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解放區(qū)文學女性形象在敘述策略中的矛盾性》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解放區(qū)文學女性形象在敘述策略中的矛盾性內容摘要:解放區(qū)時期,作傢在塑造女性形象的敘述過程中表現出瞭比以往更大的獨立性,但是卻用一種善惡分明、褒貶不一的語態(tài)將其呈現出來。本節(jié)針對女性角色在敘事過程中出現的“榜樣”化和"反面”化現象,分析女性形象在敘述過程中產生的既有獨立性,同時又被邊緣化的矛盾現象關鍵詞:解放區(qū)女性形象獨立性邊緣化與“五四”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女性相比,解放區(qū)政府在抗戰(zhàn)時期就十分重視婦女解放與發(fā)展,對於婦女的發(fā)展有個獨立的組織並時時出臺新的有利政策,鼓勵和支持婦女發(fā)展。1942年
2、高崗同志指出,"婦女工作的方向就是組織起來,大傢動手,發(fā)展經濟,做到傢傢豐衣足食?!?946年習仲勛同志提出瞭和平時期婦女工作的方向'‘最主要的事情是建設,就是生産,在發(fā)展生產基礎上提高文化,註意衛(wèi)生?!盵1]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婦女在解放區(qū)各個領域有著長足的發(fā)展,社會地位大大提高。女性角色在敘事中與以往相比更具獨立性。但這些具有“獨立性”的敘事僅僅是針對具有"榜樣”式的女性,她們是在各領域中的佼佼者。然而大部分的女性角色在敘事中實際上是被“邊緣化”的,她們出現在作品的次要角色中,有的甚至被反面
3、化。本文將主要分析女性形象在敘述過程中產生的既有獨立性同時又將其邊緣化的矛盾現象1、敘事中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是相對的,是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學中的女性形象相對比的,解放區(qū)文學女性形象在敘事中更加貼近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她們中的“精英”對社會的貢獻不亞於優(yōu)秀的男性,成為時代婦女的榜樣。而二三十年代的作品中的女性,大多追求抒發(fā)個人情志,展現女性本我和真我,大多形象與社會的聯系緊密度不夠,仍然存在女性自己“房間”。雖然大革命時代的熱潮影響瞭許多女性形象的塑造,但女性角色多數是同男性一起完成時代賦予
4、他們的任務,在文本中與社會的聯系度遠遠沒有解放區(qū)時期來的緊密。解放區(qū)文學中的有許多女性形象是被獨立塑造的,就是說,作品完全就是以塑造某一女性為創(chuàng)作目的主要體現在:①以描寫女主人公為主的作品數量以及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戲份”大大增加??窃凇督夥湃請蟆犯笨系淖髌分幸耘詾橹魅斯慕?30篇,這些作品大部分是為瞭頌揚為民族解放作出傑出貢獻的女性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主要敘述瞭一群在民族解放戰(zhàn)線上披荊斬棘的女性們參戰(zhàn)參政的英勇事跡,如蘊輝《女縣長》、石秋《女參議員路芝》、柳青《一個女英雄》、潘湘《女隊長》、白
5、浪《劉秀貞》、李立《女英雄張吉蘭》、楊文霞《教子模范李蘭英》、曾克《女神槍手段鳳英》等;或是講述她們艱苦的翻身過程,展現出帶著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成為各個行業(yè)令人矚目的佼佼者,同樣為民族解放事業(yè)默默貢獻的女性們:溫馨《鳳仙花》、孔厥《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謝春芳《劉聚英》、張寧《白手興傢》、吉煥《焦桂英》等。甚至有的英雄女性被不同作傢從不同角度的創(chuàng)作,多次在作品中出現,如孟祥英:范瑾《女英雄孟祥英》、趙樹理《孟祥英翻身》、《太行山上的婦女孟祥英》;馬杏兒:育涵《新中國的女兒誕生瞭》、莫艾《勞動傢庭一一
6、難民馬丕恩翻身的故事》、式徽《訪問馬杏兒》;郭鳳英:《婦女農業(yè)勞動英雄郭鳳英》、柳青《一個女英雄》,折聚英:孔厥《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朱嬰《折聚英》,這些作品在數量上較之以往增加許多,主要是在這些作品中大部分女性是被作為第一創(chuàng)作對象而展開敘述的,而這些作品絕大部分出自於男性作傢,他們站在作傢群的主要性別組成和男性的角度,暫不談對女性身體和心理上的創(chuàng)作是否到位,像這樣能積極並努力地為瞭女性而創(chuàng)作並大量的在黨報上發(fā)表,就相當難能可貴瞭②文學敘述中女性獨立人格的強化。邊區(qū)過去的文學作品大多出自民間,
7、女性在作品中僅僅是傢庭的附屬品,就是說,她們隻有在男性出現在“傢庭”這個場景裡,才被敘述者提及。(黑大想)從前,她(牡丹)是多麼聽話的:整天都坐在炕上補衣服、捺鞋底……一對黑溜溜的眼鏡,在人傢的面前總是不敢抬起來的;隻有在炕上坐的心裡發(fā)酸瞭,他才向周圍掃瞭一下;像白天的老鼠一樣,偷偷地用舌頭把窗紙?zhí)齑┎t一個小窟窿;往往外面的過路人……現在他的心是那麼的野:一回來,連炕頭也沒坐熱又溜瞭出去。爸爸也不怕瞭一一如果他要說一句的話,那末,她至少也的頂上十句。爸爸真悶氣呵!母親三年前就升瞭天;丟下瞭三個光
8、吃飯不做事的小弟弟……傢務是她應當承擔起來呢。一一《婚事》周民英這段話可以看出,現實賦予女兒更多參與社會的權利,但在父親看來似乎是“大逆不道”,見不得人,他覺得女人就是應該呆在傢裡做傢務,別的事情都不該與她有關系。現實中的女性沒有接受文化教育,她們不識字也就意味著文學作品根本不存在於她們的世界裡,那麼這些文字可以說是處於由男性創(chuàng)作並予男性所接受這樣一個單向性的性別表述。那麼,女性在作品中正如在生活中一樣脫離社會而不被賦予人格。自從1938年夏秋之間,“奔赴延安的有志之士可以說是摩肩接踵,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