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胃瘍(消化性潰瘍)診療方案

2013年胃瘍(消化性潰瘍)診療方案

ID:7058036

大?。?8.00 KB

頁數(shù):8頁

時間:2018-02-03

2013年胃瘍(消化性潰瘍)診療方案_第頁
預覽圖正在加載中,預計需要20秒,請耐心等待
資源描述:

《2013年胃瘍(消化性潰瘍)診療方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2013年胃瘍(消化性潰瘍)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性潰瘍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2009年)。主要癥狀:胃脘痛(脹痛、刺痛、隱痛、劇痛及喜按、拒按)、脘腹脹滿、嘈雜泛酸、善嘆息、噯氣頻繁、納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次要癥狀:性急易怒、畏寒肢冷、頭暈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瀉、煩躁易怒、便秘、喜冷飲、失眠多夢、手足心熱、小便淡黃。具備主證2項加次證1項,或主證第1項加次證2項即可診斷。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建議(2008年,黃山)。(1)慢性病程、周期

2、性發(fā)作、節(jié)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現(xiàn)癥者。(3)胃鏡證明消化性潰瘍。(4)x線鋇餐檢查證明是消化性潰瘍。(二)疾病分期Al期: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心覆蓋厚白苔,可伴有滲出或血痂,周圍潮紅,充血水腫明顯。A2期:潰瘍覆蓋黃色或白色苔,無出血,周圍充血水腫減輕。H1期:潰瘍處于愈合中期,周圍充血、水腫消失,潰瘍苔變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細血管。H2期:潰瘍繼續(xù)變淺、變小,周圍黏膜皺襞向潰瘍集中。S1期:潰瘍白苔消失,呈現(xiàn)紅色新生黏膜,稱紅色瘢痕期。S2期:潰瘍的新生黏膜由紅色轉(zhuǎn)為白色,有時不易與周圍黏膜區(qū)別

3、,稱自色瘢痕期。(三)證候診斷1.胃氣壅滯證:胃脘脹痛,食后加重,噯氣;納呆少馨,噯腐,或有明顯傷食病史,或有感受外邪病史并伴有風寒、風熱、暑濕等表證;舌質(zhì)淡紅,苔白厚膩,或薄白,或薄黃;脈象以滑脈多見,或兼浮或浮數(shù)或濡。2.胃中蘊熱證:胃脘灼熱,得凉則減,得熱則重;口干喜冷飲,或口臭不爽,口舌生瘡,甚至大便秘結(jié),腑行不通;舌質(zhì)紅,苔黃少津;脈滑數(shù)。3.胃絡(luò)瘀阻:胃脘疼痛,狀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而拒按;病程日久,胃痛反復發(fā)作而不愈;嘔血、便血之后,面色晦暗無華,唇黯;女子月經(jīng)愆期,色黯;舌黯有瘀斑;脈澀。4.肝胃不和證:胃脘脹痛,

4、竄及兩脅;善嘆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暖氣頻繁;口苦;性急易怒;嘈雜泛酸;舌質(zhì)淡紅,苔薄自或薄黃;脈弦。5.脾胃氣虛證:胃脘隱痛;腹脹納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消瘦;色淡苔白;脈緩弱。6.脾胃虛寒證: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減;納呆食少;畏寒肢冷;頭暈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瀉;舌質(zhì)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或遲。7.肝胃郁熱證:胃脘痛勢急迫,有灼熱感;口干口苦;吞酸嘈雜;煩躁易怒;便秘;喜冷飲;舌質(zhì)紅,苔黃或苔腐或苔膩;脈弦數(shù)或脈弦。8.胃陰不足證:胃脘隱痛或灼痛;似饑而不欲食,口干不欲

5、飲;口干舌燥;納呆干嘔;失眠多夢;手足心熱;大便干燥;脈細數(shù);舌紅少津裂紋、少苔、無苔或剝苔。二、治療方案(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1.胃氣壅滯證治法:理氣和胃之痛推薦方藥:香蘇散加減,香附、蘇葉、陳皮、甘草。2.胃中蘊熱證:治法:清胃瀉熱、和中止痛推薦方藥:瀉心湯合金鈴子散加減,黃芩、黃連、大黃、金鈴子、延胡索。3.胃絡(luò)瘀阻證:治法:理氣活血、化瘀止痛推薦方藥: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砂仁。4.肝胃不和證治法:疏肝理氣推薦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陳皮、白芍、枳殼、海螵蛸、麥芽、三七粉(沖服)、香附

6、、佛手、元胡、甘草。中成藥:氣滯胃痛顆粒、胃蘇沖劑、復方田七胃痛膠囊等。5.脾胃氣虛證治法:健脾益氣推薦方藥:四君子湯加減,黨參、白術(shù)、茯苓、厚樸、木香、砂仁、三七粉(沖服)、海螵蛸、炙甘草。中成藥:香砂六君丸等。6.脾胃虛寒證治法:溫中健脾推薦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黃芪、黨參、白芍、白術(shù)、陳皮、干姜、白及、三七粉(沖服)、茯苓、大棗、飴糖、甘草。中成藥:虛寒胃痛沖劑、附子理中丸、溫胃舒顆粒等。7.肝胃郁熱證治法:疏肝泄熱推薦方藥:化肝煎加減,梔子、丹皮、青皮、陳皮、浙貝母、黃連、海螵蛸、白及、三七粉、茯苓、甘草。中成藥:丹梔逍遙丸

7、等。8.胃陰不足證治法:養(yǎng)陰益胃推薦方藥:益胃湯加減,沙參、麥冬、白及、三七粉、生地、佛手、玉竹、白芍、百合、甘草。中成藥:陰虛胃痛顆粒等。(二)針灸治療臨床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多功能艾灸儀、智能通絡(luò)治療儀等治療。(三)中藥穴位貼敷1.中醫(yī)辨證穴位貼敷分為寒、熱兩個證型,在治療過程中均可以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進行中藥穴位貼敷。(1)寒證:吳茱萸、小茴香、細辛、冰片(2)熱證:黃連、黃芩、乳香、沒藥、冰片使用方法:辨證選用上述各組藥物,加適量姜汁(清酒/醋)調(diào)成糊狀,置于無菌紡紗中,貼敷于穴位,膠布固定。亦可選用奇正消

8、痛貼、胃痛貼、元胡止痛貼、暖臍膏等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進行中藥穴位貼敷。(四)熱敏灸療法熱敏穴位以腹部、背部及小腿外側(cè)為熱敏穴位高發(fā)區(qū),多出現(xiàn)在中脘、肝俞、脾俞、陽陵泉、足三里等區(qū)域。每次選取上述1~2組穴位,每天1次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luò)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