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明代四川州縣田賦征收考察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明代四川州縣田賦征收考察本文立足于四川州縣研究,運用省內外地方志史料,采取橫向與縱向比較方法,探討明代農業(yè)的發(fā)展和田賦征收,從而揭示明代前、中、后三個時期中,四川的平均每畝征糧額僅次于蘇、松二府而位居全國前列。四川的田賦征收以中央政策為指導原則,且兼具自己特色:平均每畝征糧額高;由于州縣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平原與丘陵、漢區(qū)與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不同的田賦征收政策;民田多,官田數較少,因此明中期受土地兼并風潮影響較小,田土和征糧數下降幅度低于全國平均下降幅度;明中期全國出現一系列簡化賦役征收的改革措施,四川也出現“一把連”等征收之法
2、。諸項新變革皆是萬歷年間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的先聲,也是其推行的基礎;四川征收的財賦,起運多為邊倉,有力地鞏固了西南邊疆的穩(wěn)定,促進了與藏區(qū)的茶馬貿易,對發(fā)展民族地區(qū)經濟具有積極意義。關鍵詞:明代四川州縣田賦考察中國封建王朝以農立國,其經濟命脈是田賦,故歷朝的賦役征收是學界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多有著述行世。今所見有關著述,多從宏觀表述朝廷的賦役政策,也有微觀者偶及府州縣,但例舉之地也較少涉及四川。四川地方史研究中涉及賦役者均為通史性表述,迄今尚無關于明代四川賦役征收方面的專論。本文試辟蹊徑,從明代四川田賦征收,揭示有明一代的
3、中央與地方的有關政策和比較出四川農業(yè)在全國的重要地位。一、明代四川地方政權與征收田賦明代府州縣地方政權,知府、知州、知縣總管一府、一州、一縣之政,包括田賦征收。此外,各級政府部門中還有專門負責田賦事務的機構及人員:省下有督糧道,督察財賦征收與轉運,府中由同知、州中由判官、縣中由縣丞和主簿主管田糧、治農及督糧諸事,具體操作諸項事務者,由縣衙中的戶房負責??h以下實行里甲制,以110戶編為1里,推丁糧多者10戶為里長,其余100戶編為十甲,每甲推一甲首。一里中各戶,由甲首催征錢糧,再由里長匯總,解運官府。從中央到地方,通過這種層層管
4、轄的方式來確保田賦的征收。明初,朱元璋為削弱地方官的經濟大權,還曾在一些地區(qū)設糧長制,糧長“專督其鄉(xiāng)賦稅”[1]。有明一代,四川未曾設過糧長,所謂“蜀中舊不設糧長”[2],田賦征收由地方政府、里甲完成。有的縣由鄉(xiāng)社中的約正、約副行使里甲職能,如營山縣:“國初洪武置邑必有鄉(xiāng),鄉(xiāng)必有社,……此法一立,則凡賦稅、徭役與夫軍國之務,種種皆備。鄉(xiāng)社耗乏,冊籍無存。至嘉靖己未,奉分守川北道王公喬齡舉行保甲編鄉(xiāng),義鄉(xiāng)直勇以次統(tǒng)攝。嘉靖丙寅,又奉提學道胡公直舉行鄉(xiāng)約,定約正、約副等名,公之法皆所以推廣。”[3]此外,四川還設有許多倉,這些倉對
5、田賦征收后的貯存、起運、存留有很大作用,由大使、副大使管理倉中田糧事務。如:“洪武九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建昌倉,會川倉,冕山橋倉、鎮(zhèn)西倉、禮州倉、德昌倉、建鹽二打沖河倉、松潘倉、立來化倉、鎮(zhèn)平倉、三舍倉、小河倉、廣備倉、長寧倉、壩底堡倉、大印堡倉、安遠倉、疊溪倉、瀘州倉、永豐倉;成都府:廣豐倉(大使一,副大使一)、廣寧倉(大使一,副大使一);廣安州:豐濟倉(大使);雅州:廣盈倉(大使、副大使);……。”[4]另外,“州縣則設預備倉……以振兇荒”,[5]如眉州[6]、邛州[7]等地。軍民府、宣慰使司中亦有倉
6、,如烏撒軍民府有烏撒倉。[8]個別的縣,如江油縣,還設有“驗糧廳”。[9]明朝的賦役征收,主要以田土和人丁為依據,洪武元年曾推行“均工夫”政策,洪武三年曾推行“戶帖制度”,洪武五年明軍平定四川,洪武十四年在戶帖制度基礎上推行《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政策?!顿x役黃冊》使十甲編定次序,輪流應役;田賦征收的依據是《魚鱗圖冊》,征收的對象是土地。明初的土地,按所有權性質,可分作國有的官田、屯田和私有民田兩大類?!懊魍撂镏?,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時入官田地。厥后有還官田,沒官田,斷入官田。學田,皇莊,牧馬草場,城土
7、需苜宿地,牲地,園陵墳地,公占隙地,諸王、公主、勛戚、大臣、內監(jiān)、寺觀賜乞莊田,百官職田,邊臣養(yǎng)廉田,軍、民、商屯田,通謂之官田。其余為民田?!盵①]①其籍沒田(抄沒田)和還官田,明朝建立過程中籍沒張士誠、陳友諒等敵對集團中權貴之家的土地和抄沒明初獲罪官民之家的土地,為籍沒田或稱抄沒田;明初大量功臣獲罪,原封賞之田土還官稱為還官田。民田則是屬于地主和自耕農的私有土地,有祖?zhèn)鞯?、有購買的,也有自耕農墾荒所得,“州郡人民,困兵亂逃避他方,田產已歸于有力之家,其耕墾成熟者,聽為己業(yè)”。[②]②不同類別的土地,田賦征額不同?!洞竺鲿?/p>
8、》卷十七《戶部四·田土》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各州縣田土,必須開豁各戶若干及條段四至,系官田者照依官田則例起科,系民田者照依民田則例征斂”。明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賦:“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一斗二升”。[③]③另《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