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微創(chuàng)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40例臨床療效觀察》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微創(chuàng)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40例臨床療效觀察【關鍵詞】高血壓性腦出血;微創(chuàng)治療;臨床觀察隨著高血壓發(fā)病率的持續(xù)升高,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發(fā)病率也隨之提高,其致殘率、病死率均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且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科應用微創(chuàng)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40例并與常規(guī)治療36例進行對比觀察,旨在探討微創(chuàng)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及手術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選擇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7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微創(chuàng)
2、治療)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39~73歲,平均(58.9±8.5)歲,出血量30~l13ml,平均65.8ml,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27例,腦葉9例,丘腦4例;對照組(保守治療)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40~72歲,平均(59.5±7.8)歲出血量29.2~110.5ml,平均64.3ml,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25例,腦葉8例,丘腦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關于高血壓腦出血診斷的修訂標準;經頭顱CT證實為腦出血患者;根據(jù)CT片按照多田公式計算腦實質出血量。排除標準:①5蛛網(wǎng)膜下腔出
3、血;②腦瘤出血;③腦干、小腦出血;④血液病或應用抗凝劑所致出血.兩組患者年齡、出血量、出血部位及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1.2治療方法1.2.1對照組常規(guī)按照腦出血內科保守治療方法,包括脫水降顱壓、降血壓、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防治并發(fā)癥,維持生命體征、營養(yǎng)神經及康復治療等.1.2.2觀察組除采用常規(guī)的內科治療方法外,均行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穿刺清除術。根據(jù)頭顱CT片確定穿刺點,并確定穿刺深度。擺好體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采用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電鉆鉆透顱骨、硬腦膜后,拔除
4、針芯,插入圓鈍頭塑料針芯,使針體緩慢進入血腫腔內,拔除針芯,擰緊蓋帽,用5ml注射器經連接管輕柔抽吸,抽吸有阻力時改用針型粉碎器,用沖洗液(生理鹽水500ml+肝素12500U)反復沖洗,直至流出液的顏色變淡,注入尿激酶或血腫液化劑,接無菌引流袋,閉管4h后開放引流,12h注藥1次,閉管、開放引流周期性進行,一般引流時間3~7d。復查CT以觀察穿刺針位置及引流效果。腦室出血或出血破人腦室者按常規(guī)行腦室引流術,術后處理同血腫穿刺。部分患者行雙側腦室引流或血腫穿刺引流+腦室引流術。1.3統(tǒng)計學方法5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分
5、別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2.1病死率觀察組死亡3例,病死率7.5%(3/40),2例為出血量80ml以上者,死亡原因為出血量大,顱內占位效應明顯、腦疝形成,1例死于并發(fā)癥。對照組死亡5例,病死率13.89%(5/36),病死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致殘率觀察組高度致殘(喪失獨立坐的能力、大便和/或小便失禁)4例(10.0%),輕度致殘(日常生活需人照顧)7例(17.5%)。對照組高度致殘6例(15.0%),輕度致殘11例(2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
6、學意義(P<0.05)。2.3生活自理能力觀察組生活能自理21例(52.5%),對照組14例(38.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4住院時間觀察組為7~49d,平均26.5d,對照組為6~58d,平均35.6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5手術安全性觀察組再出血5例(12.5%),其中穿刺徑路出血2例,多為少量滲血,無需處理,原部位出血3例,經引流好轉;微創(chuàng)引起的顱內感染1例,經腦室內注入頭孢曲松針劑得以控制。對照組再出血3例(8.3%)較觀察組低,無顱內感染發(fā)生。3討論
7、5高血壓是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高血壓伴發(fā)的腦內小動脈病變,血壓驟升引起動脈破裂即引起高血壓性腦出血[1].對其治療一直采用傳統(tǒng)內科保守治療及外科開顱手術治療,治療效果欠佳,病死率及致殘率較高,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穿刺技術的進步,微創(chuàng)治療逐步得得廣大義務工作者的認同,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腦出血導致死亡大多與高顱壓腦疝形成有關,微創(chuàng)治療能及時清除血腫,大大減少形成腦疝的機會,內科治療相對起效緩慢,效果不好。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行微創(chuàng)穿刺手術治療,不僅可以降低病死率,而且可以盡早盡快地恢復神經功能[2]。由于早期阻
8、斷了腦出血引起的占位效應及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如腦細胞水腫、自由基損傷、凝血酶刺激及腦血管痙攣等進一步加重腦損傷的環(huán)節(jié),并進一步減低了并發(fā)癥如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因此早期清除顱內的占位效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腦出血患者的預后[3]。外科開顱手術治療較微創(chuàng)手術在理論上清除血腫速度快,應該有更好的療效,但是從目前的統(tǒng)計結果看,外科手術在患者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