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從變異學的角度重新審視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CLICVol.65No.4,2006比較文學教學與學科理論建設(shè)從變異學的角度重新審視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李艷曹順慶(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本文通過梳理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所走過的百年歷程,認識到影響研究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就是在探討文學交往過程中,因為缺乏異質(zhì)文明的溝通和對話導(dǎo)致了文本解讀的僵化和封閉。而變異學的引入,拓展了影響研究的思維空間,從跨民族交往中的異質(zhì)性出發(fā),不僅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諸多文學變異的事實,更為我們找到了一個跨文明對話的溝通平臺,能夠更好地推動不同民族文學的交融和互補,從而建立起
2、更加開放的文學動態(tài)生成機制。關(guān)鍵詞:變異學;影響研究;互動與對話Abstract:BytracingthehistoryofthelnfluenceStudy,thisarticleanalyzesthedefectofthistraditionalmethodwhichleadstotheconservativeandprovin2cialstudyinlackofculturaldialogueandcommunication.However,intheviewofVariationolog,theInfluen
3、ceStudyexpandsthethoughtspace,reflectsthevariantphenomenonofliteraturecommunication.Moreimportantly,buildsabridgeofliteraryblendingandcomplementingbetweendifferentethnics,whichcanhelptoformamoredynamicgenerationmechanismofliterature.Keywords:Variationology;Infl
4、uenceStudy;interactivityanddialogue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66101(2006)04000110影響研究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比較文學研究范式,和比較文學這一學·1·中國比較文學2006年第4期(總第65期)科體系一同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方面它擁有著和比較文學同樣的經(jīng)典地位,另一方面,它也和比較文學一樣在這一個多世紀中飽受爭議,備受挑戰(zhàn)。比較文學的危機聲不絕于耳,對影響研究的聲討聲也此起彼伏,這其中影響研究所走過的學術(shù)歷程的確值得我們?nèi)プ穯柡头此?為什么影
5、響研究會從當初獨領(lǐng)風騷的強勢地位淪落到現(xiàn)在的邊緣地位?為什么對影響研究所做的種種修正和改良收效甚微?在危機警鐘持續(xù)敲響的處境中影響研究還有繼續(xù)存在的必要嗎?面對這一系列嚴峻的現(xiàn)實,我們首先要對影響研究的發(fā)展歷程做一番清晰的梳理。一、法國學派的危機與接受美學的引入法國學派催生了現(xiàn)代比較文學學科體系,進而形成了以影響研究為核心的研究方法,其代表人物斐南·巴登斯貝格、保羅·梵·第根和馬里于斯·弗朗索瓦·基亞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倡導(dǎo):比較文學就是要運用科學實證主義的方法,以法國文學為中心研究歐洲文學之間相互影響的事實,并且立場
6、堅定地表明:“‘比較’這兩個字應(yīng)該擺脫全部①美學的涵義,而取得一個科學的涵義”。很顯然,法國學派影響研究的這幾個固執(zhí)的“堅持”一開始就注定給后來的比較文學界留下了多處可供責問的口實。首先,法國學派的歐洲立場很快就被后來居上的美國學派斥為民族沙文主義,文化單邊外貿(mào)很難讓倡導(dǎo)文學世界主義的比較文學界心服口服;其次,法國學派影響研究的實證主義立場著實讓更多堅持文學本位研究的學者們焦慮不安,因為一旦比較文學的研究變成生物解剖學,文學的存在意義也就煙消云散了。難怪就連法國學派內(nèi)部也很快意識到片面追求文學外部實證方法所帶來的極端
7、后②果,那就是“比較文學漸漸地成了一種遺傳學,一種藝術(shù)形態(tài)學”;此外,法國學派影響研究抱定的是“求同思維”的模式。正如基亞在其·2·CLICVol.65No.4,2006《比較文學》一書中就明確表示,“一個典型并不是一個題材,應(yīng)該通過各種人物,比較相似的人物去研究一種思想,一種感覺形式,一種生活③方式?!边@一觀點無疑導(dǎo)致了兩種封閉狀態(tài):其一是文本解讀的僵化模式。因為法國學派在諸多文本間追求的是一種固定不變的客觀價值,必然阻礙人們對文學取得與時俱進的認知和體驗。其二,文化視域的封閉模式。法國學派顯然抹殺了不同文化語境下
8、文學的差異性,忽視了文學交流中差異性的碰撞帶給文學的異樣面貌,這種不切實際地一味追求文化大同必然導(dǎo)致文學發(fā)展的停滯狀態(tài)。問題的存在往往意味著人們不斷地對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正如比較文學在四面楚歌的境遇中依然堅毅地前行,影響研究在質(zhì)疑的目光下也在尋找著變革和推進的空間。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漢斯·羅伯特·姚斯和沃爾夫?qū)ひ辽獱柼岢龅慕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