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講經(jīng)典的結集及巴利語的起源

第1講經(jīng)典的結集及巴利語的起源

ID:9089915

大?。?7.00 KB

頁數(shù):48頁

時間:2018-04-17

第1講經(jīng)典的結集及巴利語的起源_第1頁
第1講經(jīng)典的結集及巴利語的起源_第2頁
第1講經(jīng)典的結集及巴利語的起源_第3頁
第1講經(jīng)典的結集及巴利語的起源_第4頁
第1講經(jīng)典的結集及巴利語的起源_第5頁
資源描述:

《第1講經(jīng)典的結集及巴利語的起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第一期寶峰禪寺止觀禪修營阿毗達摩第一講經(jīng)典的結集及巴利語的起源瑪欣德尊者2009.04.10講于江西佛學院好,我們大家一起合掌來禮敬佛陀:Namotassabhagavatoarahatosammāsambuddhassa!(三遍)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自覺者!(三遍)各位賢友、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們,晚上好!在這一次的禪修營里,我們將會利用晚上的時間一起來學習“阿毗達摩”。把整個“阿毗達摩”的精要講完需要大概兩個月的時間,所以我們要求這一次參加禪修營的禪修者最好能夠全程參加,就是這樣的目的。因為如此可

2、以把整個“阿毗達摩”完整地聽完、學完和掌握。作為“阿毗達摩”,對于佛教徒來說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說到熟悉,是因為我們說到的三藏里面的《論藏》就是“阿毗達摩”。佛教的經(jīng)典離不開三藏,其中的《論藏》就是“阿毗達摩”。而講到要說清楚“阿毗達摩”,能夠真的了解,或者說“阿毗達摩”到底講的是什么?我想在座那么多學佛的人,能夠很完整地、很清晰地解釋什么是“阿毗達摩”、“阿毗達摩”講的是什么,我想應該也不算很多。同時,我們也不要被“阿毗達摩”所嚇倒。可能我們在接觸“阿毗達摩”的時候,好像“阿毗達摩”首先給我們的印象是很

3、繁瑣,有很多的名相,是不是?也許我們可以說是這么樣。但是如果我們了解了“阿毗達摩”之后,將會清楚“阿毗達摩”其實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艱難、晦澀。當然,如果我們對“阿毗達摩”感覺好像很繁瑣的印象,也許跟說一切有部,也就是小乘的論藏有關系。在北印度的迦濕彌羅國,在佛滅四百到五百年間,那里形成了說一切有部(梵Sarvàsti-vàdin),他們發(fā)展出很發(fā)達的“阿毗達磨學”。那些“阿毗達磨”師們在中國的古籍里被稱為“毗曇?guī)煛?。他們研究的“阿毗達磨”真的是很繁瑣。說一切有部的《阿毗達磨》一共有七部論,稱為“一身六足

4、”。“一身”是《發(fā)智論》,“六足”是《集異門足論》、《法蘊足論》、《施設足論》、《識身足論》、《品類足論》和《界身足論》,所以稱為“一身六足”。在迦膩色伽王的時候,又舉行了北傳佛教的第四次結集,對三藏進行了注解,其中對說一切有部的《阿毗達磨發(fā)智論》所作的注解,稱為《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這部《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翻譯為中文就有兩百巻,是唐代的玄奘大師翻譯的。當說一切有部把《阿毗達磨》的論跟注已經(jīng)發(fā)揮完了之后,他們就固守成見,很固執(zhí)、很死板地研究“阿毗達磨”。他們把“阿毗達磨”論跟注解用銅碟刻起來,封存起來,

5、不給外面的人學習。到了大概佛滅八百年左右,世親尊者(音譯婆藪槃豆)出世,他就從犍陀羅那里就去偷學,跟一位悟入尊者偷學《阿毗達磨》。偷學了四年,后來給他的老師悟入知道了。之后,世親尊者就回到了犍陀羅,每天都跟他的弟子講《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并把每天所講的造一首偈頌,一共造了六百首的偈頌,稱為《俱舍論本頌》。當本頌流傳到迦濕彌羅國的時候,當時很多有部學者跟毗曇?guī)熯€認為這是在弘揚有部論典的,他們就爭相去講。后來,世親尊者把《俱舍論》的本頌造成八千頌的釋論。在那部釋論里,引用了經(jīng)部等部派的學說,駁斥了有部的學說。

6、那個時候,有部的論師們才大呼上當:“其實這一部論是批評我們的,我們反而以為他是在弘揚?!焙髞碛袀€叫眾賢(Sa?ghabhadra)的寫了一部叫做《順正理論》駁斥了《俱舍論》。這一部《順正理論》是站在有部正統(tǒng)的立場去駁斥《俱舍論》的。但由于他寫的太多,后來他又再把它寫成節(jié)本(精要本),稱為《阿毗達磨顯宗論》,這些是說一切有部的論。后來,說一切有部又影響到了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在印度的大乘佛教只有兩大派:一個是中觀派,一個是瑜伽行派,其中瑜伽行派受有部的影響很大。玄奘大師到印度去學習瑜伽行派,在那爛陀跟戒賢(S

7、?labhadra)學習瑜伽行派的時候,之前就在北印度打了很扎實的說一切有部的《阿毗達磨論》。我們?nèi)绻佑|了北傳小乘的論,就是說一切有部的論,會發(fā)現(xiàn)到有很明顯的辯論風氣,思辨性很強,辯論性、批判性也很強,這跟印度的學風有關。如果是學中觀的人,我們可以說無論是中國或印度,哪里都好,只要學中觀,他的批判性一定很強,是不是?學瑜伽行派的也是批判性很強,學小乘說一切有部,批判性也很強。為什么?這跟印度的學風有關。如果你不去辯,你不能夠在印度的學界、佛學界里面立足。正是因為這樣,在印度佛教發(fā)展出很發(fā)達的辯論學——因明

8、。這一模塊就是北傳的論典,后來又被瑜伽行派吸收,然后形成了北傳的一套體系的論典。但是南傳這一套體系呢?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上座部佛教沒有因明。是不是?在座的這些比庫們有沒有聽說過上座部佛教有因明的?沒有!當我們?nèi)ド献糠鸾虈覅W的時候,無論去到哪里,他們都沒有什么辯論的?!鞍⑴_摩”是拿來用的,“阿毗達摩”是拿來修的。所以我們不要一下子給“阿毗達摩”嚇壞了,認為學“阿毗達摩”了,我們的心會很復雜,批判性很強。不會!當我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