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醬的制作方法

大醬的制作方法

ID:40482179

大小:31.00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08-03

大醬的制作方法_第1頁
大醬的制作方法_第2頁
大醬的制作方法_第3頁
大醬的制作方法_第4頁
資源描述:

《大醬的制作方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東北大醬的制作方法大醬的發(fā)明,可以說對東北人是一種杰出的貢獻,是可以載入史冊的。據(jù)說是,下醬的傳統(tǒng)起源于東北的滿族。從前東北的滿族先民在森林和草原上東奔西走,南征北戰(zhàn),常常把谷物炒熟,或者磨成面子做成炒面,這樣再食用起來比較方便(比如大豆等等)。但有時在野外行走時被雨水淋濕了,就常常發(fā)酵,可是又舍不得丟掉,于是摻水用鹽一攪當菜來食用。這其實就是最早時期的大醬了。這只是傳說中的一種說法。但無論哪種說法都是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的發(fā)明,這一點決不會錯。上面說的滿族先人發(fā)明的,后來完善工藝,制作的醬就叫盤醬。

2、為什么叫盤醬呢?由于這種食物多在營盤中食用,所以,至今滿族還把下醬稱為“盤醬”。后來,由于文化的融合,不光是滿族人做盤醬,漢族人也有做盤醬的。只是由于個人喜好的口味不同罷了,已不是早期的觀念了。東北大醬制作方法:東北大醬的傳統(tǒng)制作做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將豆子炒熟碾碎發(fā)酵制作的醬為盤醬,一種是將豆子烀熟后儲存發(fā)酵制作的醬為大醬。盤醬的做法:將精選上好的黃豆,用鍋文火炒熟,出鍋晾涼后,磨成粉,然后用水活好備用。大醬的做法:將精選上好的黃豆,在大鍋內(nèi)烀熟,火停后燜上一宿,次日揭鍋,把豆子煨得軟軟的、爛爛的,

3、備用。其余的做法如下基本一致。做醬坯子要做一尺來長半尺來寬成長方體的醬塊,不能做得太大或太小,太大則容易傷熱;太小則容易失水而發(fā)不透;發(fā)不透則沒有油兒,將來作出的醬,品質(zhì)不好,也不好吃。做好后,先放在室內(nèi)陰涼通風處晾至醬坯外面干燥(約三、五日),然后在醬坯外裹以一層牛皮紙或報紙包好(防止蠅蟲腐蝕、灰塵沾污等)。然后用繩子捆扎好?;驋煸诜苛荷?,或在炕稍鍋臺的犄角找個熱乎地方放在哪里,等待發(fā)酵。每塊之間距約一寸,人口多的人家,醬塊多時可以分層摞起,但以細木條隔開,約一周時間將醬塊調(diào)換位置繼續(xù)貯放如前。發(fā)到

4、一定的程度,里面都長白毛了才好。等到農(nóng)歷四月二十八。這時把發(fā)酵好了的醬塊子洗刷干凈。掰開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要在太陽下暴曬,這為了消毒殺菌。這時醬塊發(fā)酵好了,里面會有油泛出。這時就是準備要下醬了。下醬時,醬塊和鹽的比例,一般都是黃豆5斤,鹽2斤(東北是1斤豆加3兩鹽),這樣咸度正好。把咸鹽用開水化成鹽水,這時可以放一個包著大料和花椒粒的紗布包放在開水里,溶解出來香味兒。再把醬缸在院子里,或園子里固定好,刷洗干凈。在下午四五點鐘時候,先把“醬耙”洗干凈,放到缸底,倒進醬塊,然后再把融化好的咸鹽水倒進缸里。

5、下好醬后,用一塊白布蒙上醬缸,用繩子綁好了。白布上要訂上一個紅布條。據(jù)說是為了保護醬缸里的醬不生蟲,有避邪的作用。另外,在制作東北大醬的過程中還有不少的講究。比如,醬坯子閏年做單數(shù),平年做雙數(shù)。還有,沒過月的醬缸,是不許別人家的生人來看的,由其女人。大家似乎都懂,一般都很自覺。上面再蓋上一個“醬帽子”,一般都是鐵皮做的圓錐形的。下醬之后三天之內(nèi)不動醬缸。為的是讓醬塊里充分融進鹽水,將來更容易碎。三天之后開始打耙,就是打開“醬帽子”開始用手拿著醬耙在醬缸里按一定的方向攪動醬。這是為了,讓醬塊充分的溶解,

6、融碎。同時,也會把醬塊里的雜質(zhì),發(fā)酵時長的一些白毛,漂浮在上面,好用飯勺子把那些沫子撇出來扔掉。這活兒,要有耐心,一次都要打一百下左右的耙。由老太太或年輕的小媳婦大姑娘來做。過一周左右,醬開始發(fā)酵了。這時,再打醬缸,會飄出陣陣醬香。有的人家的醬會飄出很遠,惹得左右四鄰都稱贊。這時,醬的顏色也會發(fā)生變化,會呈現(xiàn)出誘人的黃紅色。一般,發(fā)酵后一周或十天,就可以食用了。但此時,只能生吃。切不可用來炸醬或者爆鍋兒。據(jù)說,那樣就會把醬缸里的醬顏色改變,會黑缸頭。其實我想這本沒道理,只是人們的一種習慣,一種約定俗成

7、的規(guī)矩。沒過月的醬,一定要從門進屋里,不可從窗戶進屋,為什么,至今我也不知道,只是從老輩兒人那里繼承來的規(guī)矩吧。沒什么道理。打醬缸,撇醬沫,這活兒每日一次一直做一個月,一個月后,就不必天天打醬缸了。三兩天一次,就可以了。還有,每次到醬缸里盛醬時(東北叫刀醬),人們也是習慣的打倆下醬耙。以后的日子里,每天好天氣時,一定要揭開醬帽子,讓陽光曬著醬缸,保持醬缸通風透氣。這樣醬缸就不會出現(xiàn)“捂了醬頭”——醬液發(fā)酵過勁兒而產(chǎn)生異味的問題。這里介紹一下“醬耙”,是用楊木或者椴木做的,一個直桿比醬缸略高一點,另一端

8、按上一個邊長十公分的正方形木板就成了。記住,一定要做成“卯榫”的,切不可用釘子釘?shù)?,因為鐵釘子在鹽里會生銹。哪為什么強調(diào)一定用楊木或者椴木做的呢,因為這兩種木料本身沒有異味兒。切不可用松木做,那會有松木的怪味兒,將來醬不好吃。醬缸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冬天不怕凍。在滴水成冰的東北的隆冬,醬缸也可以安然的放在室外,不必擔心會凍壞了。因為里面有極高濃度的鹽分。所以,東北有一句俗話說:“小孩的屁股大醬缸”。意思是,這兩樣東西最耐寒。東北大醬的制作過程看似簡單,實則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