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從儒道思想談陶淵明詩文美學思想》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從儒道思想談陶淵明詩文美學思想摘要:陶淵明熟諳儒家學說,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樣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其詩文中引用儒家經(jīng)典很多,僅《論語》就有37處。他又深受老莊思想的影響,在詩文中多用《老》、《莊》的典故。陶淵明在詩文中繼承了儒家思想創(chuàng)造出“善”之美、勞動美、精神美三方面的美學特征,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史上獨特的儒家“三美”之作。陶淵明詩文自然、真、曠遠的藝術特征是受道家的美學思想的影響,對其既是一脈相承又是發(fā)展。關鍵詞:陶淵明,美學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影響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
2、,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生活在一個十分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下。陶淵明的性情與當時社會不投合,“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陶淵明說出了辭官歸隱的原因,辭官時所作的《歸去來兮辭》表明了歸隱的堅定決心?!笆琅c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他在官場上無法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負,世俗與自己的性格本性相違背,他不能為了適應世俗而改變本性。他的行為體現(xiàn)了他的思想。在其佳作中蘊涵著他對自然、真實、直率、高遠曠達美學思想的傾向。陶淵明熟諳儒家學說,在詩文中表現(xiàn)了善惡分明和嚴正精神。詩文中引用儒家經(jīng)典很多,僅《論語》就有37處,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
3、,也像儒家那樣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但不拘泥儒家經(jīng)典的章句,顯得通脫而不拘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這與漢儒的思想態(tài)度有不相同之處[1]。另一方面,他又深受老莊思想的影響,在詩文中多用《老》、《莊》的典故。老莊的自然觀、求真貴真思想和天地賦命的曠達情懷對陶淵明產(chǎn)生直接影響,而陶淵明的詩文創(chuàng)作則實踐了道家的美學思想并將其發(fā)揚光大[2]。儒家思想事情總是先有善,然后才可有美,美與善是密不可分的。陶淵明詩文體現(xiàn)出對“善”的向往,對“惡”的憎惡?!稓w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
4、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中,復得返自然?!痹谠娭小L諟Y明把田園看作是安身立命之所,與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相對立的理想世界。表現(xiàn)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以及重歸田園生活的喜悅之情。陶淵明把“塵網(wǎng)”喻為仕途為官。他認為“誤落”的“塵網(wǎng)”當指“違己交病”的“人事”,即仕途;“誤落塵網(wǎng)中”即誤入仕途為官。陶淵明對“善”的田園、純樸的生活向往,對“惡”的黑暗社會的憎惡。他還有很多這樣的詩篇,體現(xiàn)儒家思想中“善”與“惡”。有些作品體現(xiàn)了對
5、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親人朋友懇切、真摯的感情。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寫稿日期:2005年12月8日作者簡介:廖秋霞(1984--),女,廣東河源人,韓山師范學院2003級中文系漢語言4班學生有一個突出的特征,這就是他能親身體驗生產(chǎn)勞動,接近勞動人民,歌頌勞動,尤其是在當時社會士大夫鄙視勞動的社會背景下。這有著儒家博愛思想影子,具有進步意義3。他在詩篇中表示親自參加勞動,是尊重勞動人民,真正能和勞動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感到有很大的樂趣。據(jù)此,陶淵明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發(fā)出了大量的農(nóng)事的歌詠,為中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造別開了生面?!豆锩畾q始春懷左
6、田舍》二首、《歸園田居》、《庚戍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等,都描寫了詩人參加勞動的情況。如“在昔聞南苗,當年竟未踐。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已緬?!薄胺N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伴_春理常業(yè),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人負來還?!薄皽卦L如此,躬耕非所嘆?!弊鳛榉饨ㄉ鐣囊晃辉娙耍茉绯鐾須w辛勤耕作,并且要“長如此”,這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少見的。他對勞動人民的感情是非常真摯的?!扒胰胂嗯c歸,壺漿勞近鄰”,“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于為誰歟,田父有好懷。壺觴遠見候,
7、疑我與時乘。”從這些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與勞動人民有著密切關系,他們在一起聊天談心,喝酒,無所不談。他在貧窮無可食時所作《乞食》,寫的是真實的生活寫照,但是他并不是一味寫自己的悲苦凄涼的生活,仍能拋開凄苦,與農(nóng)舍人民一起喝酒聊天。從這一角度,可以看出他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陶淵明以儒家“固窮”的精神,自勉、立身行己的嚴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人生道路是最為獨特的。他少懷大志,屢次出仕,希望“拯救濟世”,建功立業(yè),可惜時運不濟,理想抱負都無從施展。在憂患與絕望中,詩人沒有選擇三閭大夫的自殺殉志,更沒有選擇揚雄等無行文人的不講操守、變節(jié)附賊[3]
8、。陶淵明以自勉、立身行己的嚴正精神,選擇隱逸生活,尋找“本性”歸屬。陶淵明在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