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史嘯虎:把合作社還給農民》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把合作社還給農民史嘯虎光明觀察:2005年10月17日為中國革命(建國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共產黨員和解放軍戰(zhàn)士是農民出身)、中國工業(yè)化建設(有資料統(tǒng)計,我國僅僅因為過去幾十年工農業(yè)產品價格剪刀差從農民處奪取的資金就高達30萬億元人民幣?。┮约盀榻裉斓母母镩_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最近20多年又因城市化圈地和農產品限價,農民對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犧牲又有一個30萬億元人民幣?。┳龀鼍薮筘暙I的、占全國人口近百分之70%的農村人口在我們這個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建國50多年后竟然演化成為中國社會層次最低、收入最少、生活最貧困的社會階層,的確是讓我們所
2、有中國人痛心疾首、慚愧汗顏和深刻反思的!我國的偉大如斯的農民階層為什幺會這幺窮困?為什幺社會地位會如此之低?這是什幺原因造成的?對于民眾這些強烈的質問,我們的許多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已經大量撰文給予論證了,有城市剝奪論,有投入減少論,有政策失誤論,也有教育稀缺論,還有國家資本主義資本積累不得已論,甚至還有令人不齒的農民素質低下論。但如果僅僅從經濟上分析,就可發(fā)現(xiàn)所有這些論述都是企圖從外部來解釋問題的核心,而忽略了這個問題的經濟上的核心恰好在于中國農民幾乎沒有自己的經濟組織資源。作為第一產業(yè)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他們從來沒有擁有過,國家也從來沒有
3、讓他們擁有過真正屬于自己的經濟組織資源——合作社,以維護自身的權益。按照上述一些有益的論述,國家應該徹底糾正以往的政策失誤所在,采取城市反哺、政府補貼、減免稅收、精簡基層政府機構和供養(yǎng)人員數(shù)量以減輕農民負擔等等措施,把原來從農民處剝奪的屬于農民自己的經濟權益再返還給農民。這些措施都是對的。但是這些外部措施說到底都不過是輸血,是補償,是歸還,即把原本屬于農民的經濟利益再逐步歸還給農民,以使農民階層從經濟上的絕對貧困狀態(tài)逐步地改善為相對貧困狀態(tài)而已。根據有的學者分析,無論政府采取什幺補償措施,這些返還和補償還是有限的,它們可以使農民階層的收入
4、從逐年遞減改變?yōu)殚_始止跌回升,但想僅僅依靠政府補貼就讓8億農民的收入增長跟上或者高于城市各個社會階層的收入增長幅度,以徹底改變農民的相對貧困化問題是絕對不可能的。就拿大多數(shù)人所寄托的政府補貼來說,我國政府就是把WTO的黃箱規(guī)則允許的占農業(yè)總產值的8.5%的政府補助用足用完,也不過再增加1200多億元人民幣的政府對農業(yè)的補貼。這1200多億元人民幣攤到8億多農民身上,每人僅受惠150元不到,僅占2004年農民人均收入2936元人民幣的5%。再把2006年準備全部免除的150億元農業(yè)稅全部計算在內,農民人均也不過再減少負擔不到區(qū)區(qū)20元錢而已
5、。為此,我們即便不說政府財政能否拿出這筆錢,也不說這種補貼能否盡快到位,就是政府大發(fā)善心一次性地拿出錢來全部到位又會怎樣呢?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民階層的貧苦的生活狀況和社會地位嗎?從以上分析得知,僅僅依靠政府財政補貼顯然是絕對不可能的。其它的措施,還包括許多學者和專家提出的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嚴格控制圈地,撤消鄉(xiāng)鎮(zhèn)一級政府,減少政府冗員,設立龍頭企業(yè)帶動農民走向市場,等等,無一不是有利于農民的好政策,好措施,但也無一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積弊沉疴幾十年的“三農”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另辟蹊徑,尋找到可以使農民一勞永逸地擺脫貧窮低下的社會經濟地位的最
6、主要的綱領性的政策措施來。這個政策就是把合作社還給農民!把合作社還給農民。許多人會說,我國以前不是有過初級社、高級社,甚至人民公社嗎?實踐不是證明合作社不符合中國國情嗎?是的,我國50年代初農民自發(fā)地成立了許多初級農業(yè)合作社和高級農業(yè)合作社,但后來左傾的三面紅旗政策把農民的合作化積極性錯誤地、強制性地引導到披著合作社外衣實則為半政治化、半軍事化的、政社合一的所謂人民公社上去了。理論上,人民公社是一個烏托邦,但在現(xiàn)實中它卻是一個怪物,它既是經濟實體(土地和生產資料都歸它,生產什幺也由它定),也是政治實體(它是一級政府,有政府的所有職能),甚
7、至是軍事實體(它有民兵編制,有武器裝備,也有團——公社一級,營——大隊一級,還有連——生產隊一級)。在人民公社體制下,農民沒有生產資料,也沒有生產經營權,只有有限的生產和生活權益。生產什幺與其無關,生產好壞也與其無關,因為這時的農民除了自己的口糧外(即使自己的口糧往往不夠吃),余糧多少也與其關系不大。為此,我國農民陷入了長達20年(58年至78年)的絕對貧困化之中。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席卷中國的土地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一下子沖垮了人民公社對億萬農民的政治和經濟上的束縛,帶來了生產力的大解放。那時的中國農村改革那真是一日千里,變化巨大,農民的生產
8、積極性得到充分地發(fā)揮,農業(yè)生產總值增長迅速,中央連續(xù)五個以人為本的農村改革一號文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據統(tǒng)計,1978年至1985年,我國農村人口的人均純收入每年平均遞增5%以上,使當時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