凡脫俗的曠達(dá)胸襟接納了所有的厄運。那份曠達(dá)讓他最終學(xué)會了因緣自適,識度明達(dá),最終走人了“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超然境界。于是面對滾滾東去的長江,他吟詠出“大江東
4、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千古絕唱,這首詞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氣象之雄渾,意境之開闊,更讓我們領(lǐng)略到他那博大豁達(dá)的胸懷。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說: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于一切成敗禍福之上的豁達(dá)的胸懷。在順境中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尚且不易,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就更顯得難能可貴。蘇軾的曠達(dá)胸襟,在他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在這些詞文中,我們很難看到一個歷盡生死劫難、被貶謫、被流放的罪官的潦倒落魄形象。相反我們看到的卻是橫槊賦詩、豪情勃發(fā)的一世梟雄曹孟德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我們看不到
5、在自然造化面前悲觀自憐的俗者,卻看到了超然物外、羽化飛升的仙人。由此我想到了屈原。比較屈原的《離騷》與蘇軾的《前赤壁賦》,從藝術(shù)審美價值上說都堪稱“千古絕唱”,但二者對讀者的人生啟迪,卻不可同日而語?!∑纷x《離騷》,我們可以看到屈原高潔的品行,但他流露在字里行間的總是一種難以解脫的怨情。我們在欣賞他“上下求索”的執(zhí)著的精神時,似乎也有了種渴望悲劇的意象。讀屈原,令人嘆惋。而蘇軾詩文則展示了一種跳出苦悶走入曠達(dá)的超脫。當(dāng)他看破“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物與我皆無盡也”的自然之理時,便放懷高歌,盡享“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同是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然而一位陷
6、入情事的困擾無法開懷,3以死亡鑒證生命的高貴。另一位卻在春種秋收的艱難歲月中享受田園生活的清貧、恬淡,在與大自然的契合中坦然釋懷。應(yīng)該說,我感動于屈原的執(zhí)著求索,更欣賞蘇軾的曠達(dá)超脫。從蘇軾的詩文中我學(xué)會了樂觀,學(xué)會了釋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