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酒中禪韻、禪里酒》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酒中禪韻、禪里酒香:禪與酒的對話與融通內容提要禪文化與酒文化有著迥乎不同的性質,而經(jīng)由叢林中人的禪學闡釋和修行實踐,二者產生了多層面的復雜聯(lián)系。佛典禁僧飲酒;僧人犯戒飲酒;禪師借酒說禪。酒意象被賦予禪學觀念,從而,禪與酒從怒目而視到握手言歡,醞釀出酒中禪韻、禪里酒香,實現(xiàn)了兩種異質文化的交流與互滲。行禪與飲酒是兩種迥乎不同的文化行為,前者將人引向寧靜與自由,后者將人帶入躁動與迷惑,兩者似乎沒有共同的邊界。然而,隨著佛教的中國化和世俗化,尤其是禪宗在唐宋時期的發(fā)展變化,經(jīng)過叢林的禪學闡釋和修行實踐,禪與酒之間出現(xiàn)了微妙的多維關聯(lián):僧人犯戒飲酒,禪師借酒說禪,酒意象被賦予禪學觀念。從而,眈眈
2、相向的禪與酒,從怒目而視到握手言歡,醞釀出酒中禪韻、禪里酒香,實現(xiàn)了兩種異質文化的交流與會通。一、佛典禁僧飲酒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勸說人們摒除一切欲念,實現(xiàn)心靈的自由。而飲酒既是欲念的表征,更為欲念的觸媒,與此同時,對飲者具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因此,自印度佛教至中國佛教,禁止僧人飲酒,是一以貫之的基本戒條。首先,對僧人飲酒的勸誡,屢屢出現(xiàn)于印度佛典中。《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一一云:“當知飲酒有六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鬪諍,四者惡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薄斗鹫f長阿含經(jīng)》卷二云:爾時,世尊漸為說法,示教利喜。諸清信士聞佛說法,即白佛言:“我欲歸依佛、法、聖眾,唯願世尊哀愍,聽許
3、為優(yōu)婆塞。自今已後,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奉戒不忘。”(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大正藏》卷一,0012b)“菩薩處胎時,令母心清淨。不聞染污名,遠離五欲過。斷除貪愛根,不受眾苦惱。身心恒安穩(wěn),常得於快樂?!睜枙r,世尊說此偈已,告苾芻眾言:“汝今諦聽,彼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降閻浮處母胎時,母自受持,近事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婬欲,四不妄話,五不飲酒。於其右脇誕生,菩薩母後命終生天界中。(法天譯《佛說七佛經(jīng)》,《大正藏》卷一,0153a)如果說前例所列之“五戒”,出自僧徒信眾之口,未足信持,那么此例之言“五戒”,直接由世尊發(fā)布,則具有無可辯駁的權威性。從而也為后世信佛持戒提
4、供了不可撼動的依據(jù)支撐。其次,與印度佛典一脈相承,中國佛教對僧人飲酒,依然堅持禁絕之態(tài)度。如道宣撰《淨心誡觀法》云:眾多世務無量,殺害、飲酒、噉肉、鬪諍、勝負、怨讎、熱惱、悲喜、安危、吉兇、禍福,能於此中悉捨離者,名真修道出世人也。(《大正藏》卷四五,0822a)解讀:道宣將世人的各種欲念,開列一個具體的清單,并把飲酒置于第二位,可見在令人觸目驚心的諸多“貪嗔癡”中,飲酒的危害性,僅次于殺人害命!因此《百丈清規(guī)》明確規(guī)定:不殺生、不偷盜、不婬欲、不妄語、不飲酒,上來五支淨戒一一不得犯。(德煇奉重編《勅修百丈清規(guī)》卷第五,《大正藏》卷四八。1137c)若僧人自相干犯,當以清規(guī)律之。若鬪諍犯分
5、,若污行縱逸,若侵漁常住,若私竊錢物,宜從家訓,毋揚外醜,蓋悉稱釋氏,準俗同親。恪守祖規(guī),隨事懲戒,重則集眾箠擯,輕則罰錢、罰香、罰油,而榜示之……古規(guī)繩頌云:“盜財并鬪諍,酒色污僧倫。速遣離清眾,容留即敗群?!庇衷疲骸胺钢胤僖裸\,應當集眾人。山藤聊示恥,驅擯出偏門?!保ㄍ希?121e)而北宋契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釋說:五戒始一曰不殺,次二曰不盜,次三曰不邪淫,次四曰不妄言,次五曰不飲酒。夫不殺仁也,不盜義也,不邪淫禮也,不飲酒智也,不妄言信也。(《鐔津文集》卷第三,《大正藏》卷五二,0661b)契嵩不僅肯定印傳佛教之“五戒”,而且將之與中國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德相比附,從而在佛教與儒
6、學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無疑,中國佛教對僧人飲酒所持禁絕之態(tài)度,不僅與印度佛教一脈相承,而且予以中國文化之詮解,推動了這一異質文化的本土化進程。因此,中國禪籍中屢屢以褒揚的語氣,記載持律精嚴的修習者:釋好直。俗姓丁氏。會稽諸暨人也。幼不喜俗事。酒肉葷茹天然不食(贊寧等撰《宋高僧傳》卷第三十,《大正藏》卷五〇,0894c)吉州仁山隆慶院慶閑禪師福州卓氏子。母夢胡僧授以明珠吞之而娠。及生白光照室。幼不近酒胾。年十一棄俗。十七得度。二十遍參。(《續(xù)傳燈錄》卷一五,《大正藏》卷五一0568c)興元唐固人族梁氏師襁褓中見佛像輒笑甫八齡不喜酒胾(宋正受編《嘉泰普燈錄》卷七《隆興府泐潭湛堂文準禪師》,X
7、79,0330c)禪師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絕酒胾。(宋惠洪撰《禪林僧寶傳》卷四《漳州羅漢琛禪師》,X79,0500a)禪師名慶閑。福州古田卓氏子也。母夢胡僧授以明珠。吞之而娠。及生白光照室。幼不近酒胾。(宋惠洪撰《禪林僧寶傳》卷二五《隆慶閑禪師》,X79,0541a)可見,在禁止僧人飲酒方面,中印佛典達成了共識;中國叢林向來對不如葷腥、不近酒色而修習精進者,持褒獎之態(tài)度。二、僧人犯戒飲酒在中國佛禪典籍中,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