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漢語史》數(shù)詞的發(fā)展教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漢語史》數(shù)詞的發(fā)展?jié)h語數(shù)詞屬于基本詞匯,所以幾千年來變化很少,但是,(1)甲骨文里沒有分數(shù)和約數(shù),戰(zhàn)國后出現(xiàn)了“數(shù)、余、所、許、左右”等約數(shù);還有不定數(shù),如“一二邦”、“二三子”、“三四日”“六七人”、“七八歲”、“九十其儀”、“或相什百,或相千萬”、??ee??“三二千人”、“人民之眾億兆”等,在甲骨文中尚未出現(xiàn);基數(shù)??和序數(shù)形式無區(qū)別,基數(shù)可作定語和賓語;例如:①作定語。A.癸酉貞:帝五玉,其三小牢。B.隻(獲)兔七。②作賓語。雀入一百五十。(指雀國進貢了一百五十片甲骨)????③作狀語。其用四卜。(四2第四次占卜。)???上古末期漢語的整數(shù)、
2、分數(shù)、倍數(shù)和約數(shù)均已基本形成,中古無太大變化。零數(shù)的產(chǎn)生在宋元以后。中古約數(shù)詞有“許、所”,“所”字唐代被淘汰,而“許”得到廣泛應(yīng)用。還有“余、可、約”等。如:①庾子嵩讀《莊子》,開卷一尺許便放去。(《世說?文學(xué)》)■②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三國志?吳書?周魴傳》)■(2)有些數(shù)詞和稱數(shù)法曾經(jīng)起過變化。這里舉“兩”、“參”、“什”、“佰”、“再”五字為例。(-)“兩”字的用法、意義的發(fā)展《說文》:“再也。一舉而二也,凡物有二?!薄巴躞蕖墩f文句讀》:“古之布帛,自兩頭卷之,一匹兩卷,故古謂之兩,漢謂之匹也?!眱伞笔浅呻p成對的意思,與“二”不同。1、在
3、先秦時代,主要用來指稱天然成雙的事物,或敵對雙方的人.例如:①髡彼兩髦,實維我儀。(《詩?墉風(fēng)?柏舟》)(髡:ddn頭發(fā)下垂貌。儀:配偶。那兩緇劉海下垂的少年,就是我的心上人。)②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論語?子罕》)【我抓住問題的正反兩面加以徹底盤問,(答案就有了。)】①五管在上,兩髀為脅。(《莊子?人間世》)??②兩渙渚崖之間,不辨牛馬。(《莊子?秋水》)????③兩造具備,師聽五辭。(尚書?呂刑)??(兩造:兩曹,指原、被告雙方。五辭:五刑的訟辭。原告和被告都到齊了,法官就審查五刑的訟詞。)2、“兩”字用作狀語時,表示對兩人
4、或兩物同時進行某一行為。例如:①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莊子.外物)??②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xué)》)????漢代以后,一般“二”數(shù)都可以稱“兩”了。例如:①二人視事敷月,而兩縣皆治。(《漢書?薛宣傳》)??②大將軍王凰薦慶忌前在兩郡著功跡。(《漢書?辛慶忌傳》)【按:洪誠先生說:“戰(zhàn)國中期以前,'二'與'兩'的用法是有區(qū)別的,從晚周開始,就有互用的現(xiàn)象。”并舉例:①《墨子?小取》:“一馬,馬也,二馬,馬也。馬四足者,一馬而四足也,非兩馬面四足也?!雹凇盾髯?議兵慶“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于天下也?!墩拧?/p>
5、以一易兩,人曰:無喪而有得也。以兩易??一,人曰:無得而有喪也。”】又如:易者,以一易一,人曰:無得亦無喪也,以一易兩,人曰:無喪而有得也。以兩易一,人曰:無得而有喪也。(《荀子■正名》)(二)“參”、“什”、“佰”(伯、百)用法的發(fā)展在上古時代表示分母或倍數(shù)。1、表分母。例如:A.“分母+分子”。女口:①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莊子?達生》)B.“分母+之+分子”。如]:①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傅。隱公元年)A.分母+分+之+分子。如:①故關(guān)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史記?貨????殖列傳
6、》)D?分母+分+分子。女口:①卒歲,十牛以上而三分一死。(《睡虎地秦墓竹簡》第24頁)???E.分母+分+名詞+之+分子。如:①方今大王之兵,不能十令昊摯乙二。(《史記?淮南衡山列傳》)F.分母+分+名詞+分子。如:①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五分尊一為升。(《商鞅量》)????G.分母+名詞+之+分子。女口:①大都不過參國之一。(《左傳?隱公元年》)????H.分母+動詞(有*?。?分子。女口:①胡不赴秦俱死,且什有一二相全。(《漢書?張耳陳余傳》)????②吾欲zi+W;,何如?(《孟子?告子下》)I.分母為"十”時,可以只說出分子。女口:①栗腹以十萬之
7、眾,五折于外。(《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E.分子為“一”時,可以只說出分母。女口:①居官府公食者,男子參,女子駟(四)。(《睡虎地秦墓竹簡》)??2、表示倍數(shù)。兩倍單用“倍”,三倍以上則加數(shù)詞,五倍也①小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什百:十倍百倍(的效率)】①或相倍確,或相什白。(孟子?滕文公上)??(倍、襪:一倍、五倍。相什百:相差十倍百倍。)②今有人于此,什子。子能什譽之而一自譽乎?(《墨子?公??孟》)(什子:比你賢十倍。)復(fù)數(shù)的表示。漢語詞本身沒有單數(shù)復(fù)數(shù)的形態(tài)變化。復(fù)數(shù)一般用“諸、眾、群”等形容詞來表示?!爸T”表示人的多數(shù),“眾
8、、群”表示人、物之多數(shù)均可。屮骨文中未有。另有不定數(shù),中古產(chǎn)生的不定數(shù)有三種形式:A唐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