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孔子與蘇格拉底思想比較.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孔子與蘇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比較一、時代背景和理論基礎(chǔ)比較二、德育思想的比較地位、目標、內(nèi)容、方法三、德育思想的影響比較(一)時代背景社會“崩壞”時期(二)理論基礎(chǔ)孔子————注重人的自身蘇格拉底——注重人本身的知識孔子:孔子生活在我國春秋末期,正處于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的過渡時期。當時社會政治紛亂,王權(quán)傾頹,諸侯勢盛,各階級之間劇烈變動,表現(xiàn)在社會風氣上是禮崩樂壞、道德淪喪。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臘雅典奴隸主民主制由興盛繁榮走向腐敗衰落的時期。希臘精神世界和文化價值產(chǎn)生危機,沒有普遍的公共倫理標準,人性普遍墮落,社會中缺乏對美德的判斷和追求。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
2、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孔子繼承了西周時期重人事輕鬼神的現(xiàn)實主義思想,而持有強烈的現(xiàn)世情懷。在孔子看來,生的問題和人的問題還沒有弄清楚時,是沒有必要去談?wù)摗肮砩瘛焙汀八馈敝惖膯栴}的。早期希臘自然哲學家們致力于說明宇宙和大自然的統(tǒng)一基礎(chǔ),很少涉及到人自身的問題。蘇格拉底認為首先弄清人事問題是絕對重要和必要的?!巴耆活櫲耸?,而對上天的事物加以猜測,是不是認為自己在做本分的工作?”。智者學派又走向了極端。智者學派在理性上關(guān)注社會問題,它宣揚人是萬物的尺度,凸顯了人的主體地位,但卻走向了極端。認為人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這種相對主義否定了
3、客觀真理的存在。代表人物:普羅泰戈拉和高爾吉亞(一)德育地位的比較(二)德育目標的比較(三)德育內(nèi)容的比較(四)德育方法的比較(一)重視德育的地位孔子第一,孔子從德育與政治、修身與治國的關(guān)系出發(fā),肯定德育的重要性。第二,孔子從德育與專業(yè)知識學習的關(guān)系出發(fā),認為應(yīng)該把德育放在首位。1.孔子提倡執(zhí)政者修身治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逼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2.孔子認為道德教育重于知識教育子曰:“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論語·學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爸居诘?,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做到這些還有余力,就用來學習技藝。立志于道,據(jù)守于德,依傍于仁,優(yōu)游于六藝
4、。蘇格拉底“對你們說,道德不出于錢財,錢財以及其他一切公與私的利益卻出于德性”。他大聲疾呼:“雅典人,人中最高貴者,最雄偉、最強大、最以智慧著利于世的城邦公民,你們已專注于盡量聚斂財富,獵取榮譽,而不在意、不想得到智慧、真理和性靈的最高修養(yǎng),你們不覺得慚愧嗎?”(二)孔子道德教育目標三層次:圣人是孔子德育追求的最高目標和人格追求的終極理想。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仁乎!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論語·雍也》)“圣人,吾不得見之矣”(《論語·述而》)第一,君子應(yīng)是好學之人?!白尤胩珡R,每事問”(論語·八佾)第二,君子應(yīng)有好的品德?!熬討训隆保ā墩?/p>
5、語·里仁》)“君子喻于義”第三,君子應(yīng)“安人”和“安百姓”。第四,君子應(yīng)語言謹慎,行為敏捷?!熬佑G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第五,君子應(yīng)該“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第六,君子應(yīng)該心胸寬廣?!熬犹故幨?,小人長戚戚?!保ā墩撜Z·述而》)第七,君子應(yīng)文雅而樸實?!百|(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保ā墩撜Z·雍也》)一個人的質(zhì)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zhì)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結(jié)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孔子把士分為三個等級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如君命?!薄?/p>
6、宗族稱孝焉,鄉(xiāng)黨稱弟焉?!薄把员匦?,行必果,硁硁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蓖庠诘纳粕眢w的善精神的善蘇格拉底的道德教育目標蘇格拉底把人追求的善分為三個層次:外在的善、身體的善、精神的善。他認為:外在的善無助于美德的形成。身體的善即健康的身體是有助于靈魂的改善和智慧、道德的發(fā)展。精神的善有助于智慧的發(fā)展和道德形成,是促進人自身和諧的關(guān)鍵。道德教育目標的比較相同點——崇高的道德理想不同點——仁”的道德實踐與“善”理論認識孔子所提倡的德育內(nèi)容,可以用“仁”字來概括。仁德是孔子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備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三)內(nèi)容的比較1、孔子的德育思想內(nèi)容“仁”:孝悌----仁的基礎(chǔ)忠-----處理君臣
7、關(guān)系的準則愛人----仁的核心復禮----仁的形式(1)孝悌:處理家庭內(nèi)部關(guān)系的行為準則,是實現(xiàn)“仁”的基礎(chǔ)。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孔子要求“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2)忠:是處理君臣關(guān)系的道德準則。根據(jù)《論語》記載,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保仠Y)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3)愛人:是“仁”的核心。在《論語》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笨鬃右鬄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