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幫助學生建構宇宙空間概念教學策略》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幫助學生建構宇宙空間概念教學策略對小學生來講,宇宙空間是一個宏觀抽象的概念,他們往往只專注于對現(xiàn)實情境的觀察,而很難在頭腦中建立宇宙空間及天體運行的立體形象,這是由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所決定的。幫助小學生有效地建構宇宙空間概念,真正理解《地球與宇宙》單元的知識,是小學科學教學中值得思索的問題。一、對小學生宇宙空間概念建構前概念的分析地球、宇宙飛船、星球等詞匯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已經(jīng)熟知;無邊的宇宙、閃亮的星星是兒童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但是兒童的宏觀空間想象能力有限,使得其理解星球空間位置關系也有一定的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1.對空間概念認識的模糊性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雖然通過各
2、種途徑已經(jīng)獲得了一些相關的知識,但很少有人能夠說出各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筆者曾就《地球上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解釋》這一知識做過調(diào)查,學生大都會說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造成了這個現(xiàn)象,而對自轉的方向、公轉的方向卻知之甚少。對于空間方位的變化規(guī)律,宇宙空間的層次建構,更是缺少系統(tǒng)認識。2.對空間概念缺少認識的實證性現(xiàn)在學生大都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地球的運動方式,但是對地球運動的證據(jù)和運動的方向缺少實證意識。他們不知道傅科擺是怎么證明地球運動的,更不知道地球四季的形成為什么會和地球公轉有關系。雖然知道有一定的關聯(lián),但是不知其所以然。1.對空間概念建構的不規(guī)范性學生對日月地的認識缺少整體的空間建構
3、。他們大多數(shù)只知道太陽最大,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但對整個宇宙空間的建構模式比較模糊,甚至有錯誤的概念(如太陽最大),整個知識框架具有很大的不規(guī)范性。二、對小學生宇宙空間概念建構特點的分析在方位知覺方面,由于方位本身具有相對性,兒童從具體的方位知覺上升到方位概念要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指導。兒童左右概念的發(fā)展和思維發(fā)展的一般趨勢相符合,都有一個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過程。這個過渡的困難在于,在感性水平上,空間方位比較固定;而在理性水平上,空間方位比較靈活多變,有較大的相對性。學生在三年級數(shù)學和科學課程中已有了簡單的關于平面方位(東西南北)的知識接觸,能夠大致利用太陽或指南針知道實際
4、方向,而當實際方向和地圖方位混合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還是需要借助一定的轉換,立體空間想象力還有待建構。鑒于以上幾點分析,“地球宇宙”知識模塊對小學生來說是神秘而有吸引力的,他們內(nèi)心有著強烈的認知渴望。同時整個宇宙空間概念的合理建構又需要教師去幫助健全完善。有效實施教學,讓學生在該知識模塊的學習中初步建構起合理科學的宇宙空間概念,需要教師的巧妙引領和指導。三、幫助小學生建構宇宙空間概念的教學策略策略一:多媒體再現(xiàn),化抽象為具體小學生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思維的展開還是以具體形象為基礎的。地球宇宙主題學習內(nèi)容都是不易見到的一些事物,許多運動無法通過常規(guī)操作
5、來展示與描述,在學習中學生會感到比較費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須大力加強直觀性。其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堂課開始時放映一些與新課的學習內(nèi)容相關的多媒體片段,或者難理解的內(nèi)容,可以讓學生在視聽結合、欣賞討論的過程中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初步印象,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使其順利進入教學情境。如《北極星的秘密》一課,可導入觀察星座的變化。現(xiàn)在的學生很少對星座有所觀察,更不用說星辰的運行特點To星辰到底如何在天空中發(fā)生位置變化?北極星為何不動?這些現(xiàn)象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來呈現(xiàn)。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星辰圖片和動畫,讓學生了解一些主要星辰的特
6、點,如啟明星、織女星、牛郎星等。用這些耳熟能詳?shù)男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星辰在空中的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規(guī)律地變化著。通過思考其中的原因,喚起學生的前概念(地球自轉引起星辰變化)。策略二:建立宇宙空間模型,化宏觀為可見空間概念的形成,只靠觀察是不夠的,從教學內(nèi)容來看,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宇宙的時空是宏觀的、抽象的,而我們生活的時空是微觀的、具體的。很多知識光靠灌輸只能讓學生了解情況而不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更無法讓他們感受到宇宙浩瀚無窮的魅力。筆者嘗試通過多種手段、途徑幫助學生建立宇宙空間模型,從而理解宇宙運行變化規(guī)律,建立空間概念。如教學《太陽
7、系》,筆者用一幅常見的太陽系示意圖投石問路:這是不是真正的太陽系的照片?然后組織學生在百米操場上,根據(jù)書本提供的有關太陽系各大行星的數(shù)據(jù),用身邊大小不同的球體,一起動手建立太陽系模型,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太陽系行星間的距離分布不均;行星有大有小,差別很大;太陽系還有矮行星、小天體等科學概念。最后得出書中那張圖只是太陽系的示意圖,而不是真正的照片,糾正并梳理了學生關于太陽系的很多錯誤的前概念。另有一些抽象復雜的概念,如果只采用看視頻或圖畫的方式,對學生來說還是一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