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漢藏文獻的翻譯與交流

唐蕃漢藏文獻的翻譯與交流

ID:16152154

大?。?8.50 KB

頁數(shù):9頁

時間:2018-08-08

唐蕃漢藏文獻的翻譯與交流_第1頁
唐蕃漢藏文獻的翻譯與交流_第2頁
唐蕃漢藏文獻的翻譯與交流_第3頁
唐蕃漢藏文獻的翻譯與交流_第4頁
唐蕃漢藏文獻的翻譯與交流_第5頁
資源描述:

《唐蕃漢藏文獻的翻譯與交流》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唐蕃漢藏文獻的翻譯與交流一、概述語言和文字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從唐代起,漢藏兩族人民就十分重視彼此的語言文字,并相互學習,從而加強了兩民族彼此的了解。兩民族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用漢藏兩種文字記載下來,而成為歷史的證物。松贊干布不僅重視漢地歷算之學,而且留心學習漢地文獻典籍及治學方法。據(jù)《舊唐書·吐蕃傳》載,在文成公主進藏之后,松贊干布著眼于發(fā)展吐蕃文化,培養(yǎng)本民族的知識人才,他采取派人留學的方法,到唐朝國學學習漢族文化。國學又稱國子監(jiān),是唐朝最高學府?!笆菚r,上大征天下名儒為學官……使之講論”,“上幸國子監(jiān)”,以視關(guān)注。當時國學頗負盛名,譽滿國內(nèi)外,“于是學者云集

2、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辦遣子弟請入國學,升講筵者至八千余人”②。吐蕃人勤學,深受唐朝臣工贊賞:舊唐書·吐蕃傳》載,在文成公主進藏之后,松贊干布著眼于發(fā)展吐蕃文化,培養(yǎng)本民族的知識人才,他采取派人留學的方法,到唐朝國學學習漢族文化。國學又稱國子監(jiān),是唐朝最高學府。“是時,上大征天下名儒為學官……使之講論”,“上幸國子監(jiān)”,以視關(guān)注。當時國學頗負盛名,譽滿國內(nèi)外,“于是學者云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辦遣子弟請入國學,升講筵者至八千余人”②。吐蕃人勤學,深受唐朝臣工贊賞》亦載:“吐蕃先遣使來此迎公主、兼學漢語”。吐蕃學習漢

3、地文化經(jīng)典的另一種辦法,就是請漢地文人入藏協(xié)助辦理文書典籍。這從松贊干布時就開始了,“又請中國識文之人典其表疏”⑥。同時,還向唐朝請求典籍,此類漢人助吐蕃“典其表疏”的具體情況未見記載,但吐蕃對漢人是很重視的,據(jù)《因話錄》載,淮南稗將譚可則被掠入吐蕃,知道吐蕃每得漢人,“觕有文藝者則其臂,以候贊普之命,得華人補為吏者,則呼為舍人,可則以曉文字,將以為知漢書舍人”,“其舊舍人有姓崔者,本華人……其人大為蕃師所信?!雹倭硗?,吐蕃官府中也有知漢地語言文書者,譚可則曾告訴吐蕃人憲宗死事,“其傍有知書者,可則因略記遺詔示之,乃信焉。”②可見吐蕃官府中常有漢藏兩種文字執(zhí)掌

4、文書的人。有位徐舍人,他是司空英國公五代孫,在吐蕃已居三代,且“代居職位,世掌兵要”。當時唐與吐蕃通曉漢藏兩種語言文字的官員不乏其人。著名的唐朝會盟使兵部尚書崔漢衡多次往返唐與吐蕃,他精通“夷言”,因他能以“夷言”(即吐蕃語)與吐蕃人直接交往,故能多次完成唐蕃通好等使命。同樣,迎接金城公主的吐蕃重臣名悉臘,他“頗曉書記”,在長安多次覲見唐朝皇帝,并能與漢地名臣文士一起聯(lián)句賦詩,其漢文詩句甚高雅,“當時朝廷皆稱其才辯”③。當然,唐王朝與吐蕃王朝上層統(tǒng)治者的推動有助于漢藏間的文化交流,此外,漢藏兩族人民的民間往返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促進力量。敦煌就是唐代漢藏文

5、化交流的中心地,也是唐蕃的中間地帶,這一帶又稱隴右或河西,當時藏文稱為“河西一路”④。吐蕃政權(quán)曾長期統(tǒng)治這一帶,可謂“事更十葉,時近百年”。自然唐蕃間有戰(zhàn)爭,不過戰(zhàn)爭必然也會造成漢藏百姓間的頻繁接觸。吐蕃士兵許多隨軍奴隸,他們平時為吐蕃奴隸主“散處耕牧”,戰(zhàn)時則是吐蕃“豪室”的“奴從”。河隴的口昷末部就是這種以奴隸為主的奴隸屬⑤,后來這個部中還有大量漢人參加,“口昷末百姓本是河西隴右陷沒子孫,國家卻棄擲不收,變成部落”⑥。生活在這一帶的漢藏族人民,相互影響很大。唐詩形容這里的吐蕃人是:因話錄》載,淮南稗將譚可則被掠入吐蕃,知道吐蕃每得漢人,“觕有文藝者則其臂,

6、以候贊普之命,得華人補為吏者,則呼為舍人,可則以曉文字,將以為知漢書舍人”,“其舊舍人有姓崔者,本華人……其人大為蕃師所信。”①另外,吐蕃官府中也有知漢地語言文書者,譚可則曾告訴吐蕃人憲宗死事,“其傍有知書者,可則因略記遺詔示之,乃信焉?!雹诳梢娡罗俑谐S袧h藏兩種文字執(zhí)掌文書的人。有位徐舍人,他是司空英國公五代孫,在吐蕃已居三代,且“代居職位,世掌兵要”。當時唐與吐蕃通曉漢藏兩種語言文字的官員不乏其人。著名的唐朝會盟使兵部尚書崔漢衡多次往返唐與吐蕃,他精通“夷言”,因他能以“夷言”(即吐蕃語)與吐蕃人直接交往,故能多次完成唐蕃通好等使命。同樣,迎接金城公主

7、的吐蕃重臣名悉臘,他“頗曉書記”,在長安多次覲見唐朝皇帝,并能與漢地名臣文士一起聯(lián)句賦詩,其漢文詩句甚高雅,“當時朝廷皆稱其才辯”③。當然,唐王朝與吐蕃王朝上層統(tǒng)治者的推動有助于漢藏間的文化交流,此外,漢藏兩族人民的民間往返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促進力量。敦煌就是唐代漢藏文化交流的中心地,也是唐蕃的中間地帶,這一帶又稱隴右或河西,當時藏文稱為“河西一路”④。吐蕃政權(quán)曾長期統(tǒng)治這一帶,可謂“事更十葉,時近百年”。自然唐蕃間有戰(zhàn)爭,不過戰(zhàn)爭必然也會造成漢藏百姓間的頻繁接觸。吐蕃士兵許多隨軍奴隸,他們平時為吐蕃奴隸主“散處耕牧”,戰(zhàn)時則是吐蕃“豪室”的“奴從”。河

8、隴的口昷末部就是這種以奴隸為主的奴隸屬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