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倫理審美諧和論

中國傳統(tǒng)倫理審美諧和論

ID:10383560

大?。?0.50 KB

頁數(shù):15頁

時間:2018-07-06

中國傳統(tǒng)倫理審美諧和論  _第1頁
中國傳統(tǒng)倫理審美諧和論  _第2頁
中國傳統(tǒng)倫理審美諧和論  _第3頁
中國傳統(tǒng)倫理審美諧和論  _第4頁
中國傳統(tǒng)倫理審美諧和論  _第5頁
資源描述:

《中國傳統(tǒng)倫理審美諧和論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中國傳統(tǒng)倫理審美諧和論中國人的宇宙觀是一種沖虛中和的系統(tǒng),十分注重調整天人關系、人際關系和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以建立起圓融的、安定的、和諧的生活秩序。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觀和審美觀就是在這樣一種宇宙觀的指導下建立起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的。盡管倫理與審美是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它們之間也存在著矛盾、沖突,但又是和諧的、統(tǒng)一的。由于中國哲學基本上是倫理學,美學作為哲學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受倫理學的影響,因此倫理與審美的統(tǒng)一是以倫理為核心的。下面我們從“天人關系”、“善美關系”、“理情關系”三個方面論述它們的統(tǒng)一。一、天人關系論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

2、。中國的倫理學與中國的美學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只是中國的倫理精神側重于將天人關系義理化,而中國的美學精神則側重干將天人關系情感化。它們雖各有側重,但內在意蘊又是相通的。這內在意蘊就是將宇宙人生看成流轉不息的生命。正是在生命的基礎上,作為兼自然與上帝二義之“天”與作為萬物靈長的“人”,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和諧關系。倫理與審美共處于這交感和諧關系中:各以自己的曲調,協(xié)奏出中華民族獨具風貌的精神樂章?!疤烊撕弦弧钡恼軐W精神本是一種帶有濃厚泛神色彩的原始宗教思想,原始人類本都有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世界上不少民族拋棄了這一宇宙觀

3、,象西方民族就由天人合一,走向天人相分,在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之中去認識自我,改造自然,導致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中華民族雖然走出了原始社會,進入文明時代,但由于經濟的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仍然相當多地保留氏族社會的“天人合一”精神,經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及其思想家的改造,逐步建構起龐大的、嚴整的理論系統(tǒng),而成為整個封建意識形態(tài)系統(tǒng)的理論根基。張岱年先生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說的“天”有三種涵義:一指最高主宰,二指廣大自然,三指最高原理。與此相關,中國的“天人合一”就包含有多種意義:宇宙觀上的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宗教觀上的神與人的統(tǒng)一;倫理觀上的天道與人道的

4、統(tǒng)一和藝術觀上的景與情的統(tǒng)一。就倫理來說,中國的“天人合一”主要是將人倫關系天道化,或者說使天道人倫化,從而建立起具有準宗教意味的政治道德系統(tǒng)。儒家在這方面做的貢獻最大。孟于講“天人相通”,董仲舒講“天人相類”,都是指有意志的主宰之天與人類的關系。宋儒承孟子之說,但有很大發(fā)展。張載認為天之本性即人之本性,二程更認為“天人本元二”,最后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論,但宋儒說的“天”,乃指大自然,將其義理化了。朱烹說:“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此理之流行,

5、無所適而不在/②這樣,天道與人道就合為一體了。人世倫常變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天規(guī)”,具有不可違抗的絕對權威性。不過,這就有一個問題,強制畢竟只是一種外力,其作用是有限的。只有使人內心信服,變外在強制為在欲求,變他律為自律,方能產生強大的持久的作用。儒家在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孟子提出的“心性”理論從另一個角度建起了“天”與“人”的橋梁。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①這樣,“知天”就不是神秘的了,“知天”也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了,你只要”盡”自己的本“心”就可以了。所謂“盡心”,就是通過內心修養(yǎng),保持

6、四種善心~一“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心”又是“仁”、“義”、“禮”、“智”等“四性”之端,故盡心即可知性,而知性就可知天了。孟子還提出“誠”這個概念。“誠”也是實現(xiàn)“天人合一”的中介。孟于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恩誠者,人之道也,”②孟子的“誠”是真實不欺之意,“天”也是真實不欺的,這樣,思求真實不欺的人道就與天道相通了。中國的倫理學,先是將人自己的本質——道德,從人自身外化出去,創(chuàng)造出一個異已的對象~一天,這天就成為義理之天,成為倫理本體,成為一種信仰,成為人們追求的對象,接著又通過“存心”“養(yǎng)性

7、”“思誠”等,將義理之天收回到人。經過這樣一個循環(huán),人就可以成為道德高尚的圣人。“天人合一”在美學上最重要的體現(xiàn)是“情景合一”,情景合一溯其源,可達先秦的“比德”說。最早在理論上對“比德”說作闡述的,就現(xiàn)存的美學資料來看,是春秋時期的管子,《管子·水地》篇中云:“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想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而止,正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入皆赴高,己獨赴下,卑也者,道之室,工者之器也?!边@里,水的屬性——“淖弱以清”、“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等與人的道德品質——“仁”、“義”等已經建立起一種形式上的對應關系

8、了。在《管子·小問》中還出現(xiàn)了“比德”這個概念?;腹糯喝掠^于野,桓公日:“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廠照朋對日,夫粟內甲以處,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日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管仲日:“苗始其少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