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40例b超引導下經(jīng)皮肝臟穿刺術護理體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40例B超引導下經(jīng)皮肝臟穿刺術護理體會【摘要】 B超引導下肝臟穿刺術由于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好、定位準確,目前已成為肝臟疾病最有價值的檢查手段之一。本文對B超引導下經(jīng)皮肝臟穿刺術操作過程及術前、術后護理要點進行闡述,強調(diào)心理護理的重要性,有助于該項技術在臨床中更好的應用和推廣?!娟P鍵詞】超聲 肝臟 穿刺 護理 肝臟穿刺活檢術適用于原因不明的肝脾腫大或肝功能異常、原因不明的黃疸且已排除肝外膽道梗阻者、慢性肝炎隨訪病情及判斷療效、疑有彌漫性肝病或全身系統(tǒng)疾病或肝外疾病累及肝臟[1]者。由于肝臟的血液供應特別
2、豐富,有肝動脈及門靜脈雙重血液供應[2],在行肝穿刺時可引起出血以致危及生命。采用B超引導下肝穿活檢術,提高了對穿刺部位的精確度及穿刺成功率,同時使術后并發(fā)癥明顯減少,安全性大幅度提高。我科對40例符合肝穿適應證的患者行B超引導下肝穿術,術后經(jīng)精心護理,無一例嚴重并發(fā)癥,現(xiàn)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4本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17~55歲。臨床診斷,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19例,藥物性肝損害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3例,酒精肝7例,脂肪肝4例,Dubin-Johnson綜合征
3、1例。術后18例出現(xiàn)穿刺部位疼痛,其中12例伴有右肩疼痛,均可耐受,12h內(nèi)疼痛均可自行緩解。1.2方法術前準確測量生命體征,患者取左側臥位,鋪好腹帶,右臂上舉置于頭上,B超定位后選右腋前線第八肋間為穿刺點。常規(guī)碘伏消毒皮膚,鋪好無菌巾,2%利多卡因4ml局部麻醉至肝包膜,三棱針刺破皮膚至皮下,肝穿針進至皮下,囑患者吸氣屏氣,迅速將肝穿針刺入肝臟2~2.5cm,擊發(fā)并立即拔出,取出肝組織,放入固定液中送病理,局部消毒,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點,扎緊腹帶并用沙袋壓迫止血6h,記錄穿刺術畢時間,輪椅推入病房。2
4、護理2.1術前準備2.1.1用物術前應備好肝臟穿刺包、2%利多卡因、腹帶、沙袋、組織固定液、碘伏等。2.1.2常規(guī)準備4配合醫(yī)生完成各項臨床檢查,抽血查血小板計數(shù)、凝血活動度等,以充分了解患者的凝血機制,同時進行心電圖、B超、胸部X線片檢查,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臟情況以及有無腹水存在。明確有無禁忌證。觀察患者平日血壓、脈搏情況。訓練患者做呼氣-吸氣-屏氣動作,有利于穿刺術中配合。訓練床上大小便,防止術后發(fā)生尿潴留。2.1.3心理干預肝臟穿刺術是一項創(chuàng)傷性操作,加之在整個操作中,患者始終處于清醒狀態(tài),
5、術前對此項操作不了解,擔心術后疼痛及并發(fā)癥,大多數(shù)患者均懷有恐懼焦慮的心理。護士在術前應對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護理。(1)向患者講明該項操作的重要性、可靠性和安全性;(2)向患者講述檢查的全部過程,告訴患者應如何更好地配合操作,以取得滿意效果;(3)認真傾聽患者主訴,及時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4)告知患者術后會因長時間臥床引起周身酸痛等不適感以及肝區(qū)疼痛,均可耐受,以讓其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提高心理承受能力。2.2術后護理2.2.1生命體征的觀察術后絕對臥床休息24h,測量血壓、脈搏,每次30mi
6、n,連續(xù)測量4次后如無異常,改為每1h測量1次,共測6次并記錄;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敷料是否清潔干燥;疼痛的程度及規(guī)律;腹帶松緊度適宜。6h后可去除沙袋,腹帶重新包扎,可適當翻身。2.2.2觀察有無并發(fā)癥4肝穿術后可出現(xiàn)穿刺部位疼痛,少數(shù)患者疼痛放射至右肩,可自行緩解。注意觀察有無氣胸、胸膜性休克、膽汁性腹膜炎、腹腔出血等并發(fā)癥,如出現(xiàn)心慌,出冷汗,脈搏細速,面色蒼白,四肢發(fā)冷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2.2.3生活護理及心理護理加強病房巡視,及時滿足患者需求,送飯至床旁,協(xié)助喂飯,
7、適當飲水;發(fā)放大小便器,協(xié)助床上大小便;對有疼痛的患者,可向其解釋產(chǎn)生疼痛的原因,分散注意力,使情緒放松;給予患者鼓勵,告之在其積極配合下手術很成功,希望繼續(xù)配合。向患者交代術后的注意事項,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后15天內(nèi)避免重體力勞動;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提重物。穿刺部位傷口結痂后勿抓撓,可用碘伏進行消毒晾干,避免與衣物相互摩擦,使其自然脫落。傷口痊愈后方可進行淋浴?!緟⒖嘉墨I】1仲劍平.醫(y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guī).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6.2陳培輝.病理解剖學.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8、,199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