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活著-讀書報告.docx》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活著,要活著——《活著》讀書報告摘要:《活著》講訴了一個充滿了溫情的悲劇故事。主人公福貴的生活坎坷艱辛,他在故事前期葬送了自己祖輩留下的豐厚家產(chǎn),在后期又親手埋葬了一個個親人的生命,以至于最后只有一只老牛與他為伴,相度晚年。而《活著》這本書不僅僅講訴了福貴與其家族的一生,更是講訴了中國那幾十年的發(fā)展史,把主人公放置于歷史大背景下,更顯故事的悲哀。讀后感:很早之前就看過《活著》的電影,但是當時太小,只是把它當一個故事看完了,沒有任何的想法。而這次看了《活著》的書籍版,讓我心生感嘆?!痘钪愤@本書有著從民國到抗戰(zhàn),從解放戰(zhàn)爭到人民公社、大躍進,從
2、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的全部知識背景。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描寫的是整個中國的成長史啊。它讓我們體會到社會時代的更替和社會的變遷,感受到像福貴這樣悲慘遭遇的底層人民的辛酸,可以說,福貴的一生其實映射了近代中國的歷史?!痘钪分v述了20世紀中國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中一個家庭的生活經(jīng)歷。它記述了4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到70年代初期這段歷史時期的世態(tài)變遷。影片的主角是沒落地主徐福貴和他堅毅的妻子家珍。影片反映了個人的命運深深地被整個社會的變遷影響著。30年的歷史進程——國內(nèi)戰(zhàn)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發(fā)生在50-60年代的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兩次
3、政治運動——每一重大事件都直接撞擊到這個家庭的生活神經(jīng)。第一部分:是發(fā)生在“20世紀40年代”。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的福貴嗜賭徹夜不歸,無視妻子的勸告最終把全部的家產(chǎn)輸給了皮影戲班主龍二。無奈之下妻子懷子離他而去,父親氣急攻心力衰猝死。福貴失去了地位、財富和家庭,只能拾起鋤頭在田間勞動,以此來維持家里人的溫飽。福貴的失意影射了中國當時的勢局,自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作為西方的半殖民地,不平等條約的簽署以及后來日本的侵占,中國失去了自己的地位、身份和主權(quán)。但是重創(chuàng)之后中國從此走上了自立自強的道路,后來家珍帶著兒子有慶回來了,一家人雖然過得艱苦,但是大家
4、都投身于勞動,卻也過得可以。第二部分:第一個悲劇是福貴和家珍的兒子有慶的意外夭折,發(fā)生在20世紀50年代,寓意著大躍進的因果。大躍進彌漫的盲目樂觀情緒和所付的代價及最終的失敗呈現(xiàn)在《活著》之中。人民公社和群眾性的大煉鋼鐵反映了大躍進的基本概貌,這是一場社會運動,大煉鋼鐵,而福貴值班的時候,煉出了廢鋼。在縣長老婆難產(chǎn)時,把有慶叫去獻血,醫(yī)生抽血過量,把有慶抽到死掉??h長就是春生。有慶的死成為了大躍進失敗的寓意象征。盲目的樂觀、對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困難估計不足,浮夸風、共產(chǎn)風,不顧現(xiàn)實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是大躍進破產(chǎn)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降臨于這個家庭
5、的第二個悲劇是女兒鳳霞的難產(chǎn)不治身亡,故事在此時也達到了整個劇情的高潮。無論從影射還是寓言的層面,鳳霞的死都寓示著,同時也批評了文化大革命,那段無政府的混亂時期。書本中鳳霞在醫(yī)院生產(chǎn)的情節(jié)表現(xiàn)了“永遠革命”時期全國上下一片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福貴懼怕那所醫(yī)院,因為有慶就是在醫(yī)院死去的。當醫(yī)生說鳳霞難產(chǎn),后來又說母子平安,最后鳳霞死去,整個過程,福貴和偏頭二喜心情經(jīng)歷了由緊張到喜悅再到悲痛的變化。鳳霞的離世也間接導致了有珍的病逝。鳳霞的死是因為傲慢的紅衛(wèi)兵顛覆了醫(yī)院的正常制度。如果有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為鳳霞接生也許悲劇就不會出現(xiàn)。鳳霞死了,暗紅的鮮
6、血染滿潔白的床單構(gòu)成強烈的視覺語言,寓示著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國的文化和社會自身經(jīng)受著嚴重的“大出血”。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都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對社會的影響無法估量。第四部分:鳳霞、有珍死后,二喜和福貴小生命苦根一起生活,雖然承受了親人相繼離世的沉痛,但是新生命的到來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他們的傷痛。知道二喜的意外離世,二喜出意外的時候大喊了一聲苦根,好像是在擔心兒子以后的生活,好像是在吶喊對兒子的不舍。二喜死后,苦根跟著福貴生活,苦根的聰明伶俐,好動多話使那個冷清的家增添了一絲熱鬧。后來苦根吃豆子噎死,是對福貴最后的一擊。無論怎樣的一般部悲劇,如果在
7、震撼人心之余沒有引發(fā)思考,不能引導讀者透過悲劇背后去探究更深層的東西,就不能稱得上是優(yōu)秀的作品。幸運的是,《活著》沒有讓我們失望。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作者在這部小說中也隱含著對人生存意義這一終極哲學命題的思考,這也是作者以“活著”作為書名的原因。家庭觀念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觀念,無論何時何地,境遇如何,有親人,就有活下去的意義,即便不為自己而活,也要為贍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兒女而活。但我們知道,曾經(jīng)擁有然后失去,總是比從未有過更讓人心碎,更何況曾經(jīng)擁有的是最珍貴的親情。當“世間一個情字在,舉目四望不見親”的時候,一個孤單的人又該如何找尋生存下去的意
8、義呢?作者只是告訴了我們結(jié)果——福貴還活著,但其內(nèi)心世界我們終究不得而知。或許對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而答案要靠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去尋覓。生長于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