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抽選20□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眼科接收閉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按臨床自愿接受治療方法平均分成醫(yī)治組和對照組,醫(yī)治組患者給予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小梁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經相應針對性治療后,視力明顯上升,醫(yī)治組患者視力上升程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眼壓明顯下降,醫(yī)治組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冇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可靠
2、,可縮短患者住院吋間,提高治愈率,意義重大,值得推廣。[關鍵詞]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閉角型青光眼;臨床療效青光眼為臨床眼科常見病,多發(fā)于老年患者,是導致患者失明的主要疾病。青光眼分為閉角型、開角型兩種,閉角型青光眼危害較大,失明率在25.0%左右。因此,應加強此類患者的臨床治療⑴。近年來,我院通過不斷研究發(fā)現,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效果明顯。本研究抽選我院接收閉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分別給予不同手術治療。2、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抽選2011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閉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按臨床自愿接受治療方法平均分成醫(yī)治組和對照組。醫(yī)治組患者50例,男性
3、28例,女性22例;年齡40?75歲,平均(60.5±0.5)歲;病程1個月?1年,平均(6.2±0.2)個月;專科及以上學歷患者10例,高中學歷患者20例,初中學歷患者15例,小學學歷及文盲患者5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10例,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45?78歲,平均(64.7±0.7)歲;病程2個月年,平均(7.6±0.6)個月;專科及以上學歷患者15例,高中學歷患者22例,初中學歷患者9例,小學學歷及文盲患者4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慢性
4、閉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冇可比性。1.2納入與排除標準患者均符合閉角型青光眼疾病臨床診斷;患者均存在頭昏、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排除其他影響患者視力疾病;患者均自愿參與木組研究實驗且簽署臨床手術治療意向書。1.3方法醫(yī)治組患者給予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手術前期靜脈滴注甘露醇注射液,在其角膜右側行寬度為2.5mm的切口,并向內注入黏彈劑,以便增加角膜前房深度;對小瞳孔患者,可在瞳孔屮心點向外牽引虹膜,快速分離粘連;然后進行持續(xù)性的環(huán)形撕囊,該直徑4.5-5.0mm,撕囊過程中需確保水分充足,以便相應晶狀體正常轉動;借助超聲乳
5、化儀器吸除乳化,超聲乳化輸出能量為35.0%?50.0%,負壓吸力150-180mmHg,通過相應方法分離晶狀體,并吸除乳化,確保乳化徹底清除后拋光,再次注入黏彈劑,植入人工晶狀體,應用卡巴膽堿注射液縮小患者眼瞳。在顯微鏡下觀察患者患眼是否存在粘連現象,對粘連部位進行分離,以便開放報個房角。最后將患者患眼內部殘留黏彈劑吸出,不縫合切口;對照組患者給予小梁切除術,在患者角膜緣做鞏膜瓣,將小梁切除,并根除虹膜。手術完成后,將平衡鹽溶液注入患者前房,借助尼龍線縫合患者手術部位。1.4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眼壓變化情況,前房深度、房角粘連閉合情況,疾病誘發(fā)原因,誘發(fā)原因包括:過于緊張、
6、疲勞、精神受創(chuàng)、不合理飲食等,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白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眼壓變化情況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視力、眼壓均明顯變化,醫(yī)治組患者變化程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前房深度、房角粘連閉合情況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前房深度、房角粘連閉合狀態(tài)均變化,醫(yī)治組患者變化程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7、<0.05)(表2)。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眼壓變化情況的比較(x±s)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忡<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表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前房深度、房角粘連閉合情況的比較(x±s)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忡<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2.3兩組患者疾病誘發(fā)原因的比較兩組患者疾病誘發(fā)原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