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崛起”研究專題(四篇)——“中原”的由來與嬗變

“中原崛起”研究專題(四篇)——“中原”的由來與嬗變

ID:34519201

大小:256.37 KB

頁數(shù):3頁

時間:2019-03-07

“中原崛起”研究專題(四篇)——“中原”的由來與嬗變_第1頁
“中原崛起”研究專題(四篇)——“中原”的由來與嬗變_第2頁
“中原崛起”研究專題(四篇)——“中原”的由來與嬗變_第3頁
資源描述:

《“中原崛起”研究專題(四篇)——“中原”的由來與嬗變》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2010年5月中州學刊May,2010第3期(總第177期)AcademicJournalofZhongzhouNo.3【省情對策】‘‘中原崛起"研究專題(四篇)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鄭州450002)編者按:1992年1月,李長春最早提出“中原崛起”的概念。2003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七屆五次全會通過了《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guī)劃綱要》,對實現(xiàn)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徑、發(fā)展布局、戰(zhàn)略舉措、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實現(xiàn)中原崛起”,不僅是一代又一代中原人的夢想,也是河

2、南踐行科學發(fā)展觀、振興中原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選擇。目前,隨著促進中原崛起戰(zhàn)略的實施,各項措施的推進,河南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已經站到新的戰(zhàn)略起點上,正在進入全面提升產業(yè)層次、加快經濟社會轉型、促進統(tǒng)籌協(xié)調發(fā)展的新階段。一個積極拼搏、充滿希望的中原正在崛起。本刊特組織刊發(fā)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撰寫的四篇《中原崛起總體思路的系統(tǒng)化研究》專題文章,從不同角度對中原崛起的相關問題進行梳理和研究,以期為加快推進中原崛起步伐提供決策參考。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

3、:A文章編號:1003--0751(2010)03—0o76一10“中原’’的由來與嬗變在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中”和“原”都是作為單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豫州因居于九州音節(jié)詞出現(xiàn)的?!爸性弊鳛橐粋€雙音節(jié)詞出現(xiàn),最早見于之中而稱“中州”。其境東接兗、徐、揚,西以荊山與雍、梁接《詩經》,(tb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和《小雅·吉界,南以荊山和荊州分界,北至黃河與冀、兗分界,今河南全13》“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之句中的“中原”,意為原野之中。境、山東西部、湖北北部,

4、皆古豫州之地,面積約40萬平方公后來,“中原”逐漸演變?yōu)橐粋€固定的名詞,成為一個區(qū)域地里。東漢時期,豫州成為一級行政區(qū)域,所轄區(qū)域較《禹貢》理概念和歷史文化概念,其內在意義也因此而更為豐富。之豫州縮小了很多,約略相當于今河南淮河以北、黃河以南、伏牛山以東的廣大地區(qū),向東至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和山一、“中原”的區(qū)域地理意義東西南部,向西至晉南部分地區(qū)。由此可見,中原的地理涵作為一個區(qū)域地理概念,“中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蓋較廣,與周邊地區(qū),尤其是與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山東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

5、游的大部分地區(qū)。以洛陽為西南部、湖北北部淵源甚深,政治、經濟聯(lián)系一直比較緊密。中心的河洛地區(qū),位居天下之中,素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一般說來,中原大約由三塊平原組成。一是河洛地區(qū)。洛之間”的說法。西周時期,周公輔成王,以洛邑居天下之即以黃河與洛河交匯處和以伊洛平原為中心的豫西一帶,南中,營建東都洛邑,進一步強化了河洛地區(qū)乃天下之中的地為外方山、伏牛山,北臨黃河,西接秦嶺和關中平原,東達豫位。同時由于中華文明起源于中原,最早的國家出現(xiàn)于中東大平原。這里是中華文明的肇始之地,也是夏商周等九朝原,所以

6、有時“中原”的意義約略與古代的“中國”、“中華”相的京畿之所。二是黃淮平原。鄭州北郊的桃花峪,是黃河中近。但在通常意義上,廣義的“中原”主要指以古豫州為主的游和下游的分界處,這里是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淮沖積扇平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渡袝び碡暋贩种袊鵀榧街?、兗州、青州、原的頂點,由此向東,便是黃淮平原,這是中原的主干,為華課題組組長:張銳、林憲齋;課題組副組長:喻新安、谷建全。76“中原崛起”研究專題(四篇)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分,由黃河、淮河沖積而成,故可細分為黃中原是先進文明的象征。中原是中華文明的主

7、要發(fā)祥河平原和淮河平原兩塊,沃野千里,廣袤無垠,黃土深厚,水地,中華文化的核心區(qū)。在中華文化的發(fā)展進程中,中原文源充足,多為宜耕的良田。三是南陽盆地。位于河南的西化至少在北宋之前一直處于領風氣之先的地位,是中華文化南,為唐河、白河沖積而成,面積2.6萬平方公里,土地肥沃,的典型代表。所以,一提起中原,人們不僅會想到它處于天和黃淮平原一樣,為重要的糧倉?!霸ブ荨彼员环Q為“中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更會想到它的文明和文化。戰(zhàn)國時期出原”,除了其地理位置居于天下之中,還由于這里擁有這三塊現(xiàn)的“夷夏之辯”,

8、以及后來鴻儒大賢對中原文化的推崇,都平原沃土。強化了人們對中原文化的認同。唐朝大文豪韓愈在稱贊南廣義的中原地域范圍比較模糊,《辭源》說“指黃河中下岳衡山的時候,不忘突出中原文化的滋潤與影響:“衡山之神游地區(qū)或整個黃河流域”;《辭海》說“或指黃河中、下游地既靈,而郴之為州,又當中州清淑之氣,蜿蜒扶輿,磅礴而郁區(qū),或指整個黃河流域?!比欢?,以文化地理分之,和中原文化積?!?《送廖道士序》)中原作為先進文明的象征,已經深深對舉的周邊文化有:北面的燕趙文化,東面的齊魯文化,東南植根于人們的文化意識中。的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