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說《春秋經(jīng)》“公孫敖不至而復”[權威資料]》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說《春秋經(jīng)》“公孫敖不至而復”(1)本文檔格式為WORD,感謝你的閱讀。最新最全的學術論文期刊文獻年終總結年終報告工作總結個人總結述職報告實習報告單位總結演講稿說《春秋經(jīng)》“公孫敖不至而復”(1) [摘要]主張對《春秋》經(jīng)傳的諸多“復”字作具體分析,不贊成時它們作籠統(tǒng)而不切實際的結論。由此入手,本文對唐代陸淳與當代大學者楊伯峻先生相關的說法提出了批評?! 關鍵詞]《春秋》經(jīng)傳;“復”與“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春秋經(jīng)》文公八年:“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丙戌,奔莒?!睏畈壬洞呵镒髠髯ⅰ芬脐懘尽洞呵锛瘋髯肜吩疲骸斑€者,事畢;復者,未畢
2、?!薄 〗癜矗簵钕壬@里的引文,見《春秋集傳纂例》卷八“還復”條,原文如下:“《公羊》云:‘還,善辭也,比‘復’為善也。《谷梁》云:‘還者,事未畢。復者,事畢?!恼挂?,當為‘還者,事畢;復者,事未畢’?!币来死?,上引文公八年《春秋經(jīng)》的意思就是:公孫敖前往京師,沒有到達,因而事情沒有辦完。丙戌那一天,他向莒國跑去了?! ⊥辍蹲髠鳌穼ι弦洞呵锝?jīng)》解說如下:“穆伯如周吊喪,不至,以幣奔莒,從己氏焉?!蹦虏垂珜O敖?!叭缰艿鯁省笔撬叭缇煛币k的事。什么事呢?如《春秋》經(jīng)傳所說,那是因為前些時候周襄王駕崩,所以魯文公派公孫敖做使者,到東周京城去吊
3、喪。誰料公孫敖無意完成使命,還沒有到京城,竟然攜帶本來用于吊喪的禮物,跑到莒國他早就看上的一個女人(己氏)家里去了??础洞呵铩方?jīng)傳有關此事的記載,用上引古今大學者的解說,似乎已經(jīng)文從字順。然而事情是不是說清楚了?究竟有無可疑? 首先的問題是:公孫敖出使未果,為何說是“不至而復”?為何不說是“其事未備”或“未了”?為何不說是“無成”、“未遂”、“不果”或“不終”?在漢語訓詁史上,“復”何時有了“事未畢”的意思?果真有“事畢曰還”、“事未畢日復”的通例嗎? 《說文》:“還,復也?!薄稜栄拧め屟浴罚骸斑€,復,返也?!笨梢姟皬汀迸c“還”有相近或相同的意思
4、。然而遍考群籍,無論“復”與“還”,都不能直接表示事畢或事未畢的意思。說來還真有點奇怪了,本來“還”與“復”義近甚至訓同,在《春秋》學家看來,在陸淳的書里,“還”表示事畢,“復”則表示事未畢,豈不是完全相反了嗎? 陸伯沖證明“還”為“事畢”的理由是莊公八年《春秋經(jīng)》有“師還”,文公十三年《春秋經(jīng)》有“公還自晉”,《春秋經(jīng)》宣十八年有“歸父還自晉”,襄十九年有“士匄……聞齊侯卒,乃還”。陸氏認為此“皆不當更往又并合禮,故曰‘還,事畢’也”。原來其所謂“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不當更往”,二是“合禮”。今按:莊八年“師還”,杜注說是“全軍而還”。就
5、魯師而言,陸淳所謂“事畢”,意思大概是說:那一次出師的事畢竟是完了,畢竟可以稱為“事畢”了??墒恰皫熂褒R師圍郕,成5降于齊師”,結局是齊獨納郕,魯師一無所獲(勞師而未達目的),憑什么算是“事畢”呢?終有費解之處?! £懯详P于“復者事未畢”的論證,用歸納法。在列舉昭公二十三年《春秋經(jīng)》的“公如晉,至河,公有疾,乃復”、文八年《春秋經(jīng)》“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宣八年“仲遂至黃乃復”三事之時,加上“之類……皆”的判斷,顯然是歸納推理。我們一一考察過陸伯沖舉證的《春秋》之“復”,沒有哪一件事不有違初衷,沒有哪一件事是按其原來的意圖做完了的。所以,如同關于
6、“事畢日還”的論證一樣,就其舉證范圍而言,陸淳所謂“復者事未畢”的歸納判斷似乎也是對的。 然而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如同莊八年《春秋》“師還”可否算是“事畢”仍有可疑,陸氏用以證明所謂“事未畢日復”的那些事,其實也都是完畢了的。所以,《谷梁》所謂“還者事未畢,復者事畢”一說也未嘗不可以成立。譬如昭十二年《春秋經(jīng)》“公如晉,至河乃復”,杜元凱注:“晉以莒故辭公?!睍x人不讓你“如晉”了,你魯昭公還能怎么樣?那事情不就完了嗎?下次再去,那其實是下次的事。晉人何時要你去,你敢不去?那所謂再去或“更往”其實是無所謂“當”或不當?shù)摹! ∥覀冏⒁獾疥懖疀_論“還者事畢
7、,復者事未畢”,其舉證范圍實限于《春秋經(jīng)》。就經(jīng)文而言,他的論證雖有可疑,但畢竟在某些地方可以講通,在某些句中可以理解?,F(xiàn)在的問題是:如果把范圍放大到《左傳》,是否可以說“還者事畢,復者事未畢”呢?既然陸氏已經(jīng)涉及《公羊》、《谷梁》,為何避開《左傳》呢?《春秋集傳纂例》中間所謂“傳”,難道不包括《左傳》嗎?其實陸伯沖所謂“傳”,正是指最早傳《春秋》的所謂三《傳》,其中實有《左傳》,這是只要讀過《春秋集傳纂例》卷一正文凡八條就可以判定的。陸氏另撰有《春秋集傳微旨》、《春秋集傳辨疑》,此兩書所謂《傳》亦指《公羊》、《谷梁》、《左傳》三書。但不知為什么他在
8、論證“還復”之通例的時候,竟然置敘事遠比《公羊》《谷梁》兩傳詳盡的《左傳》于不顧了?! 蹲髠鳌逢P于《春秋》